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367369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73 大小:6.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完全)(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植物病害识别与诊断 知识目标:描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知道植物病害的危害性。列举生物性与非生物性病原的种类,比较形态特征及所致病害特点。分析植物病害发生原因,设计诊断植物病害的方法。指出病原物分离培养与人工接种在植物病害诊断与防治中的作用。能力目标:区别植物病害的病状与病征,判断植物病害的病原类型。初步鉴定植物病害的病原物,识别常见园艺植物病害。 根据病原物类型正确选择、制作培养基,按技术规范灭菌。熟练运用病原物分离、培养与接种技术,诊断植物病害。 植物健康生长并正常发育,才能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各种农产品。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微生物的影响超过其忍耐限度时,都可能导致植物的生

2、长与发育出现异常状态病害,给人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带来灾害性后果。虽然根据植物表现的异常状态可以对病害进行初步诊断,但必须进一步分析发病原因或鉴定有害微生物,才能作出正确诊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建议:先入为主引出“植物病害”的概念,既可承前启后,而51页的“概念”也不显突然和滞后)第一节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植物发生病害后,在其体内外出现的可以观察到的异常现象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人类对植物病害的认识,主要是从症状观察开始,许多病害的名称与其典型症状特点、受害部位或危害性相联系,因此而言症状是描述、命名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植物病害的症状由两类不同性质的特征

3、病状和病征组成。根据病状和病征的特征,可以比较准确地识别植物病害,达到初步诊断病害的目的。一、病状识别病状是发病植物在病变过程中的不正常表现,其特征比较稳定且具有特异性。常见病状可归纳为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五大类型(表1.1.1)。表1.1.1 植物病害常见病状类型病状类型表 现 形 式发 生 原 因 及 特 点变 色植物被侵染后细胞色素发生变化而引起的表观变色,其细胞未死亡褪绿叶绿素减少使整个植株或叶片均匀褪色而呈浅绿黄化整株或部分叶片叶绿素很少或不能形成,形成较多叶黄素,色泽变黄白化整株或叶片不能形成叶绿素和其他色素,表现白色,多是遗传原因造成红叶叶片红色花青素积累过多而表现红或紫

4、红色银叶叶表皮与叶肉细胞间发生空隙,叶色呈均匀银白色花叶叶片色泽浓淡不均,呈嵌镶状,变色部分轮廓清晰,形状不规则斑驳变色同花叶,但变色斑较大,轮廓不清楚。发生在花朵上称碎色,发生在果实上称花脸明脉叶肉绿色,主脉与支脉退绿呈明显半透明状沿脉变色沿叶脉两侧一定宽度色泽变浅、变深或变黄色条纹、线纹、条点多为单子叶植物的脉间花叶。与叶脉平行呈长条形变色称条纹,短条形变色称线纹,虚线状变色称条点环斑、环纹在植物表面形成单环或同心环状变色称环斑,不成全环状变色称环纹坏 死植物被害后其细胞和组织死亡后,仍保持原有细胞和组织的外形轮廓 病斑(斑点)根据颜色可分为褐斑、灰斑、黑斑、白斑和紫斑等,根据形状可分为角

5、斑、圆斑、梭形斑、条斑、不规则形斑等,根据大小可分为大斑、小斑,根据表面花纹可分为轮纹斑、环斑、网斑蚀纹叶片表皮组织出现的类似环斑、环纹或不规则线纹状坏死纹穿孔叶片的局部组织坏死后脱落枯焦早期发生的斑点迅速扩大或愈合成片,最后使局部或全部组织或器官死亡叶枯叶片上较大面积的枯死、变褐叶烧叶尖和叶缘大面积枯死、变褐日烧由于太阳辐射而引起植株局部死亡变褐疮痂病斑上增生木栓层使表面粗糙,或病斑死后因生长不平衡而发生龟裂溃疡木本植物枝干皮层坏死,病部凹陷,周围木栓化组织增生,使木质部外露梢枯木本植物茎的顶部坏死,多发生在枝条上顶尖坏死草本植物茎的顶部坏死立枯植株幼苗茎基部组织坏死,上部表现萎蔫以至死亡后

