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功和机械能 概念复习课 教学设计 定稿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90359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功和机械能 概念复习课 教学设计 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功和机械能 概念复习课 教学设计 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功和机械能 概念复习课 教学设计 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功和机械能 概念复习课 教学设计 定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功和机械能 概念复习课 教学设计 定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功和机械能 概念复习课 教学设计 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功和机械能 概念复习课 教学设计 定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成性课堂教学研究 课 题: 功和机械能概念复习课 讲课教师: 刘红卫 工作学校: 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中学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概念复习课 教学设计 十堰丹江口市六里坪中学 刘红卫【设计理念】本节课的复习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建构知识网络和升华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关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流程作如下设计:小组合作、知识梳理想想议议、明晰概念反馈练习、能力拓展-盘点收获、形成体系。知识

2、梳理环节一方面唤起学生的知识回忆,另一方面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在想想议议、明晰概念环节采用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猜想、探究的学习当中,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在“用知识”基础上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加深了对旧有知识的认识。难点的突破,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设计的学生活动来实现,让学生充分的想想议议,明晰概念的内涵.教师只是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对难点内容作适当的矫正。能力拓展题的设计有梯度,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展示、评改,激活学生的思维。盘点收获环节,让学生构

3、建起完整的本章知识体系。【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八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第1节 功 第2节 功率 第3节 动能和势能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二)教材地位: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

4、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本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第七章学习的力是功的基础,功是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效果的度量,这些知识为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还比较弱.在复习时,应注重复习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功率。

5、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3)能利用实例或实验初步认识动能、势能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解释相关的现象。(4)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凸显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2)通过合作学习,展示交流,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合作的意识。 (3)结合身边实例,对学生进行文明

6、、安全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 1.功和功率的概念; 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难点:1.判断力是否做功2.分析相关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皮球、实心球、斜面、小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 “当堂训练法”学法:“小组讨论、展示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分钟)播放武当山图片、武当太极拳视频出示课题观看图片、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知识梳理(4分钟)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知识现状板书本章知识要点学生小组合作忆一忆、说一说本章学习了哪些概念和公式?简要记录在导学案中空白处。尝试构建本章知识结构展示交流建

7、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想想议议、明晰概念(24分钟)让一名学生用小皮球模仿投掷实心球问:皮球离手之前,人对球做功了吗?飞行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为什么?师将小皮球投向学生问:空中飞行的皮球具有什么能量?教师模仿投掷实心球引导分析:动能、重力势能各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质量和速度相比,谁对动能的影响更大呢?教师播放视频:车窗抛物介绍武当山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爬山时,人做功了吗?如何计算爬山时做的功?十一假期,小明和哥哥一起去武当山旅游。他们同时开始爬山,小明先爬上山顶。在山顶小明对哥哥说:我比你先到,我做功时间短,我功率大。哥哥说:不对,我比你重,我做功多,我功率大。

8、谁的说法正确呢? 议一议:如果有一天你到武当山去旅游,如何估测你爬山的功率?教师演示:神奇的小罐问: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揭秘实验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活动1:投掷小皮球 学生观察分析、回答力学中“功”的含义是?说一说:在下列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了吗?A. 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B. 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总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分析回答学生观察数据:一些物体的动能 /J学生思考、尝试量化分析小组交流、回答学生观看视频谈谈自己感想活动2:看图-爬武当山 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并回答问题。学生辩论谁的说法正确学生讨论、交流展示 回答活动3:小实验-“神奇的小罐”观察有什么出人意料的现象猜一猜,罐子里

9、有什么?学生小组交流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身边的实验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理解功的概念。明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通过实例加深对动能两个决定因素的理解关注学生的生成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准确地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进行文明、安全教育.感知物理就在身边,倡导爱生活,爱物理。明晰功的计算明晰功率的概念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明晰功率的计算激发学生兴趣,体验物理就在身边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注意倾听关注学生的生成反馈练习、提升能力(8分钟)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解决问题评价学生

10、先独立自主完成练习,然后展示交流:1在水平地面上,用4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20N的小车,使其在2s内匀速前进10m,那么拉力做功 J,拉力的功率为 W;重力做功 J。2.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山上的石头,稳稳地静止在那里,它没有重力势能B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不一定就大C一根弹簧被拉长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大,被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小D一个物体具有机械能,则这个物体一定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3.武当山太极湖新开设的蹦极项目惊险、刺激,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图2是蹦极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b点是弹性绳不系人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 ,c点是人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人从a点下落

11、到b点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 ,动能逐渐 。人从b点下落到c点过程中,弹性绳被逐渐拉长,绳的 能逐渐增大。到达c点时,人的动能 。c如果忽略摩擦和空气阻力,人 (填“能”或“不能”)从d点弹回到a点。因为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 。会判断力是否做功;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考察学生对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决定因素的理解程度感知物理就在身边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能力盘点收获(3分钟)对照复习目标,看一看你都基本达到要求了吗?你还有哪些疑问呢?完善知识结构学生可以个别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及时小结,把知识结构化、形成体系【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力图做到却不易做到的两点:1.对于教学内容的生成,要注意分析是否是有效信息,是否偏离了整体的教学目标。创设了情境后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发现是合理的,但却是无用的。这时,教师就不能由着学生生成,而要巧妙地引到主题上来。2.对于教学过程的生成,要注意把握火候,要能像厨师做菜一样控制好课堂气氛的“温度”。该“放手”时必须要放得开,该“回归”时一定要回得来。谢谢专家评审的关爱和指导!可以让我的专业技能成长更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