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案及讲义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36758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案及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案及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案及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案及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案及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案及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教案及讲义(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总体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基本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准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掌握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教学重点与难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及其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互动法;多媒体 【教学时数】 6课

2、时 第一节2学时【教学内容】第1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使学生能够从思想发展史的角度,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发展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一门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决不是先知先觉者布下的某种福音,也不是什么千古不变的教义,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世界文明时代发展的结果,是世界文明时代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革命的结晶。(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19世纪40年代资本时代的发展特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3、15世纪就已经在欧洲萌发,16世纪60-70年代,荷兰发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但直到1640-1688年英国才逐步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才在欧洲的一个大国推翻了封建制度。随之英国资产阶级通过稳固掌握的国家政权完全摆脱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推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继英国资产阶级之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美、法、德、俄、日相继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产业革命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一方面,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以社会化形式使用的生产资料,却越来越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这一矛盾不断激化,

4、后果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内资本主义世界内经济危机不断爆发,从1825年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几乎每隔10年就会爆发一次。在社会关系方面,产业革命创造出一个工人资本家阶级的同时,也创造出一个在人数上远远超出前者的工人阶级,产业革命在不断刺激资本财富积累的同时,也在不断扩大工人的贫困,聚集着工人的反抗力量。19世纪30-40年代爆发了三大工人起义(1831-1834年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起义,1842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 6月普鲁士所属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产业革命把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推上政治舞台。资本主义时代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矛盾,促使当时人们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作出反思,其中最主要的就

5、是:第一,资本主义时代这一扑朔迷离的变化背后潜藏的最根本的力量是什么?推而广之,也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第二:陷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困境的资本主义将何去何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者,第一次试图将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并把它描述成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并将事物内在的矛盾作为运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可是他将这历史发展的动力归结为“绝对精神”的作用;此外费尔巴哈对黑格尔进行了批判,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但是他在历史和时代的问题上又推到了唯心主义的立场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 李嘉图主张反对和消除一些阻碍资本利润提高和生

6、产力发展的因素为宗旨,他将资本看做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断然否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在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对历史和时代问题一筹莫展时,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揭竿而起,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矛盾,阐明了这些矛盾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他们预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但是却无法理解推动这一历史变革的现实基础和物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立足资本主义社会、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结合人类历史最新的科学革命成果,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细致的剖析,首先确立了唯物史观,在揭示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

7、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里提出了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明确指出“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会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日趋没落和灭亡,无产阶级却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这就是说,社会历史的发展,赋予了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要是:第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从自在向自为的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和阶级条件。第二,三大科学规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

8、现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科学条件。第三,德国哲学、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和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含义及其构成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组成部分。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的是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的问题。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研究,科学解释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和灭亡。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学说。 1) 从狭义来说,指由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组成的科学体系。2) 从广义来说,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

9、产党人加以中国化和发展了的观点和学说构成的科学体系。(4)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着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辛迪加、托拉斯等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的私人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消失”,资本主义和平时期存在的“合法斗争”也淡化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此时以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修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受到了挑战,以卢森堡、倍倍尔、拉法格、普列汉诺夫、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修正主义进行了无情的反击,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20世纪初,列宁通过对19

10、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同时列宁还发现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者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同时通过国家与革命这一重要著作,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随着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在建设苏俄的过程中,列宁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列宁这些思想统称列宁主义。(斯大林对马列主义的发展)第二次世界结束后的70多年间,特别是20世纪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格局发展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马克

11、思主义研究者,在对二战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探讨中,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形成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理论流派(1923年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发展标着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此后还有弗洛伊德主义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原苏联地区马克思主义)统称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并且在这些理论成果的实践中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在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成

12、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并成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与近代以来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密切相关,是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寻找救国出路而作出的必然选择,是被历史证明了的正确选择。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富强,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前赴后继,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着眼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2)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阶级革命派在太平天国后期,不

13、仅主张办工业、开矿藏、兴银行,而且主张“请富者准予雇工”,对穷人“以令作功以受所值”,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的生产关系。 3)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经济领域推进的政治领域,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系统地学习西方,以开民智,并通过译介西方学术名著,在中国宣传了唯物论的经验论、进化论的思想、古典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三权分立等社会政治思想。 4)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直接参照欧美的经验,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第一次在中国提出了建立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仅学习西方理论,

14、而且付诸实践,他们建立过团体,组织过政党,举行过变法,发动了革命。问题在于,“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总之,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都是以失败而告结束的,它推动着人们去思考救国的新路,为人们而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思想土壤。 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

15、具有其他“主义”所没有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而且指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自身解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都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进行了介绍,其中唯物史观最受重视。唯物史观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主体力量。“做工的”工农大众是社会的“台柱子”,要通过“阶级竞争”使“劳

16、动阶级自己造成新的强力,自己站在国家地位,利用政治、法律等机关,把那压迫的资产阶级完全征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改变国家命运的科学理论。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正当中国人民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里奋斗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十月革命给左右碰壁的中国先进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相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因而对中国先进分子具有极为特殊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再加上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与屡屡欺压中国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使中国先进分子更加向往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当时就兴奋地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