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直流电路试题及答案分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36616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直流电路试题及答案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1章直流电路试题及答案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1章直流电路试题及答案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1章直流电路试题及答案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1章直流电路试题及答案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直流电路试题及答案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直流电路试题及答案分解(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直流电路试题一、填空题:1、电路是由 、 、 和三部分组成,以形成电流的闭合通路。2、中间环节的作用是把 和 连接起来,形成闭合回路,并对整个电路实行 、 和 。3、电源的功能是将 能转换成 能。4、负载的作用是将 能转换成的 能。5、电路的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 电路和 电路两大类。6、在一个完整的电路中, 的电路称为内电路; 的电路称为外电路。7、 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规定为 的运动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 。8、如图所示的某段电路,测得电流为1A,若选择电流参考方向由a b则I= A。9、如图所示的某段电路,测得电压为2V,若选择电流参考方向由a b,I=-1A,则Uab=

2、V,该元件的作用是 电能。10、电源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从 极指向 极,它是 力克服 力移动电荷做功的结果。11、电压的方向规定为由 端指向 端,是 力移动电荷做功,通过负载把电能转换成其它形式的能。12、如图所示电路所标的参考方向,则电阻R两端的实际电位是 端高于 端。13、如图所示电路所标的参考方向,则灯泡EL的电流实际方向是从 端流向 端。14、如图所示电路,电压表的读数为5V,则E= V,A点电位VA= V,O点电位V0= V。15、如图所示电路中,未知电阻值或电流值应各为:R1= ,I2= A;R3= 。16、如图所示电路,直流电动机M正在运转,测得其端电压为24V。则安培表的读数为I

3、= ,电动机的功率P= 。17、为了防止因短路而引起的事故,在实际电路中一般都串联接入 。电路一旦发生短路或 ,它将断开电源,达到保护的目的。18、一只标有额定电压20V、额定功率1W的灯泡。现接在10V的电源下使用,则其阻值为 ,实际电流是 ,实际消耗的功率为 。19、将标有“10V、0.25W”和”“10V、1W”的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在10V的电源上工作,它们实际消耗的功率:“10V、0.25W”灯泡P1= W,“10V、1W”灯泡P2= W。20、有三个阻值均为6的电阻,现将它们作不同形式的联接,可以得到的四种等效电阻值分别为 、 、 、 。21、照明电路中火线对地线的电压U=220V

4、。电路检修时,穿上绝缘胶鞋,可操作自如不会触电。设人体电阻R1=1K ,胶鞋电阻R2=210K ,则加在人体上的电压U1= V。22、图所示为采用串联电阻分压器的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控制电路。设输入电压U=1V;R1为可调电阻,其阻值为0-4.7K ;R2=0 .3K 。则输出电压U0最大值是 V,最小值是 mv。23、一段粗细均匀的导线,其电阻值是R,若将其从中间对折合成一根导线,则这个导线的电阻是 。24、如图所示电路中,G点单位VG= 。25、电源多以 与 串联的形式表示,这种电源称为电压源。26、理想电压源又称为恒压源。它的外特征是 的直线,表明电源端电压恒等于 ,而 为 。27、有的电

5、源可以用 和 并联形式表示,这种电源称为电流源。当I恒等于IS时,这样的电流源称为 。28、对于负载来说,一个实际的电源既可用 表示,也可用 表示。29、电压源E=20V,r0=10,变换成等效电流源,则IS= ,rS= 。30、电流源IS=5A,r0=2,若变换成等效电压源,则E= ,r0= 。31、基尔霍夫第一定律的理论依据是 。KCL定律的通式为 。32、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可表述为: ,其通式为 。33、对于一个有n个节点和m条支路的复杂电路,可运用基尔霍夫第一定律列出 个独立的节点方程;运用基尔霍夫第二定律列出 个独立的回路方程。3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1= ,I2= 。35、如图所

6、示电路中,电压U= 。3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ab= 。37、如图所示某一段电路中的电压Uba=10V,则I= 。38、如图所示的某一段电路中,电压Uab= 。39、如图所示电路,设b为参考点,则有Va= ,Vb= ,Vc= ,Uab= 。40、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求解电路时,必须要选定 方向和 方向。41、如图所示电路中,E为电源电动势,r0为电源内阻,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点P向右滑动时,伏特表的读数将 ;安培表的读数将 。42、阻值10K、额定功率0.25W的电阻,所允许的工作电流及额定电压分别是I额 = ,U额= 。43、应用叠加定理可以把复杂电路分解为单一电源的几个简单电路进行计算

