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7430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一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2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探究。难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问题导入1、你知道如何稀释浓硫酸吗?把浓硫酸慢慢地倒入水中,边倒边用玻璃棒搅拌 。2、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学习研讨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活动与探究】根据课本第29页的实验药品和仪器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方案:(1) 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然后测出水温(2) 分别将一定量的等量的三种固体放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并测出温度。(3)

2、比较前后温度变化2、画出所设计的实验简图根据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完成第29页表格。实验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溶解现象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展示交流】归纳整理:阅读P31第一段内容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吸热=放热 。 【补充知识】(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2)NaCl 、蔗糖等溶于水温度不变;(3)NH4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现在请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要不断地搅拌?二、乳化现象1、【实验9-4】P30现象倒掉液体后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2、乳浊液: 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特征:不均一、

3、不稳定、静置液体分层 乳化: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问:洗涤剂和汽油去除油污的原理有何区别?问: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3、资料卡片: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定义特征类别举例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课堂小结】1、 溶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2、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不稳定,乳化功能能够增强乳浊液的稳定性。 学情分析1、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其原理是 什么?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其原理是 什么?2

4、、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 )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3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A浓硫酸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4小琪同学向如图912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5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1)若不溶于水,则是_。(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6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因为洗涤剂()A可以软化水 B具有乳化作用C可以沉降杂质 D有溶解作用7将日常生活中下列物质:面粉、食用油、食盐、冰块,分别放入四个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_ ,形成悬浊液的是_,形成乳浊液的是_。(以上均填序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