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酸碱性的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7853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酸碱性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酸碱性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酸碱性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酸碱性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酸碱性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酸碱性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酸碱性的(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落实实效课堂 助推您的教学,让课堂出彩!应用示例典例解决应用探究 类型一酸、碱的化学性质例1长春中考如图S61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图S61(1)根据实验一回答: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_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2)实验二通过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_相同。(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_。A酚酞 BCuOCNa2CO3 DBa(NO3)2答案 (1)产生蓝色沉淀氢氧化铜(2)氢氧化钙粉

2、末的质量(3)A解析 (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根据加入酸以后的氢氧化铜逐渐消失,溶液变为蓝色,推测酸与碱发生了化学反应。(2)由控制变量法分析,本实验中除了水和稀盐酸的种类不同外,其他各量必须保持相同,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要相同,还需控制氢氧化钙粉末的质量相同。(3)在碱中加入过量的酸后,溶液显酸性,再加入酚酞后溶液仍为无色,说明碱已经不存在了,进而证明了酸与碱确实发生了反应,故选A。方法点拨 酸有以下的化学性质:能与指示剂作用;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碱有以下的化学性质:能与指示剂作用;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能

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产生另一种碱。 类型二溶液酸碱性的检验例2根据学科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A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的溶液B滴加石蕊溶液显蓝色的溶液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D常温下,pH7的溶液解析 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及使石蕊变蓝的溶液均显碱性。能与碱反应的物质还可能是某些盐溶液,而这些盐溶液不一定显酸性。方法点拨 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一般有以下方法:用pH试纸,若pH大于7,表明溶液显碱性;若pH等于7,表明溶液显中性;若pH小于7,表明溶液显酸性。用酸碱指示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或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碱性溶液。一些植物的花瓣

4、或果实在酸性、碱性溶液中也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因此也可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当堂检测课结堂清及时反馈知识点酸、碱的化学性质1下列物质不能用来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是()A硫酸铜溶液 BpH试纸C氯化钠溶液 D大理石答案 C2下面是某同学进行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记录的实验现象,其中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在Ca(OH)2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B在NaOH溶液中通入CO2,有白色沉淀生成C在 Ca(OH)2溶液中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D在 NaOH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解析 B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没有白色沉淀生成。知识点溶液酸碱性的检验3将pH试纸润湿

5、后测定NaOH溶液的pH,对测得的数值说法正确的是()A大于实际值 B等于实际值 C小于实际值 D无法确定解析 C将pH试纸用水润湿,会使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减弱,测得的pH偏小。课后作业夯实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某溶液为酸性的是()A向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变红B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仍无色C向溶液中加入锌片,有气泡产生D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钙,有气泡产生解析 B无色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也是无色的。2.据资料记载,紫色喇叭花的浸出液具有类似石蕊溶液的性质。某同学想验证是否属实,他应在紫色喇叭花的浸出液中分别滴入()A食醋、碱性肥皂水 B食醋、酸奶 C糖水、酸奶 D食

6、醋、食盐水解析 A食醋显酸性,碱性肥皂水显碱性,可以用来验证。3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pH 12.5颜色粉红色紫色蓝色绿色黄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B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C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D向滴有紫甘蓝汁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溶液变色,则说明一定恰好完全反应答案 D二、填空题4图S62是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两者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请你填写图中空白。图S62答案 金属盐(顺序可颠倒)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集体创作了一个小魔术:“变色

7、玫瑰”用滤纸制成的白玫瑰喷洒无色液体乙后变红,继续喷洒该液体后又变为白色。组员揭秘:喷洒无色液体乙前,白玫瑰先用某无色液体甲处理过;喷洒的无色液体乙是由两种液体混合而成的;组成甲、乙两种液体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1)液体乙可能是_。(2)液体甲中的溶剂是_。(3)玫瑰花由红色变为白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答案 (1)加了酚酞的稀盐酸(2)水(3)NaOHHCl=NaClH2O6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某些化学性质,取7支试管分别用AG编号后,做如图S63所示实验。图S63(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E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2)

8、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答案 (1)BDG无色溶液变红(2)Ca(OH)22HCl= CaCl22H2O(3)NaOH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紫色石蕊溶液三、实验探究题7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一家化工厂的污水设计排污方案。请你就他们的探究过程回答有关问题。.首先用pH试纸检测污水的酸碱性。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甲: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测得pH7。乙: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润湿,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

9、,测得pH7。丙: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得pH7。(1)以上三位同学操作规范的是_,污水显_性。.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设为盐酸)的质量分数。甲、乙两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图S64所示。图S64(2)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_,理由是_。(3)乙同学当观察到_现象时即恰好完全反应,若此时消耗NaOH溶液2 g,则污水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4)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5)丙同学利用接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了如

10、图S65所示的pH随所加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从曲线上可知污水的pH_。M点表示的含义是_。图S65(6)除去污水中的盐酸,你建议选用的原料是_。ANaOH BCa(OH)2CCuO DFe答案 (1)甲酸(2)不正确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3)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0.00365%(4)防止氢氧化钠过量,使反应充分进行(5)a氢氧化钠溶液与污水中的酸性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6)B8聊城中考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73 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S66所示。试回答:图S66(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2)

11、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_。(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 (1)Na、Cl(2)16 g(3)1%解析 (1)图中a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它被水分子解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2)由图像可以看出,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16 g。(3)设73 g稀盐酸中含HCl的质量为x。HClNaOH=NaClH2O365 40x 16 g5%x0.73 g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江西中考某校同学开展了如下“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的实验活动:图S67(1)把自制的紫色紫薯汁按图S67中甲所示分别滴加到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溶液白醋盐酸蔗糖水草木灰水石灰水加入紫薯汁后的颜色红色红色紫色绿色绿色据上表推测,紫薯汁遇到稀硫酸溶液可能显示的颜色是_,该汁液_(填“能”或“不能”)作酸碱指示剂。(2)用pH试纸测定图甲中部分溶液的酸碱度:草木灰水pH7,属于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液,白醋pH_(填“”“”或“”)7。(3)图乙是三位同学分别测定土壤酸碱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