7、。当求某一电动势单独作用下的支路电流时,其他电动势应 ,理想电流源以 代替,而电源内阻保留在原支路中不变。然后把所得结果合成,求出原有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44、任何具有两个线端的电路称为 。若电路中有电源存在的称为 。它可以简化成一个具有 和 串联的等效电源。45、利用戴维南定理计算某电路电流和电压的步骤如下:(1)将待求支路与 分离;(2)求有源两端网络(等效电源)的 和 ;(3)作等效电路,用电路欧姆定律计算支路的电流和电压。46、如a图所示负载,RL=80,接在某有源线性两端网络A、B两端口上。已知b图理想电压表测得Uab=160V。图C中,串联一个20定值电阻,用理想电流表测得I=4A

8、。则该网络等效电源内阻r0= ,等效电动势E0= ,图a中用IL= 。47、支路电流法是求解复杂电路的普遍方法。求解步骤为:(1) ,(2) ,(3) 。48、若A、B、C三点的电位分别为3V、2V、-2V,则电压UAB为 V,UCA为 V。若改以C点为参考点,则电位变为VA变为 V,电位VB为 V。49、若线性电阻上电压为10V时,电流为5A;则该电阻上电压为20V时,电流为 A,功率为 W,这时电流是原来的 倍,功率是原来的 倍。50、若电源输出1A电流时端电压为10V,输出3A电流时端电压为8V,则它的电动势为 V,内电阻为 。二、选择题:1、下列设备中,其中( )必是电源。A、发电机

9、B、蓄电池 C、电视机 D、电炉2、下列设备中,隶属于中间环节的是( )。A、蓄电池 B、开关 C、熔断器 D、测量仪表3、一般常见负载在电路中起的作用是( )。A、连接和控制 B、保护和测量 C、将非电能转换成电能 D、将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4、电路中标出的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电流表读数为2A,则可知电流I是( )。A、I=2A B、I=-2A C、I=0A D、I=-4A5、如图所示的参考方向,电压表的读数是5V,则电压Uba及元件的作用是( )。A、Uba=5V,吸收电能(负载) B、Uba=5V,释放电能(电源) C、Uba =-5V,吸收电能(负载) D、Uba =-5V,释放电

10、能(电源)6、如图所示电路中,安培表的读数为( )A、3A B、1.5A C、1A D、无法确定7、普遍适用的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A、P=IU B、P=I2R C、P=U2/R8、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功率计算的公式有( )。(多)A、P=UI B、P=I2R C、P=U2/R D、P=W电功/t9、属于电工单位的是( )。(多)A、马力 B、千瓦时 C、焦耳 D、瓦特10、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阻值为25,将其等分成五段,然后并联使用,则其等效电阻是( )A、1/25 B、1/5 C、1 D、511、如图所示电路中,a、c间的等效电阻等于( )。A、无法求得 B、11/16 C、1 D、0.

11、7512、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R1=8,R2=4,则电流表A1和A2的读数之比为( )。A、2:1 B、3:2 C、1:1 D、3:113、如图所示电路中,消耗功率的是( )。(多)14、图所示曲线中,是恒压源特性曲线的为( )。15、额定功率10W、阻值500的电阻R1与15W、500的电阻R2相串联后的等效电阻值及等效电阻的额定功率分别为( )。A、500、10W B、1KW、20W C、1K、25W D、1K、15W1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与电动势E和电压U的关系是I=( )。A、E/R B、(U+E)/R C、(U-E)/R D、-(U+E)/R17、图所示电路中,满足I=-U/R

12、关系的图是( )。(多) 18、电压表极性参考方向如图所示。若电压表指针由左向右正偏,则电压表Uab( )。A、Uab0 B、Uab0 C、Uab=0 D、无法判断19、两电阻相串联,已知R1/R2=1/2,则电阻上的电压之比U1/U2、功率之比P1/P2分别是( )。A、U1/U2=1/2 ,P1/P2=2 B、U1/U2=2,P1/P2=4 C、U1/U2=1/2 ,P1/P2=1/2 D、U1/U2=1/2, P1/P2=1/420、两电阻相并联,已知R1/R2=1/2,则流入电阻的电流之比I1/I2、功率之比P1/P2分别是( )。A、I1/I2=2, P1/P2=2 B、I1/I2=2, P1/P2=4 C、I1/I2=1/2, P1/P2=1/2 D、I1/I2=2, P1/P2=1/421、两个电阻串联R1、R2时,消耗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已知P1/P2=2,则R1/R2与U1/U2的比值分别是( )。A、R1/R2=2, U1/U2=2 B、R1/R2=2, U1/U2=1/2 C、R1/R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