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语文教案导学案写作文从字顺2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36545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语文教案导学案写作文从字顺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下语文教案导学案写作文从字顺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下语文教案导学案写作文从字顺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下语文教案导学案写作文从字顺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下语文教案导学案写作文从字顺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语文教案导学案写作文从字顺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语文教案导学案写作文从字顺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从字顺,写作,精彩开篇词,熟话说:“文如其人”,指一个人的文章像他的为人一样质朴、纯真。而想真正做到“文如其人”,就必定在“文从字顺”上下功夫。“文从字顺”是人们对书面表达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对作文用语进行推敲,进而掌握“文从字顺”。,学习目标,1.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写作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有一定的感染力。 3.学会修改,力求达到文从字顺。 4.认识并关注自然,欣赏自然的诗情画意,体悟自然的生机与灵性。,文题展示 以“我喜欢”为题选择我们最熟悉或喜欢的景或物,理清思路,以连贯顺畅的语言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写作导航,“文从字顺”一是指用词要恰当妥帖,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二是指句与句之间要顺从畅达,井然有序。要在作文中做到文从字顺,我们平时就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能正确运用标点断句,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书写要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 2.培养通顺感。在平时的交谈中,我们都能判断出所说的话是否通顺明白。如果听着别扭,别人就听不明白,因为汉语言有一定的搭配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有较强的通顺感,能敏锐地判断出怎样的句子通顺,这样写出的话也就通顺了。 3.培养连贯感。说一段话,写一段话,句与句之间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连接,这就是连贯。为了使文章连贯,应注意说话的顺序,要围绕一个中心,要注意意思之间的

3、衔接和过渡,注意内容之间的前后照应,注意了这些,就能使语言连贯。,4.培养分寸感。不同的语汇,在使用范围、表示的数量、表达的深浅程度、反映的感情色彩等方面都有差异,平时我们就要注意发现和掌握这些差异,这样在表达意思时才能掌握好分寸。我们应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揣摩作者语言使用的技巧,不断增强自己运用语言的分寸感。 5.培养韵律感。语言形式上的协调和语调上的协调的相互统一,就是语言的韵律,有了韵律感,作文的语言就会优美,动人,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作文自然就会生动感人。,我喜欢秋天,曾有许多人问过我:“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 我喜欢秋天,虽然它没有春天生

4、机勃勃之态,没有夏天姹紫嫣红之景,也没有冬天银装素裹之貌,但我仍对它情有独钟。 如果说绿是春天的使者,红是夏天的色彩,白是冬天的打扮,那么黄便属于秋天。在送走夏姑娘的同时,秋婆婆迈着她那矫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她的到来,使万物脱下了旧衣,换上新装。树儿们都脱下了绿衣裳,换上了秋婆婆精心缝制的新衣。花儿都收敛起绽开的笑容,鸟儿也都成群结队地飞向南方另一个更加温暖的世界。似乎一切都显出几分无奈,几分孤独,几分凄美。过往行人也来去匆匆,无暇观赏两旁风景。这也许就是秋天不能受到大众欢迎的原因吧。,但让我们把目光从这些令人倍感哀伤的景色中移开,移向那金灿灿的田野。田里的庄稼经过几个月的培育,现在已经成熟了

5、,这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喜悦。辛勤工作许久的农民们带着满面的笑容,走向金色的田野,收获他们劳动的果实。他们在金色的大海中干得热火朝天,一时间,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活泼热情,秋天的丰收喜悦全来到了这广阔的田间。一阵秋风吹过,“大海”泛起层层波浪,夹杂着人们清脆欣慰的笑声。看着此情此景,还有多少人能不喜欢上秋天呢? 有时会有一场小雨,秋雨小小的柔柔的扑打在人们的脸上,凉凉的。这时,人们忘记了一切不幸,尽情接受秋雨的洗礼。 我喜欢秋天,喜欢那萧条的美,喜欢那丰收的喜悦,喜欢那绵绵的小雨喜欢它的所有所有。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喜欢秋天!”,【老师点评】本文语言优美,读起来很有韵律感。面对秋天,作者有独特的眼光:纵然有几分肃杀,有几分萧条,但从秋的成熟中,从丰收的喜悦里,作者读出了美。作者巧妙地把对秋的赞美之情,融进了对秋景的描绘之中。,板书设计,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培养通顺感 文从字顺 培养连贯感 培养分寸感 培养韵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