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酸碱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532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酸碱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酸碱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酸碱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酸碱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酸碱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酸碱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常见酸碱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案“常见酸碱盐的检验与鉴别”强化复习授课教师: 张晋授课时间: 2017.4授课班级: 初三1班授课学校: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管庄分校 常青藤校区理论指导近几年来,有关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教学逐渐成为国内主流教学,以王磊教授为首的高备课团队在这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其中,王磊、胡久华1指出认识发展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和认识结果的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发展主要表现为对认识对象(客观事物)和认识广度(认识域或认识角度)、认识深度和认识有序性(认识思路)三个维度的发展。在已有研究基础之上,王磊、支瑶2进一步完善并论证了化学认识方式构成模型,认为化学认识方式包含认识角度和认识方式类别两个方面构

2、成要素,认识角度和认识方式类别有机融合、共同作用形成了对某一认识域的认识方式。认识方式的形式受到具体化学知识和化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的实现度的影响。3王磊教授团队研究的有关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相关理论指出:化学问题在转化为具体任务时,可以根据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时所调用的学科能力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一级能力要素:A学习理解能力、B应用实践能力、C迁移创新能力,每个能力要素又能够进一步分解为三个二级能力要素,分别为:A1辨识记忆、A2概括关联、A3说明论证、B1分析解释、B2推论预测、B3简单设计、C1复杂推理、C2系统探究、C3创新思维的能力要素。3-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

3、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为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挺高复习质量和效率。”课标在评价建议中还

4、提出,“良好的评价活动应具备下列特征:关注学生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任务真实和公平,能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并符合学生不同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评价的方式多样化,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结果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能让教师据此做出正确决策以改进教学。”教学分析教材内容及试题内容和命题趋向的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针对中考的专题复习课,其内容是“身边的化学物质”中二级主题“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中内容,也属于课标中“科学探究”二级主题中的“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范畴,也是2017年中考说明中的重点内容,本节的内

5、容在中考中涉及的范围较广,在选择题、非选择等方面均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是综合能力的考查。以下是试题内容和命题趋向的分析。第一,基于“学科能力”解读初中常见酸碱盐物质试题特点5基于“学科能力”对初中常见酸碱盐物质试题的解读,不难发现酸碱盐性质等知识的应用作为初中试题中考查学生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该内容对的考查,在选择题、非选择部分各种题型中都有涉及,其中生产实际分析物质组成及变化和科学探究模块涉及频次较高,分值占比较大。此类型试题的素材选择上注重与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相联系,注重挖掘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内容片断,意在考查学生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化学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组成成份

6、的能力和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的能力;设计检验与鉴别可能组分要求学生不仅具备能基于酸碱盐性质基本知识设计比较简单实验方案能力,还要具备能基于近变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根据中考试题分梯度、多角度考查学生能力特点,具体到学科内容又可将能力梯度由低到高划分为A 水平即学习理解能力包括A1观察记忆、A2概括关联、A3说明论证,B水平即应用实践能力包括B1分析解释、B2推论预测、B3简单设计,C水平即探究创新能力包括C1综合复杂问题的解决、C2系统研究、C3创新思维的能力要素。第二,基于“学科能力”解读物质检验与鉴别命题趋向考查学生学习理解能力水平的试题,在中考单独设题比例较小、分值较低,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

7、考查,考查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水平的试题,在中考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单独设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水平的试题,在中考所占比例最大,考题形式多样。就中考整个大背景来看,进入复习之初的学生基本具备了对酸碱盐性质知识的基本学习理解水平,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基本具备了实践应用的能力,而只有少部分学优生具备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对综合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科学探究等的重点,因此在本专题复习中,如何将学生学习理解的能力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进而发展成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这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目标检测作业,发现三大问题,(1)“独立组分物质检验”时,大部分学生选择

8、试剂不精准,如鉴别盐酸、稀氢氧化钠、水时,没考虑浓、稀盐酸直接闻气味。鉴别稀盐酸,氯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错选用氢氧化钙进行鉴别、殊不知“石蕊指示剂”才是鉴别显酸、碱、中性物质的最好试剂。(2)混合物组分鉴别,未考虑干扰因素。如:检验氢氧化钙遍之后成分,直接用溶解性,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钙,忽略了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有浑浊产生。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后的成分是否还有氢氧化钠时,直接用氯化铜、或酚酞指示剂,并未考虑碳酸钠对实验的干扰。(3)实验方案描述不科学,不严谨 综上分析,发现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酸碱盐性质的知识,有一定的检验思路,但表现出不能灵活、系统的利用酸碱盐性质等知识展开鉴别与检验,方法单一。

