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题.2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4946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题.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题.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题.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解析】选C。可能是浓盐酸是猜想假设,故A错误;本题没涉及收集证据,故B错误;浓盐酸易挥发,打开瓶塞观察可以验证,所以此步是设计实验,故C正确;本题还没有验证结果,故D错误。【方法归纳】实验方案设计的常用方法(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2)控制变量实验设计: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实验方案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为保证实验的客

2、观性,设计实验时必须明确:实验目的,即想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实验自变量,即需要改变的因素是什么;实验因变量,即需要观察测量的因素是什么;控制变量,即需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什么。这种实验设计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这种方法思路清晰,便于我们设计与验证。2.以下是观察水的三态变化的探究活动步骤,其中没有体现化学学习特点的是()A.常温下,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杯水的质量C.将水放入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状态D.将壶中的水煮沸后在上方放一块干冷玻璃片,观察现象【解析】选B。化学学习的特点有:关注物质的性质,如A中观察水的颜色和状态;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如C中水的状态的

3、改变和D中玻璃片上有水雾生成;而称量水的质量不能体现化学学习的特点。3.(2014福建检测)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D.蜡烛燃烧是液体石蜡的燃烧【解析】选D。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三层;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伴随有石蜡的熔化,故产生“烛泪”;蜡烛燃烧会产生水蒸气,故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蜡烛燃烧是石蜡蒸气的燃烧。故选D。4.某同学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和水,放在相同环境中看谁蒸发得快

4、。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与下述哪个因素有关()A.液体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液体的种类【解析】选D。由题目信息可以看出,实验过程中除液体种类不相同外,其余条件都相同,由此可以分析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5.某同学为了验证我们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通过观察玻璃片上的水雾来达到目的,下列对此实验的反思评价,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该方法简便易行B.该方法采用的玻璃片应冷而干燥C.这种方法无任何缺点D.应使用两块同样的玻璃片,一块放置于空气中,向另一块上呼气,这种对比实验的方法可排除水雾来自

5、于空气中的观点【解析】选C。该方法简便易行,但并非没有缺点,玻璃片上的水雾也有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因此应有一个对照实验;玻璃片冷而干燥可使效果明显;故只有C不合理。6.如图所示,将一张滤纸迅速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 s后取下,发现滤纸上留下明显有焦痕的圆圈,圆圈中心正好是灯芯部位,该实验表明()A.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相同B.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C.圆圈部位火焰温度最高D.探究火焰不同部位温度的方法只有这一种方法【解析】选C。烧焦部位的火焰温度肯定比其他部位温度高,故A错,C正确;只通过题目中的信息无法确定酒精的燃烧产物,故B错;探究火焰温度的方法很多,比如可放入一根火柴梗,

6、然后观察现象,故D错。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6分)7.(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请你一起参与分析。【观察现象】铁锈逐渐溶解,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液体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试管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物质;右边烧杯内导管有气泡冒出。通过上述实验现象,你会提出哪些问题?(请列举两条)【解析】提出的问题要与实验有关,最直接的问题是“铁锈为什么会溶解?”“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液体为什么变黄色?”“黑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等。答案:铁锈为什么会溶解?液体为什么变黄色?(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8.(7分)(2011湖州中考)某同学看到装

7、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袋内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实验方案: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已收集满该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获得证据:得出结论:(1)他提出的问题是_。(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气体,观察现象。【解析】根据该同学建立的假设可判断他提出的问题,即“袋内是什么气体”;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有很多,如二氧化碳、氮气等,故该同学的实验方案不合理,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澄清的石灰水。答案:(1)袋内是什么气体(回答合理即可)(2)通入澄清石灰水(回答合理即可)9.(12分)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沾有食盐的蜡烛

8、比普通蜡烛燃烧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猜想假设】一定量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实验探究】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做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食盐质量(g)00.10.50.70.91.0燃烧时间(分钟)101518282527燃烧稳定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易灭极易灭【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实验反思】此实验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出一点):。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

9、用价值:。【解析】由随着加食盐量逐渐增加燃烧时间逐渐变长可知,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燃烧时间;当食盐量达到一定程度,燃烧稳定性就表现为易灭或极易灭,故食盐的量并非越多越好,能确保正常燃烧且时间较长的食盐量是0.7 g;本题实验只是一次,没有进行多次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不如多次的平均值准确。答案:【实验结论】食盐可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所加食盐并非越多越好,从此实验来看,加入0.7 g时效果最好【实验反思】应观察或测定加入食盐后对蜡烛亮度的影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建议蜡烛制造工厂在烛芯周围加入少量的食盐,以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方法归纳】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的内容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的角度较多,比如猜想是否合理,猜想的理由是否出现了偏差;探究实验方案是否合理且是否为最优方案,操作是否正确无误且安全环保,结论与现象是否一致;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