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746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3.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较。难点:评价实验方案。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小烧杯、洗衣粉、尿素、加碘食盐、纯碱(食用)、NaCl固体、NaOH固体、水、药匙分组实验用品:三只装有100 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NaOH、NH4NO3;药匙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教师演示趣味实验: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并不

2、断搅拌。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是NaOH加入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下面我们就围绕同学们的猜想和疑惑来进行研究。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

3、璃棒、温度计、NaCl、NH4NO3、NaOH教师:我们的活动目的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于水时温度变化,然而我们生活中很少接触到这些物质,现在我们先用几个生活中的物质来探究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情况!教师:现在我先介绍我要带给大家的几种物品(加碘食盐、洗衣粉、食用碳酸钠、尿素),既然这些物质都是生活中的物质,因此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来做实验,我们的手可以直接体会温度的变化。学生:好的,我们一定认真完成教师:我们现在可以开始做实验了,请每个同学讲你的手擦干,我开始发放药品了!现在先发碳酸钠,发下来之后请加少量水。学生:老师我们都做完了教师:那你们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呢?学生:手心发烫教师:

4、很好,那说明碳酸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其他现象了吗?学生:有,碳酸钠溶解于水了。教师:在做实验时一定要多观察,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教师:接下来把手擦干净,我发下一个试剂尿素。学生:老师我们都做完而且都观察完实验现象了,看到的现象是尿素溶解于水了,但手心感觉到发凉。教师:很好,这次大家都观察得比较认真,然而尿素和刚才碳酸钠不一样,尿素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教师:我们依次来做加碘食盐和洗衣粉学生:加碘食盐溶于水,但是温度没有变化;而洗衣粉溶于水时温度升高,放出热量教师:现在你们的手心上都有洗衣粉,可以用洗衣粉将手?学生:清洗干净教师:刚才的实验都涉及到的是不同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温

5、度变化情况我们分为三类:1.吸收热量 尿素 2.放出热量 碳酸钠、洗衣粉 3.不放也不吸 食盐 教师:现在我们来做NaCl、NH4NO3、NaOH溶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的探究实验。刚才用的是生活中的药品,而现在我们用的是实验室的药品。现在分组来完成,先设计你们的方案。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向水中加入溶质,等溶质溶解后用手背感受容器外壁温度变 化。若水溶液的温度升高,则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反之是吸热。实验步骤如下:(1)取三只试管,各注入10 mL水(2)将一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振荡至固体完全溶解。(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试管的外壁,有什么感觉?

6、记录实验现象(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现在你们按你们的设计实验步骤来完成探究实验。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10 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教师: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记录相关现象。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学生: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无变化;NH4NO3溶于水

7、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时放出热量。实验目的和实验用品对学生设计方案有提示作用。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生活中的物品更能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下列问题任选一个进行探究。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学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NH4NO3溶于水时大量吸热。 学生:将用过

8、的小玻璃瓶用合适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圆珠笔芯,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4NO3溶于水吸热。教师:同学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请同学们课外继续去探讨。我们看哪些组的同学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组将有一份纪念品。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反思与评价:比较活动与探究(一)中的实验方案与活动与探究(二)中的实验设想,说出它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学生:(一)中用到了温度计,适合于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学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做实验,只有温度有很大的变化,才有明确的实验现象。教师:你们是最棒的!只要我们善于比较、善于分析,未来的科学家就诞生在你们中间。教师:刚才我们探究了几种物质溶于水时温度的变化,那么为什么物质溶于水时温度会发生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1页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恰当的表扬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反思与小结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