9、学生知道描述实验方案的书写原则及进行检验的基本实验技能,但书写时未严格按照规则去写。为了检验学生“对常见酸碱盐的检验与鉴别”的角度方法有哪些?进行了测试。发现:物理方法鉴别:大约60%的学生能想到通过加水鉴别物质,即利用“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吸放热”的特殊物理性质进行鉴别。如:仅有20%的学生能想到闻气味鉴别浓盐酸,10%的学生没从 “物理方法”角度鉴别物质的思路。经过访谈、课上讨论,发现学生知道知识,但缺少“概括关联”相关知识的能力。仅有10%(3个)学生能完整表述,即利用“闻气味、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吸放热”的特殊物理性质进行鉴别。化学方法鉴别:所有学生都能从“化学方法”角度鉴别物质,但所加试

10、剂单一,且部分学生的方法不具有代表性。比如:检验酸,大部分学生选一种试剂鉴别,如用活波金属Fe或石蕊指示剂,10%的学生想到用碳酸盐鉴别,有一位同学想到用BaCl2或AgNO3鉴别。仅有2个同学思考方法较完整。检验检验碱:大部分学生选一种试剂,如“酚酞指示剂、NaCO3、CO2”仅有1名同学思考方法较完整。检验碳酸盐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稀HCl+澄清石灰水”,但仍有3位同学只用盐酸鉴别。还有30%的学生用Ca(OH)2鉴别 却没有同学想到用可溶盐如氯化钙鉴别。让学生自主桂鼐检验物质的一般思路:大部分学生空答,部分学生错答“”取加若则”,但从自我检测题可看出,学生有检验和鉴别物质的一般思路,但思路

11、并未外显,没有反思所选试剂是否合适。 综上所述,本节课内容以解决学生3大问题展开你教学,先完善学生对常见酸碱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的知识储备,简言之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具体探究两大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检验碳酸盐、会检验溶液的酸碱性。2.会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鉴别与检验。 3.能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依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点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乐学善思,在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过程中,形成检验和鉴别物质组分的思路和方法,3.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及进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

12、观 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等科学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重点:学会常见酸碱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教学难点难点:学会混合固体物质的检验教学方法主要采取学生真实问题解决,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实验准备教师演示实验:仪器:大试管若干支、白瓷板试剂:3瓶未贴标签的试剂溶液,分别是CaCl2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 石蕊指示剂、pH试纸学生实验仪器:小试管若干支(共6组)试剂:3瓶未贴标签的试剂溶液,分别是CaCl2溶液、Na2CO3溶液、HCl溶液(共6组)学生演示实验:仪器:大试管若干支、铁架台、漏斗(含滤纸)、玻璃棒(带铁拳)、烧杯、洗

13、瓶试剂:变质的Ca(OH)2药品、变质的NaOH药品、酚酞指示剂、C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HCl 教学设计流程及思路 1教学设计流程2.教学设计思路本专题设计了一系列有探索价值任务,教学中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调动需要各种智能,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设置了任务卡活动,每个任务卡内部的子任务之间难度梯度逐层递增。先是简单实验设计,接着中等难度实验设计,最后综合复杂问题解决。两任务卡任务相辅相成,任务难度略微有差别。本专题有关促进学生学科能力设计方面,精选试题,据学生解决问题达成任务时所调用的学科能力的不同,将综合试题拆解成可操作的任务,任务

14、难度由低到高进行,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本专题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促进任务的有效完成。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教师设计诸如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进行交流、汇报展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经历和体验的活动过程中暴露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重新建构。本专题评价方案的设计,注意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评价没有局限于教师个人的评价,鼓励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成员之间评价,有效促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口答、小组竞赛、课堂反馈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促进教学有效实施。本专题有关信息技术搭建环境方面,多媒体和幻灯片交互使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学习

15、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辅助”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本专题板书设计方面:主副板书的设计,主板书对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副板书检测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发挥出板书不可替代的特点与优势。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学科能力意图引入: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导入课题2min【引入】请看大屏幕,这是同学们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请同学们评价问题在哪里?【测验及作业问题】展示问题1:鉴别独立组分物质时,选择试剂不精准问题2:检验混合物组分时,未考虑干扰因素问题3:实验方案描述不科学、不严谨【引入】本节课我们通过常见酸碱盐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专题复习一起探讨解决这3类问题的解题方法。【辩识判断】1.鉴别有酸碱性差异的3种试剂,未考虑氢氧化钙与氯化氢反应也是无明显现象的,2.闻气味鉴别HCl,未考虑HCl的浓稀检验CaCO3和氢氧化钙的混合固体,加水溶解未考虑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会有不溶物检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中的氢氧化钠,加CuCl2溶液未考虑CuCl2与碳酸钠也会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