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文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49443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练习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自主练习基础过关1开辟防火带(用于防火的通道)是灭火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树林中间开辟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消防人员快速通行 B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C减少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灭火的是(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发 D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3、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4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只要

2、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只要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5(直击中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发光发热的现象 B可燃物与足够的氧气接触就肯定能发生燃烧 C可燃物在纯氧中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的燃烧要剧烈 D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物质都不能燃烧6、(直击中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镁片放置在空气中,不需加热就能在表面生成MgO B红磷放置在空气中,不需加热就能燃烧产生P2O5 C硫粉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产生SO3气体D铁丝加热后放入氧气中,燃烧产生Fe2O3固体7、(直击中考)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根据上表所给信

3、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8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来解释: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是( )ABCD9(直击中考)小明利用蜡烛进行下列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 B用空气流可吹灭蜡烛的火焰,说明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 C在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

4、熄灭,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能力训练10北京奥运会火种采集工作于2008年3月25日在希腊奥森匹亚进行。用采集的火种点燃奥运火炬,则作为火种的物质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火炬将在世界范围内传递,并于2008年5月首次到达珠穆朗玛峰峰顶,在那里火炬不容易燃烧,其原因是 。目前,我国的科技人员已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11水基型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三种常用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可用 (填序号,下同),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应用 ,扑灭油、气等火灾应用 。12小刚和小强用图711(a

5、)和(b)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1)小刚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2)小强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

6、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 填“(a)”或“(b)”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13(直击中考)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是某学习小组探究这一问题时进行的6个实验操作,这6个实验操作共分为三组,分别探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请根据要求填写有关空格。【探究问题与实验操作】探究问题实验操作(1)探究一:燃烧可能与物质 有关实验操作选择 (填序号,下同)(2)探究二:燃烧可能与 有关有关实验操作选择 (3)探究三:燃烧可能与 有关实验操作选择 【实验结论】燃烧发生的条件是 。【结论应用】(1)实验室的化学药品不慎起火,常将沙士铺撒在燃烧的

7、药品上,目的是 。(2)干粉灭火器的干粉的主要成分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水的作用是 。迁移拓展142006年11月,安徽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发生火灾。在灭火过程中,消防官兵使用了一种新型灭火弹,这种灭火弹是一种无雷管、无炸药的安全消防器材,以超导材料引燃后,遇火瞬间弹体裂开,释放出超细干粉高效灭火剂碳酸氢钠,其受热即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水。(1)灭火弹的灭火原理是 ;(2)在灭火过程中,消防队员还使用了手持式风力灭火机,它能喷出类似十二级风的高速气流,将火吹灭。灭火机的灭火原理是 ;(3)消防队员在灭火过程中常被大火烤得难以忍受,需要

8、不断往身上浇水。“浇水能降温”的道理是 。15. 不用火柴或打火机能不能点燃酒精灯?为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做了“滴水点灯”的趣味实验,具体操作如下:打开酒精灯灯帽,将过氧化钠(Na2O2)粉末小心地撒在灯芯上,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水滴加在灯芯上,一会儿,酒精灯就被点燃了。 (1)过氧化钠 与 水反应的产物是氢氧化钠 与 氧气,通常检验氧气的方法与现象是: 请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点燃酒精灯时使用火柴或打火机的主要目的是 ;撒了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灯芯在滴加水之后开始燃烧,据此可以得出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的一个结论是 。(3)从以上兴趣实验你得到的启示是 。16.

9、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木糖醇(化学式为C5H12O5)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它不能被细菌分解,添加在口香糖里取代糖份,可以防止蛀牙。试回答下列问题:(1)木糖醇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 (2)若将100g木糖醇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2C5H12O5+11O2 10CO2 +12H2O),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g?(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第2课时 易燃易爆物质的安全知识自主练习基础过关1在下列条件下蜡烛燃烧更旺的是( ) A放在氧气中B放在空气中 C点燃后放在空气中D点燃后放在氧气中2、 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和爆

10、炸的是( )A氮气 B天然气C氢气 D面粉粉尘3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D所处地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4图716中,属于禁止带火种的标志的是( )5每年我国都会因火灾造成较多的人员伤亡。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原地不动,等待救援 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11、 匍匐前时,寻找安全出口 封闭房门,不让烟火进房 迅速转移到阳台,听从现象指挥,用绳索下坠到安全地区 跳楼逃生 A B CD6有道是:水火无情。一旦你被困在火灾区时,要冷静地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求生措施,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拨打火警电话并到窗口呼救 B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 C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D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7使用酒精灯时,有下列四点注意事项,其中三点是为了防止引起火灾,剩余一项是为了防止酒精灯不易点燃,这项是( )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绝对禁止拿酒精灯到另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上去点火C熄灭酒精灯时不可能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D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

12、帽8一辆客车在公路上夜行,发现油箱漏油,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让乘客都集中到车厢的后部 C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D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9(直击中考)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面粉厂、加油站严禁烟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D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刻开灯检查10、(直击中考)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11、(直击中考)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