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580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蠡县育才初级中学 李占彬,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处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7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酸、碱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两大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继金属之后又一次按物质的类别去概括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综合以上分析,它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 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度)。 3. 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 一般思路和方法。 4. 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表达能力。,学生分组实验去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即与指示剂作用、中和反应、pH试纸测溶液酸碱性(度)等,难点为: 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并去实施。,根据学情、教学目标确定,本堂课的学习重点为:,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1、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等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分组合作实验,记录现象、讨论分析、交流分享

3、。,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明确目标,课堂小结,复习旧知,检查一下课前准备情况。 1. 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和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方法? 2.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 3. 酸和碱的通性有哪些? 4. 酸和碱为什么有通性?,明确目标,揭示目标 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知道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板书课题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前准备 要求学生按清单检查实验台上所准备的仪器、药品等,缺损及时向实验教师报告并补齐;教师宣讲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桌上有未贴标签的稀盐酸、NaOH溶液和NaCl溶液,提出要求,最后通过实验验

4、证后给它们贴上标签,注意实验安全。,分组合作 布置任务,每两人为一组,分别阅读教材实验活动6、7以及学案内容。,要求同组学生合作设计简单可行实验方案,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要做的实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交流共享 交流检验溶液酸碱性(度)的实验操作及现象, 试验中出现的问题等。,探究升级 了解学生们运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度)的实验操作情况后,提出能否先用水润湿pH试纸呢?要求学生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探究实验,目的:让学生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度),以及影响溶液酸碱度的因素。,表1,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小结 学生通过实验证明酸

5、碱中和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要求写出相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探究实验,目的: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认识。,表2,三、酸、碱的其他化学性质,探究升级,要求学生们做“对比实验”对比将生锈的铁丝较短和长时间浸泡在酸中,观察对比实验现象,分析为什么?,探究实验,目的:加强学生对“对比实验”方法的认识,间接了解化学反应的条件改变会影响反应结果。,表3,课堂小结,最后,将三种没有标签的溶液贴上标签!,要求学生们交流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感受(实验现象、实验操作技能等),并试着将所学到的知识系统、概括,总结下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 本节课在化学实验室完成,学生兴趣浓厚,在此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度); 2.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也能完成一些基本操作; 3.在本节课中,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体验是关键,教师应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4.实验内容较多,实验方案设计方面学生们仍有差距,教师宜区别要求; 5.不足之处是真正探究的问题较少,实验表格虽起到引导作用,但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谢谢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