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导学单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723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导学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导学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导学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导学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学互学:(1-7)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豆油 B、蔗糖 C、面粉 D、泥土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错误的是(),请说明理由: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都是有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E、溶质只能是固体 F、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3、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编号:溶液:溶质化学式:医疗消毒用高锰酸钾溶液0.9%的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稀盐酸澄清石灰水6.5克锌与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一定量的大理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4、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

2、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型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U型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 )U型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A、 氢氧化钠 B、蔗糖 C、硝酸铵 D、氯化钠5、下列关于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时( )A、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在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B、同一溶液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6、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7、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3、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100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 B、在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C、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 D、20时,100g水中溶解31.6g硝酸钾就能达到饱和状态解题关键:溶液的形成、溶液中的有色离子、溶解时的吸放热、溶解与乳化的区别典例分析:(8)8、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4B、P点表示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C、t1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仍是饱和溶液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2降至t1,析出晶

4、体最多的是甲物质巩固达标:(9-10)9、KNO3和K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上表数据,已绘制出KNO3和KCl的溶解度的线如右图,图中 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m”或“n”)(2)右图中,点的含义是 。(3)10时,131g饱和KCl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10,可 析出KCl晶体的质量为 g。(4)某KNO3晶体中有少量KCl杂质,要得到纯净KNO3的方法是:先将样品用沸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然后 ,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KNO3晶体。10、溶液在生产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5、温度/2030506080溶解度/gK2CO3110114121126139KNO331.645.885.5110169(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3)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K2CO3和KNO3的烧杯中, 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50,其结果如图2所示。则烧杯中的溶质是 ,此时烧杯溶液的溶质质量为 。(4)对于图2所示的状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A烧杯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都有可能将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C若将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将得到的烧杯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能力提升:(11)11、右图是KNO3、NaCl、Ca(OH)2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在 范围中,KNO3与NaCl的溶解度可能相等。(2)当t1时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下同)(3)在t1时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后恢复到t1时,溶液 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解题关键:饱和溶液、溶解度概念理解(四要素)、溶解度曲线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