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液体压强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9408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液体压强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液体压强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液体压强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液体压强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液体压强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液体压强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液体压强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下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固体压力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气体压强,浮力的产生原因等奠定基础。 2011年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需要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学生分析】不利因素:学生对液体压强缺乏直观感受,感性经验较少,对液体压强的认识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而液体压强知识比较抽象,且初三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往往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所以学生很难理解。有利因素: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思维程序已经比较熟悉,对实验探究过程中所运

2、用的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科学方法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也具备了一定的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学习提供了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的方向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 认识液体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的能力,体会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的实验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2.难点:用等效替代法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教学方式】1.教

3、法:教师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为学生搭建一个实验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步子,多台阶,步步深入,进行探究。教师再进行理论分析,加深对液体压强的规律的理解。2.学法:依靠“课前预习,课中活动,课后延伸巩固”的学习机制,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过程得出液体压强规律。课后通过调查,了解液体压强的装置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并未下节课做好铺垫。【教学用具】1.学生实验器材(每46人一套):液体压强计、水、盐水(染成红色)、蓝色硫酸铜溶液,透明盛液桶,空饮料瓶和锥子、盛有水

4、的水槽、塑料袋,2.教师实验器材: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塑料片、侧壁开口的试管、橡皮膜。3.自制PPT幻灯片、多媒体教学设备。【设计思路】液体压强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抽象思维差,对其没有直观的感受,因此,本设计以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为基础,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使学生对液体的压强获得直观的印象,亲密感受液体压强的方向和大小,通过分组实验、各小组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交流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液体压强的规律,最后联系拦河坝、潜水服等巩固液体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方法是:通过演示、探究等递进式的实验,强化液体压强规律的形成过程。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

5、是:用等效替代法理论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方法是:教师通过演示把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按入水中,向内注水,引导学生观察,找出橡皮膜变平时的特征:管内外水面相平,分析得到:管内液体重力产生的压强等效替代了管外橡皮膜所在深度的各个方向的压强。【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图一、讲述故事,引出课题有一位名叫约翰莫雷的海洋学家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3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管的两端烧熔封闭,用帆布包紧后装进铜管里,铜管的上端开有小孔可以让水进入,再把这根铜管沉到5000米的深海。当他把铜管提上来时,不仅惊呆了:帆布里的玻璃全变成了雪花状的玻璃粉!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猜想一下,这是什么原因?(设计意图:约翰莫雷的实验结果

6、会让学生也大吃一惊,这和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差很大,通过这种认知冲突引起学生思考,同时对液体压强有初步的认识。)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一)观察图片,提出本节课问题出示图片,小组讨论,关于液体压强,你想知道哪些知识?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总结为三方面: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压强的特点 液体压强的计算液体压强的应用(设计意图:学生观察图片过程中会有很多疑问,让学生把这些疑问尽可能的说出来,学生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的目的性强,同时为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埋下伏笔)(二)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请学生观察桌子上的水杯,思考: (1)放在杯中的水有没有受到重力? (2)你觉得杯中的水对杯底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

7、吗?(3)水对杯壁有没有压力的作用,会产生压强吗? 学生猜想:学生实验1:请利用桌子上的饮料瓶,设计实验验证刚才的猜想。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展示:实验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教师演示实验1:将水倒入底部和侧壁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中,请学生观察倒入水前橡皮膜的形状和倒入水的过程中橡皮膜的变化结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容器底有压强,液体有流动性,所以对侧壁有压强。(设计意图:由固体压强猜想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学生易于接受,通过师生实验,不仅了解液体压强的产生的原因,而且使学生对液体内部压强有一个粗略的认识,并为下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做好铺垫。)(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教师

8、提出问题: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呢?教师演示实验2:将塑料片贴紧玻璃管口(两端开口),放入水中,松开手,发现塑料片不掉下来;向玻璃管内倒入水,发现塑料片会掉下来结论:液体内部有向下和向上的压强,学生实验2:请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感受液体内部的压强学生动手完成实验并展示:实验怎么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液体压强的方向向哪?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设计意图:教师的演示实验不仅说明液体向上和向下都有压强,而且为后续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有一个直观的感受.由于液体压强比较抽象,学生对液体压强感受较少,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验器材,能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其主体作用,而且也

9、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分析、推理和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为下一步学生的深入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2.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1)提出问题: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老师对学生的猜想分类整理。液体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学生可能猜不到,教师可以运用拟人类比法:假如我是一个海洋球,把周围的海洋球都换成铅球,我的感受会有什么不同。(设计意图:由于有了前面的学生实验铺垫,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对液体的压强不再陌生,自然会结合刚才的实验和生活中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猜想。学生猜想的同时,应让学生说明猜想的依据,并指出这样才是科学的猜想。如果猜想得不够全面,老师要

10、从旁引导。)(3)设计实验:首先,介绍液体压强计。类比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内部的心跳,介绍液体压强计的三部分及其作用,练习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读数,突破关键点。然后,确定实验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学生讨论: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深度有关?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 说出具体的做法。探究一: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深度有关; 记录的表格:实验次数液体种类深度L/cm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L/cm123探究二: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记录的表格:实验次数液体种类深度L/cm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L /cm12探究三: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探头的方向有关 记录的表格:

11、实验次数液体种类深度L/cm探头的方向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L /cm123实验前的温馨提示: 1、压强计连接的软管要保证气流畅通,不要弯折2、出现U 型管中液面不平时,请把胶管接头处拔下来,重新接好;3、测量深度时,让探头尽量靠近水杯侧壁上刻度线,减小误差4、深度以金属盒上的橡皮膜的中心所在位置为准。5、改变橡皮膜方向方法:手拿胶管,转动上端的旋钮即可;(4)进行实验:老师巡视指导。(5)分析论证:完成实验后,学生展示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密度有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12、。另外备用一个演示实验,解决液体压强是否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有关,这样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设计意图:将本实验变为学生分组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定性测量,增加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感性认识,同时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四)理论推导,加深理解: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那么液体内部某处压强的大小如何确定呢?教师演示实验,并运用等效替代法进行公式的推导。具体做法:把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按入水中,向内注水,学生观察,找出橡皮膜变平时的特征:管内外水面相平,分析得到:管内液体重力产生的压强等效替代了管外橡皮膜所在深度的各个方向的

13、压强。分析后,学生完成学案上的推导过程,得出液体压强的大小计算公式,并强调深度的含义,公式说明的问题。实验证明,该公式也适用于不规则容器所盛液体产生的压强。(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建立物理模型对学生很难理解,将其变成形象的实验,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公式的推导就可以完全放给学生,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完全能够解决。公式得出后,教师点拨h的含义和公式适用条件。这样教师才真正发挥了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三、液体压强的应用 : 1.解释约翰莫雷的实验结果 2.解释自己上课开始想知道的问题:引导学生解释拦河坝,潜水服,潜水艇的原理。(设计意图:前后呼应,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利用液体压强特

14、点分析实际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请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教师对学生说的不完整的方法进行点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拟人类比法2.布置作业: 调查生活和生产中应用液体压强的装置 ,下节进行交流。【板书设计】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1.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2.液体压强的特点:3.液体压强的计算4.液体压强的应用【教学反思】液体压强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感受很少,在教学时教师如果用简单的几个实验演示就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变成学生死记硬背了。因此,在上这节课时,大胆地用一些简单方便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并通过观察和感受来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从中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然后再来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显得容易的多了,整节课的效果收到了良好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如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在知识的应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