6、立而不倒 猝倒植株幼苗茎基部组织坏死,上部表现萎蔫以至死亡后迅速倒伏腐 烂植物患病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细胞死亡干腐组织解体较慢,水分能及时蒸发使病部组织干缩湿腐组织解体较快,水分未能及时蒸发使病部保持潮湿状态软腐中胶层受到破坏,组织的细胞离析后又发生细胞的消解萎 蔫植物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害或水分供应不足而发生的枝、叶凋萎现象生理性萎蔫植物因失水量大于吸水量时引起的枝、叶萎垂,吸水量增加时可恢复青枯植物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害而发生的全株或局部迅速失水,但仍保持绿色枯萎植物因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害而发生的凋萎现象,重者枯死黄萎植物因根茎维管束组织受害而发生的凋萎现象,叶片变黄,重者枯死畸 形植物不同

7、组织、器官发生增生性或抑制性病变增生徒长植株局部细胞体积增大,生长较正常的植株生长高大发根根系分支明显增多,形如发状丛枝整株茎节缩短,枝条过度分枝,如扫帚状,俗称疯枝瘤瘿发病组织局部细胞增生,形成不定型的畸形肿大减生矮缩节间生长发育受阻使植株不成比例地变小、变矮矮化植株各器官生长发育受阻,生长成比例地受抑,整株矮缩而株型保持不变变态卷叶叶片两侧沿主脉平行方向向上或向下卷曲,叶片较厚,硬而脆缩叶叶片沿主脉垂直方向向上或向下卷曲皱缩叶脉生长受抑制,叶肉仍然正常生长,使叶片凹凸不平蕨叶叶片发育不均衡,细长、狭小,形似蕨类植物叶形花变叶花的各部分变形变色,花瓣变为绿色,呈叶片状缩果果面凹凸不平袋果果实

8、变长呈袋状,膨大中空,果肉肥厚呈海绵状资 料 卡植物病害曾对人类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如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使以马铃薯为食的800多万居民中,数十万人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100多万人背井离乡逃往美洲;19世纪7080年代,葡萄霜霉病在欧洲大流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1904年传入美国的板栗疫病,席卷美国东部天然栗树林,致使目前美国栗树所剩无几。二、病征识别病征是由生长在植物病部的病原微生物群体或器官构成。病征出现与否和明显程度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但一经表现即相当稳定。常见病征可分为6种类型(表1.1.2)。表1.1.2 园艺植物病害常见病征类型病征类型表现形式特 点病 原霉状物霜

9、霉生于叶片背病斑内或茎、叶病组织上,下部较稀疏,上部密集交叉的白色至紫灰色霉状物霜霉菌绵霉在高湿条件下于病部产生的白色、疏松、棉絮状霉状物茄绵疫病菌霉层除霜霉和绵霉外的霉状物,按色泽不同分别称为灰霉、青霉、绿霉、黑霉、赤霉等灰霉病菌、青霉病菌粉状物锈粉病部表皮下形成的隆起病斑破裂后散出的铁锈状或灰白色粉末锈菌、白锈菌白粉植物表面长出灰白色绒状霉层后产生的大量白色粉状物白粉菌黑粉在植物被破坏的组织或肿瘤内部产生的大量黑色粉末状物黑粉菌点状物黑或褐色小点植物表皮下产生的大小、色泽、排列各不相同的点状结构,突破或不突破表皮,多为黑或褐色,也有其他颜色菌物的繁殖体核状物和线状物菌核、菌索在植物体表或茎

10、秆内髓腔中产生的似鼠粪、菜籽或植物根系状物,多黑褐色紫纹羽病菌、菌核病菌伞状物和马蹄状物伞或马蹄状植物病根或病枝干上长出的伞状或马蹄状结构,常有多种颜色桃木腐病菌溢脓脓状物植物病部溢出的含有细菌菌体的脓状黏液,多呈露珠状,或散布为菌液层,白或黄色,干燥时形成菌膜或菌胶粒桃细菌性穿孔病菌三、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多数情况下,一种植物发生一种病害后,通常表现一种常见的症状,称为典型症状。多数病害的症状表现相对稳定,可以根据典型症状特点识别病害,初步确定病害类型和病因。但有时不同植物病害可以表现相同的症状;有时同一病害会在植物发育不同阶段、不同部位、不同抗性品种或不同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类型的症状,此

