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与除杂课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8652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与除杂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与除杂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与除杂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与除杂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与除杂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与除杂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与除杂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检验、分离、除杂与推断,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与除杂,物质,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常见物质的主要物理性质,常见离子的检验,物理方法,化学方法,解题步骤和方法,常见“题眼”,不增,不减,易分,检验,分离,除杂,推断,考点一、物质的检验 物质的检验在中学学习中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理)三类,其共同点是根据特征反应的现象判定物质;不同点:鉴定是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验出构成粒子(如阴离子、阳离子);鉴别通常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区分);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理出被检验物质的成分(肯定有什么,可能有什么,肯定没有什么)。,1、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 物

2、理方法:依据特殊性质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化学方法:分别取出少量待检验物质(一般为溶液),加入少量试剂充分反应,观察反应现象;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2、常见物质的主要物理特性 (1)固体物质的颜色 白色固体:无水CuSO4、MgO、P2O5、CaO、Ca(OH)2、NaOH、NaCl、Na2CO3 紫红色固体:Cu 红棕色固体:Fe2O3 蓝色固体:CuSO45H2O 绿色固体:Cu2(OH)2CO3 淡黄色固体:S 黑色固体:C(木炭粉)、CuO、MnO2、Fe3O4、Fe(粉) 暗紫色固体:KMnO4,(2)沉淀的颜色(七种常见沉淀) 白色:BaSO4、AgCl、Ca

3、CO3、BaCO3、Mg(OH)2 蓝色:Cu(OH)2 红褐色:Fe(OH)3 (3)溶液的颜色 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 紫红色溶液:KMnO4溶液,(4)火焰的颜色 淡蓝色火焰:H2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蓝色火焰:CO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蓝紫色火焰:S在纯氧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5)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3、常见离子的检验,(1)、阳离子的检验方法,3、常见离子的检验,(2)、阴离子的检验方法,4、常见气体的检验,5、物质的鉴别 酸、碱、盐

4、的鉴别是初中化学物质检验的核心内容,鉴别方法有多种,只有分清鉴别类型,掌握解题规律,才能解答好此类试题。 (1)原理:选择一种试剂,分别加入到待测物质中,会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 (2)方法: 若物质间有明显的溶解性差异、溶解时的热效应差异及水溶液的颜色差异时,可用“水”来鉴别,如:CaCO3、NaOH、CuSO4、NaCl。 若物质间有明显的酸碱性差异,可选用紫色石蕊溶液或pH试纸来鉴别,如:HCl、NaCl、NaOH。,鉴别一组溶液: a、若溶液中有酸,可选用Na2CO3等可溶性碳酸盐来检验,如HCl、Ca(NO3)2、NaCl。 b、若溶液中有碳酸盐时,可从酸入手;有含Ag+的化合物时,选

5、用盐酸,如Na2CO3、NaCl、AgNO3;有含Ba2+的化合物时,选用硫酸,如Na2CO3、BaCl2、NaNO3。 c、若阴离子相同而阳离子不同,可用强碱溶液如NaOH、Ba(OH)2来鉴别,如CuCl2、MgCl2、FeCl3、NH4Cl。 d、可根据不共存离子对选出阴、阳离子再组合试剂来鉴别,如(NH4)2SO4、NaNO3、NH4Cl、K2SO4可用Ba(OH)2溶液来鉴别;NaOH、BaCl2、KNO3可用CuSO4溶液来鉴别。 若被鉴别的物质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时,可选用强酸为试剂来鉴别,如Fe粉、C粉、CuO。,5、物质的鉴别,例解一、物质的检验 例1(天津)现

6、有A、B、C、D、E五种溶液,它们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鉴别它们可按下图所示的步骤进行。回答下列问题:,(1)B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用X鉴别D、E时,X可以选用不同的物质。 若X为稀盐酸,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若X为澄清石灰水,写出有沉淀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uSO4,Na2CO3+2HCl=2NaCl+H2O+CO2,Ca(OH)2+Na2CO3 = CaCO3+2NaOH,1.(揭阳)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分别测定气体的密度 B.分别伸入燃着

7、的木条 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D.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练习一、物质的检验,2.(济宁)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HCl、H2SO4、BaCl2、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 A.HCl、BaCl2、H2SO4、Na2CO3 B.H2SO4、HCl、BaCl2、Na2CO3 C.HCl、H2SO4、BaCl2、Na2CO3 D.H2SO4、Na2CO3、HCl、BaCl2,3.(烟台)下列鉴别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B,C,D,考点二

