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34937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资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未来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PC将成为我们工作上的工具,生活中的控制中心是必然的事情。计算机的未来充满了变数。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是不可置疑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途径。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发展的唯一路线,计算机的发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要注重环保等等。 基于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一些新的计算机正在跃跃欲试地加紧研究,这些计算机是: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光计算机、DNA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等。,超导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越高,计算机的体积越小,这样才不致因信号传输而降低整机速度。但这样一来就使机器发热严重。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研制超导计算机。

2、 电流在超导体中流过时,电阻为零,介质不发热。1962年,英国物理学家约瑟夫逊提出了“超导隧道效应”,即由超导体绝缘体超导体组成的器件(约瑟夫逊元件),当对其两端加电压时,电子就会像通过隧道一样无阻挡地从绝缘介质穿过,形成微小电流,而该器件两端的压降几乎为零。与传统的半导体计算机相比,使用约瑟夫逊器件的超导计算机的耗电量仅为其几千分之一,而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却要快100倍。 1999年11月,日本超导技术研究所与企业合作,制作了由1万个约瑟夫逊元件组成的超导集成电路芯片。据悉,该所定于2003年生产这种超导芯片,2010年前后制造出这种超导计算机。,纳米计算机,在纳米尺度下,由于有量子效应

3、,硅微电子芯片便不能工作。其原因是这种芯片的工作,依据的是固体材料的整体特性,即大量电子参与工作时所呈现的统计平均规律。如果在纳米尺度下,利用有限电子运动所表现出来的量子效应,可能就能克服上述困难。可以用不同的原理实现纳米级计算,目前已提出了四种工作机制: (1)电子式纳米计算技术; (2)基于生物化学物质与DNA的纳米计算机; (3)机械式纳米计算机; (4)量子波相干计算。它们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纳米计算机技术的基础。,光子计算机,与传统硅芯片计算机不同,光计算机用光束代替电子进行计算和存储:它以不同波长的光代表不同的数据,以大量的透镜、棱镜和反射镜将数据从一个芯片传送到另一个芯片。研制光计

4、算机的设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就已提出。1986年,贝尔实验室的戴维.米勒研制成功小型光开关,为同实验室的艾伦.黄研制光处理器提供了必要的元件。1990年1月,黄的实验室开始用光计算机工作。光计算机有全光学型和光电混合型。上述贝尔实验室的光计算机就采用了混合型结构。相比之下,全光学型计算机可以达到更高的运算速度。研制光计算机,需要开发出可用一条光束控制另一条光束变化的光学“晶体管”。现有的光学“晶体管”庞大而笨拙,若用它们造成台式计算机将有辆汽车那么大。因此,要想短期内使光学计算机实用化还很困难。,光子计算机,DNA计算机,1994年11月,美国南加州大学的阿德勒曼博士用DNA碱基对序列作

5、为信息编码的载体,在试管内控制酶的作用下,使DNA碱基对序列发生反应,以此实现数据运算。阿德勒曼在科学上公布了DNA计算机的理论,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阿德勒曼的计算机的计算与传统的计算机不同,计算不再只是简单的物理性质的加减操作,而又增添了化学性质的切割、复制、粘贴、插入和删除等种种方式。 DNA计算机的最大优点在于其惊人的存储容量和运算速度:1立方厘米的DNA存储的信息比一万亿张光盘存储的还多;十几个小时的DNA计算,就相当于所有电脑问世以来的总运算量。更重要的是,它的能耗非常低,只有电子计算机的一百亿分之一。 与传统的“看得见、摸得着”计算机不同,目前的DNA计算机还是躺在试管里的液

6、体。它离开发、实际应用还有相当的距离,尚有许多现实的技术性问题需要去解决。如生物操作的困难,有时轻微的振荡就会使DNA断裂;有些DNA会粘在试管壁、抽筒尖上,从而就在计算中丢失了预计,10到20年后,DNA计算机才可能进入实用阶段。,DNA计算机,DNA计算机在与人对玩游戏中取胜,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以处于量子状态的原子作为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利用原子的量子特性进行信息处理。由于原子具有在同一时间处于两个不同位置的奇妙特性,即处于量子位的原子既可以代表0或1,也能同时代表0和1以及0和1之间的中间值,故无论从数据存储还是处理的角度,量子位的能力都是晶体管电子位的两倍。对此,有人曾经作过这样的比