11、外,症状表现还可以发生多种变化。有害微生物侵染植物后由于环境条件不适,不表现症状,环境适宜时表现症状,一旦表现症状后不再消失的现象称为潜伏侵染;病害出现症状后,由于环境条件改变或使用农药治疗后,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一旦环境条件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的现象称为隐症现象;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即同一种病原在植物的不同的发育期可引起不同症状类型的现象称为综合症;两种或多种病害在同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症状的现象称为并发症,可能发生彼此干扰只出现一种症状或很轻的症状的颉颃现象,或出现互相促进加重症状的协生现象,甚至出现完全不同

12、于原有两种各自症状的第三种类型的症状。因此,仅凭症状识别病害,有时并不完全可靠,必须进一步分析发病原因或鉴定病原物,才能对具体病害做出比较准确地诊断。实训1-1 植物病害症状识别一、目的要求 区别并描述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及特点,认识植物病害症状的复杂性、多样性及其在病害识别中的作用,了解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二、材料及器具植物病害病状类型、病征类型及其表现形式的田间发病植物、新鲜标本、液浸标本、盒装标本、照片、光盘、多媒体课件等。解剖显微镜、多媒体教学设备、放大镜、镊子、挑针等。三、内容与方法田间观察发病现场、实训室内观察各类标本、图片或幻灯片,区分植物病害病状及病征类型,注意相关特征。

13、1病状类型 (1)变色 类型、部位及分布形式,变色细胞和组织的成活及畸形状况。(2)坏死 发生部位,病部位细胞和组织的成活状况,病部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表面有无轮纹等特点。(3)腐烂 发生的部位、颜色、程度及危害。 (4)萎蔫 发生的类型、部位,茎部维管束组织褐变情况。(5)畸形 发生的组织、器官及表现形式。2病征类型(1)霉状物 观察植物疫病、霜霉病、青霉病和灰霉病等霉层的颜色和状态。(2)粉状物 观察植物锈病、白锈病、白粉病和黑粉病等粉状物的颜色、质地和着生状况。(3)点状物 观察苹果树腐烂病、瓜类炭疽病、芹菜斑枯病和茄子褐纹病等病部点状物的大小、颜色、着生情况(埋生、半埋生或表生)及排列

14、状况等。(4)线状物和核状物 植物菌核病、紫纹羽病等菌核或菌索的大小、形状、质地和颜色,菌核萌发状况。(5)溢脓 观察白菜软腐病、桃李细菌性穿孔病等溢脓的颜色、出现位置。四、作业记载并扼要描述10种植物病害症状观察结果,填入下表。植物病害症状观察记录表受害植物病害名称 危害部位病状描述病状类型病症描述 五、思考题1.植物病害是否都能观察到病状和病征?为什么?2.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实训1-2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一、目的要求 了解植物病害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能正确选取、采集、记载、整理具有典型症状的病害材料, 制作并保存干燥、浸渍植物病害标本,熟悉当地常见病害种类的症状特点和发生危害情况。二、材料、器具及药品采集标本器具:采集箱、塑料包(袋)、标本夹、吸水纸、捆夹绳、枝剪、手锯、小刀、手铲、镊子、放大镜、塑料袋、小纸袋、标本签、铅笔、采集记录本和数码相机等。制作标本用具及药品:剪刀、标签、标本瓶、玻璃瓶、玻璃板、塑料绳、水浴锅(或简单的加热装置)、水、大烧杯、量杯或量筒、醋酸铜、硫酸酮、明胶和石蜡等。 三、内容与方法(一)标本采集1.采集要求(1)病状典型 每种标本上的病害种类要单一;不仅要采集某一发病部位的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