8、、物质的分离和除杂(提纯) 1、含义 物质的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物质彼此分开,并且恢复到各种物质的原来存在状态,分别得到纯净物;而物质的提纯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以便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又称除杂。 2、主要方法 (1)物理方法:常见的有溶解法、过滤法、蒸发溶剂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等。 (2)化学方法:常见的有沉淀法、化气法、置换法、加热法、转化法等。 当然,实际的分离与提纯还会有一些其他方法,在实际解题时要因题而解。,3、解答物质除杂有关问题的注意事项 (1)不能“玉石俱焚”。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一般不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但特殊情况下所选试剂需要和

9、被提纯的物质反应,但最终要转化成被提纯的物质。如除去FeCl3溶液中的NaCl,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 (2)“不增”“不减”。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不污染环境。要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 (4)不能“旧貌变新颜”。除杂结束前,要恢复被提纯物质的原有状态。 4.除杂方法的几个优化原则 (1)若同时有多种方法能除去杂质,要选择那些简单易行、除杂彻底的方法。 (2)应尽量选择既可除去杂质,又可增加被提纯物的方法,即“一举两得”。 (3)先考虑物理方法,再考虑化学方法。,例解二、物质的分离 例2(贵州遵义)用如下实验方法分离NaCl和C

10、aCl2两种固体的混合物A,根据操作流程完成下列问题:,(1)B物质是 。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经分析上述方法分离出的F含有杂质,请对该设计方案加以完善: 。 (4)若用原操作方法,要测出混合物A中NaCl和CaCl2的质量比,不称量D,可通过称量 和 的质量求解。,碳酸钙(或CaCO3),引流,向滤液E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蒸发结晶,A,B,练习二、物质的分离,1、(盐城)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2、(广安)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ZnSO4溶液(CuSO4溶液)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1、B.CaCl2固体(CaCO3)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NaCl溶液(MgCl2溶液)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CO2(CO)点燃 3、(临沂)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 ) A.CaO(CaCO3):稀盐酸 B.NaOH溶液Ca(OH)2溶液:碳酸钠溶液 C.Cu(Fe):硫酸铜溶液 D.CO(CO2):氢氧化钠溶液,D,A,A,考点三、物质的推断,1、物质推断题的解题步骤 (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分析:抓住关键(“题眼”),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

12、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进行认真而全面的解答。 (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进行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2、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题眼”归纳,3、推断题的解题方法(根据特征进行推断) 常见的特征有: (1)反应条件特征,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2)物质的颜色特征如:含Cu2+的溶液为蓝色,含Fe3+的溶液为黄色,含Fe2+的溶液为浅绿色,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氢氧化铁为红褐色

13、沉淀等。 (3)物质的性质特征如: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AgCl和BaSO4,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但溶于酸,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碳酸盐等。,例解三、物质的推断 例3(广东佛山)AN是初中学过的物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的氧化物,A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实验室通常用N来制取CO2。下图是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注:难溶性碱加热分解生成对应的氧化物),(1)写出化学式:A ;N 。 (2)写出E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由F生成E需加入的物质是 。 (4)C在空气中燃烧生成D的实验现象是 。 C在空气中

14、燃烧除了生成D之外,也可能与空气中的氮气生成氮化物(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该氮化物的化学式是 。,例3(广东佛山)AN是初中学过的物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的氧化物,A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实验室通常用N来制取CO2。下图是这些物质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注:难溶性碱加热分解生成对应的氧化物),BaSO4,HCl,Mg(OH)2+H2SO4=MgSO4+2H2O,NaOH(或KOH等),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Mg3N2,D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0的氧化物,因此D是氧化镁;A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

15、银;E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可以加热产生氧化镁,因此E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和氧化镁都能够和M反应产生B,B和氯化钡反应产生A,因此A是硫酸钡沉淀,则B是硫酸镁,M是硫酸;氧化镁和氢氧化镁都能和N反应产生F,且实验室通常用N制取CO2,因此N是盐酸,则F是氯化镁;C能够和硫酸反应产生B(硫酸镁),和N(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镁,因此C是镁。,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A中可能含有NH4Cl、CuCl2、Na2SO4、Ba(NO3)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练习三、物质的推断,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1)在常温下,气体B的水溶液pH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 (2)写出1个步骤中生成沉淀G的化学方程式: 。 (3)无色溶液F中,肯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 ,该溶液中共存有 种溶质。 (4)固体混合物A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上述物质肯定存在的理由是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某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A中可能含有NH4Cl、CuCl2、Na2SO4、Ba(NO3)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