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6004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第1课时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澧源中学 王钦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所属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2所属单元课题:第十单元课题2。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及实质;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学习探究法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完成与中和反应相关的化学实验。(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来学习中和反应;通过猜想、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分析解

2、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知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乐趣,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2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化学教材九年级下册中的第十单元酸和碱的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一课时,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

3、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同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并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及微观解释。3学情分析:目前学生已经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已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学生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认识物质,对化学探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我觉得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应该是教材的

4、组织者和开发者,基于这个原因,我让学生形成多次矛盾冲突,激发新一轮思维碰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探究,既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4设计思路:新课程理念提出,教师的“教”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合作者,学会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掌握获得知识的途径。本节课将以情境引入,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发现归纳。在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无现象的情况下,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反应?请设计实验进行证明你的猜想。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描述以及实验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完成,充分地发动了学生的思维。突破难点时,通过引导学生

5、分析实验现象和形象的电脑动画展示,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特点,从而得出中和反应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这样既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让学生搞清楚分析问题要全面。另外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在“中和反应的应用”教学中注意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5教学方法:教学中主要选用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达到强化学生探索精神、发展思维能力

6、的目的。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6教学过程:教学准备:将学生分为5人学习小组。学生分组实验用品:酚酞试液8瓶,氢氧化钠溶液8瓶,稀盐酸8瓶,25mL烧杯16个,250mL烧杯8个,试管16支,碳酸钙4瓶,锌粒4瓶,滴管8个,镊子8个,塑料水槽。教师演示实验用品:饮料杯3个,酒精灯1个,玻璃片1块,紫色石蕊溶液1瓶,试管一支,氢氧化钠溶液1瓶,稀盐酸1瓶,烧杯1个,火柴。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2分钟)1、演示小魔术“变色的杯子”。【过渡】这个魔术是怎么做的呢?学完本节课你就会明白。2、展示“复方氢氧化铝片”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品图片

7、。【过渡】我这里有一幅在药店拍摄的图片,为什么氢氧化铝片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呢?可能是酸与碱发生了反应,今天我们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观看魔术及图片,猜想,然后交流酸和碱可能发生了反应。以魔术的奇妙现象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化学变化之美,激发起学生心中强烈的好奇心。为后面的实验探究作铺垫。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28分钟)酸和碱是否能反应?现在请大家按照【探究实验一】的方案进行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能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吗?【探究实验一】描述现象并分析得出不能证明已经反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从化学反应

8、常伴随的现象等,分析、讨论、探究,得出酸碱发生了反应。培养学生学习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愉悦感和自信心。酸和碱到底能反应吗?现在请大家按照【探究实验二】的方案进行实验,你观察了什么现象,现在能证明酸和碱发生反应吗?怎么证明的呢?【探究实验二】描述现象并分析得出酸和碱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能利用刚才的原理解释小魔术“变色的杯子”了吗?教师揭秘。【小组讨论一】学生讨论分析并揭秘。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28分钟)【过渡】那么酸和碱到底是怎样反应的呢?动画展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并释疑。当水分蒸发后又会怎样呢?教师演示用玻璃片烘干溶液的实验。解释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结合形成氯化钠以晶体的形式

9、析出。观看动画,听讲。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药品中选择适当的物质,通过小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记录本组所选药品、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到的结论。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相互合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将知识内容学习和方法学习融为一体,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展示】所以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这样的。【提出问题】其实不同的酸和碱也可以发生类似的反应。请大家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分析】盐的概念和中和反应的概念。【提出问题】是否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

10、定是中和反应呢?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展示。听讲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讨论得出只有酸和碱的反应才是中和反应。【提出问题】在探究实验一中,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提出你的猜想。【提出问题】老师也做了一个假设:猜想四,正确吗?理由是什么?【小组讨论二】讨论、提出猜想、分析、交流。【布置任务】现在大家按照老师提供的药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动手实验,然后分享你的成果。【探究实验三】分组讨论然后动手实验,展示学习成果。【提出问题】还有其他的方案吗?教师演示用石蕊一次就能判断的实验。再次讨论分析。观看实验。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5分钟)【过渡】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布置任务】阅读教材61页,了解中和反

11、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指导学生交流,并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中和反应在工农业、医疗、生活中的应用。【展示】教师展示各种图片。学生阅读教材,然后交流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观看中和反应的应用图片。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2、3。与开头的悬念相呼应,并书写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然后自己解决所给问题,教师简单作以总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归纳总结(2分钟)教师板书知识点。谈谈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收获。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巩固提升(3分钟)见PP

12、T课件。学生自主完成,并交流。通过不同层次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到化学不仅是有趣还是有用的。课后探究1、设计几个实验方案证明酸碱确实可以反应。2、收集生活中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资料,下节课交流。3、用久了的保温瓶内壁往往会形成一层水垢,它的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尝试用厨房中的物质将它除去。课后完成。三个习题的设置,分别对应本节课的“三维”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把课本知识延伸到学生生活实际的运用能力。7板书设计: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中和反应:1、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2、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良酸碱性土壤;2、处理工厂废水;3、用于医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