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36737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积温带水稻品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泰来县主要品种苗稻2号:原代号:苗系918-20(香稻)选育单位:黑龙江省苗氏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以绥粳4号为母本,特82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特征特性:香稻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500左右。该品种主茎12片叶,长粒型,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20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4克左右。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9.4%80.7%,整精米率67.5%68.5%,垩白粒米率2.0%11%,垩白度0.2%0.5%,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44%17.56%,胶稠度73.581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13级

2、,穗颈瘟03级。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5.51%12.38%。产量表现: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524.6公斤,较对照品种中龙香粳1号增产10.6%;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231.8公斤,较对照品种中龙香粳1号增产8.4%。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4月10日,插秧期5月10日,秧龄35天左右,插秧规格为30厘米13.3厘米,每穴35株。一般公顷施纯氮110公斤,氮:磷:钾=2:1:2。氮肥比例: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0%:35%:10%:5%,基肥量:纯氮55公斤,纯磷55公斤,纯钾77公斤;蘖肥量:纯氮38.5公斤;穗肥量:纯氮11公斤,纯钾33公斤;粒肥量

3、:纯氮5.5公斤。插秧栽培,湿干交替。成熟后及时收获。预防稻瘟病、二化螟。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上限种植。龙洋1号 :2010年黑龙江审定,编号:黑审稻品种来源:五常市龙洋种子有限公司以五优稻1号为母本,龙洋长粒为父本,系谱方法选育而成。特征特性:粳稻品种。主茎14片叶,株高105厘米左右,穗长22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35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8.1%81.2%,整精米率66.2%67.0%,垩白粒米率01.5%,垩白度00.1%,直链淀粉含量16.5%19.18%,胶稠度78.084.0毫米,食味品质8389

4、分。接种鉴定结果:叶瘟15级,穗颈瘟0级。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12.43%12.49%。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4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750左右。产量表现:20072008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738.8公斤,较对照品种牡丹江27增产6.3%;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285.9公斤,较对照品种牡丹江27增产11%。栽培技术要点:4月110日播种,5月515日插秧。插秧规格为3016.7厘米左右,每穴34株。氮肥底肥45%,返青肥15%,分蘖肥30%,穗粒肥10%;磷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钾肥50%做底肥50%孕穗期施入。纯氮肥140150公斤/公顷,氮:磷:钾=3:2

5、:2。灭草期、孕穗期要保证深水层,其它时期干湿交替进行,收获前半个月撤水,成熟后及时收获。注意事项:该品种偏大穗型,前期营养生长期要分期适量追施氮肥,促进分蘖,后期跟据不同地力适量增施钾肥。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东农427:2008年黑龙江审定,编号:黑审稻特征特性:粳稻。主茎13片叶,株高90厘米左右,穗长21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03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9.5%-82.3%,整精米率59.9%-68.7%,垩白粒米率0-2.0%,垩白度0-0.5%,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6.6%-18.0%,胶稠度67.5-76.0毫米,食味品质79-82分。接种鉴定

6、结果:叶瘟0-3级,穗颈瘟0-5级。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12.95%-18.64%。在适宜种植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5天左右,比对照品种藤系138早2天,需10活动积温2600左右。产量表现:2005-200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353.3公斤,较对照品种滕系138增产5.2%;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819.4公斤,较对照品种滕系138增产10.9%。栽培技术要点:4月10-20日播种,5月15-25日插秧。插秧规格为3010厘米左右,每穴3株。底肥:施尿素150公斤/公顷,二铵100公斤/公顷,硫酸钾75公斤/公顷。分蘖肥:施尿素100公斤-150公斤/公顷。穗肥:施尿

7、素25公斤/公顷,硫酸钾25公斤/公顷。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插秧栽培。阿城、肇源县主要水稻品种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亲本来源:五优稻1号()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五常市中粮美裕长粒香水稻研究所品种类型:粳型常规水稻适种地区:黑龙江省五常市平原自流灌溉区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1999年从五优稻1号中系统选育而成(李艳君等, 2009)将本文分享到:2009年黑龙江审定,编号:黑审稻特征特性:粳稻品种。主茎15片叶,株高105厘米左右,穗长21.6厘米左右,每穗粒数120粒左右,千粒重26.8克左右。品质分析

8、结果:出糙率83.4%-84.1%,整精米率67.1%-67.9%,垩白粒米率0,垩白度0,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3%-17.6%,胶稠度76.0-79.0毫米,食味品质87-88分。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47天左右,较对照品种“五优稻1号”晚1-2天,需10活动积温2800左右。产量表现:2006-2007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687.5公斤,较对照品种五优稻1号增产5.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045.1公斤,较对照品种五优稻1号增产6.4%。栽培技术要点:4月1日-15日播种,5月5-20日插秧。插秧规格为3318.5厘米左右,每穴2-3株。中上等肥力地块,底肥、

9、返青肥、分蘖肥施纯氮85-90公斤/公顷,氮:磷:钾2:1:1.5。插秧后,结合田间除草追施速效氮肥,促进分蘖,田间水层管理,干湿交替进行,孕穗期深水灌溉,成熟后及时收获。注意事项:该品种熟期晚,抗冷性不强,生产上应抢前抓早,早育苗、育壮苗,减少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防止在在孕穗期发生障碍性冷害。适应区域:黑龙江省五常市平原自流灌溉区插秧栽培。新品种权申请或公告信息申请日:2008/7/18申请号:.X申请公告日:2008/11/1申请公告号:CNAE培育人:田永太品种权(申请)人:田永太品种权(申请)人地址:黑龙江省五常市龙风山乡乐园村汪家店屯()本申请品种是从五优稻1号优良变异株中经4代系

10、统选育而成的常规种。绿珠3号(绿香稻005)亲本来源:五优稻4号() 松粳9号()选育单位:五常市绿珠水稻原种场品种类型:粳型常规水稻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将本文分享到:2014年黑龙江审定,编号:黑审稻原代号:绿香稻005(香稻)选育单位:五常市绿珠水稻原种场品种来源:以五优稻4号为母本,松粳9号为父本,系谱法选育而成。特征特性:香稻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46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750左右。该品种主茎14片叶,长粒型,株高110厘米左右,穗长24.7厘米左右,每穗粒数210粒左右,千粒重26.0克左

11、右。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78.8%81.0%,整精米率63.5%64.6%,垩白粒米率5.5%8.0%,垩白度0.9%1.1%,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6.79%18.41%,胶稠度70.071.5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三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15级,穗颈瘟05级。三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6.00%15.66%。产量表现:20112012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108.9公斤,较对照品种龙香稻2号增产10.7%;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 7745.7公斤,较对照品种龙香稻2号增产8.3%。栽培技术要点:播种期4月10日4月15日,插秧期5月15日5月20日,秧龄30天

12、左右,插秧规格为30厘米16.7厘米,每穴35株。一般公顷施纯氮130140公斤,氮:磷:钾=2:1:1。氮肥比例:基肥:蘖肥:穗肥:粒肥=5:3:1:1,基肥量:纯氮70公斤,纯磷69公斤,纯钾50公斤;蘖肥量:纯氮42公斤;穗肥量:纯氮14公斤,纯钾50公斤;粒肥量:纯氮14公斤。适时早育苗、早插秧。除作业用水外,采用浅水灌溉。成熟后及时收获。预防稻瘟病、二化螟。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黑龙江省水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种植。垦稻8号(垦93-341;垦鉴稻1号) 169)亲本来源:藤系138() 藤系138/合交7811-2()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

13、究所品种类型:粳型常规水稻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将本文分享到:1999年黑龙江审定,编号:黑审稻 品审会已终止推广品种来源:1988年以藤系138为母本,以藤系138/合交7811-2为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93-341。增产效果:1995-1996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637.9公斤,较对照品种“东农416”平均增产7.6%;1997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688.0公斤,较对照品种“东农416”平均增产7.0%。特征特性:粳稻,生育日数130在左右,需活动积温2380-2400。株高85厘米,穗长16.5厘米,每

14、穗粒数90粒左右,千粒重26克左右,苗期出苗早,长势强,分蘖稍强于东农416,后期株型收敛,剑叶上举,主茎12片叶,抗稻瘟病能力较强,对不育性冷害耐性较强,秆强抗倒,活秆成熟。籽粒无芒,颖尖黄白色,短圆形。糙米率83.4%,精米率75.1%,整精米率67.1%,碱消值6.9级,直链淀粉18.92%,粗蛋白7.66%,胶稠度61.9毫米,垩白大小5.5%,垩白率9.9%。垩白度0.50%。外观米质优,基本无垩白,食味好。栽培要点:中上等肥力栽培,可超稀植栽培,正常肥力条件下以30厘米12-16厘米插秧规格为宜。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松粳16号(松07-318)(肇源农场栽培品种)

15、亲本来源:通31() 五优稻1号()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2012年黑龙江审定,编号:黑审稻2012年黑龙江审定,编号:黑审稻新品种权申请或公告信息申请日:2010/2/4申请号:.8申请公告日:2010/5/1申请公告号:CNAE培育人:闫平;牟凤臣;武洪涛;于艳敏;张广柱;周劲松;张君;郑福余;赵北平;高洪儒;宋丽娟;陶永庆品种权(申请)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品种权(申请)人地址:黑龙江省五常市民乐乡科研街3号()本申请品种是以通31为母本,以五优稻一号为父本杂交后再经过6代自交选择育成。松粳9号(松98-122)(肇源农场栽培品种)亲本来源:五优稻1号() 通306()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第二水稻研究所品种类型:粳型常规水稻左边有品种系谱树,单击+号可以逐步展开;如果未显示+号,可能由于网络拥挤,请刷新或关闭本页重新打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于1994年以松93-8为母本,通306为父本,杂交后代经系谱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