7、喻:假设一只老鼠准备绕过一只猫,根据经典物理学理论,它要么从左边过,要么从右边过,而根据量子理论,它却可以同时从猫的左边和右边绕过 量子计算机在外形上有较大差异,它没有盒式外壳;看起来像是一个被其它物质包围的巨大磁场;它不能利用硬盘实现信息的长期存储;但高效的运算能力使量子计算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何实现量子计算,方案并不少,问题是在实验上实现对微观量子态的操纵确实太困难了。这些计算机机异常敏感,哪怕是最小的干扰-比如一束从旁边经过的宇宙射线-也会改变机器内计算原子的方向,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目前,量子计算机只能利用大约5个原子做最简单的计算。要想做任何有意义的工作都必须使用数百万个原子,

8、 Orion量子计算机, 用于将量子计算机冷却在5K 温度下的散热装置,集成了16个量子比特的计算机 , Orion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人工智能是人造的智能,是计算机科学、逻辑学、认知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科学。其基本目标就是使机器表现出类似人类的智慧,使机器具有类似人类的智能行为,使机器思维(Making Machine“Think”)。智能接口技术是研究如何使人们能够方便自然地与计算机交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求计算机能够看懂文字、听懂语言、说话表达,甚至能够进行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而这些功能的实现又依赖于知识表示方法的研究。,因此,智能接口技术的研究既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又有基础的

9、理论意义。目前,智能接口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文字识别、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图像识别、机器翻译以及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已经开始实用化。,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世界正逐步进入到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移动电话、卫星网络的发展,对人类经济社会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到2020年,计算机将具备各种基本感觉功能,包括听、说、看、嗅、触等,这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方向。 对计算机未来的发展,能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向“高”的方向。性能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的主频越来越高;二是向并行处理发展。器件速度通过发明新器件,如量子器件,采用纳米

10、工艺、片上系统等技术还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以大规模并行为标志的体系结构的创新与进步,是提高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另一重要途径;第三个方向便是“深”度发展,即向信息的智能化发展。例如,网上有大量的信息,怎样把这些浩如烟海的东西变成你想要的知识,这是计算科学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不是简单地点击一个网站,里面就能搜索到与其相匹配的内容,而是需要计算机将收集到的知识系统化。人机界面也将变得更加智能友好未来你可以用你的自然语言与计算机打交道,甚至可以用你的表情、手势等各种方式同时与计算机进行沟通。,人机间的生理界限将消失,早在今年年初,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曾预言,电脑键盘和鼠标将会被更新

11、换代,在未来5年内逐步被更为自然、更直观性的科技手段代替,触摸式、视觉型以及声控界面会被广泛应用。然而事物的发展是否真能如人所愿呢? 有多项计算机发明的发明人、留日学者邱波认为,常规媒介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鼠标外接于主机,在操作时由于键盘与鼠标(或手写板)分离,需要频繁的移动前臂,工作效率低,同时携带也不方便。随着电脑、电视、手机、PDA等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新一代人机交互系统孕育而生,如触摸式、视觉型以及声控界面都将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领域。 因此,当人机交互装置从“鼠标键盘时代”走向“触摸式”、“声控界面”或“视觉型”时,人机之间的生理界限将逐步消失,乃至彻底消失。到那个时候,人类可以直接

12、通过语言和机器进行控制和交流,甚至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计算机就能很快做出反应,见机行事。另外,在未来,一些超微型的计算机系统将被植入人体,充当人的感觉、生理器官,由此计算机与人会复合成一体,界限消失。,不用键盘,扔掉鼠标,能辨声识像的未来电脑将带来一种新的人机交流模式。微软最近的一项分析报告描绘出了计算机新的未来之路人与计算机之间的生理界限将在10年后彻底消失。那么未来十年,计算机将怎样与您亲密接触 呢。 最近,美国微软公司发布了一项题为人类的本质:2020年的人机交互的分析报告,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生理界限将在10年后彻底消失,与此同时,人类对技术的依赖将有所增强,人们日常使用的鼠标、键

13、盘和显示器等常规媒介将发生变化,变成更为直观的媒介,例如触摸屏输入系统和声音识别系统。那么,到了2020年,计算机将发展到什么程度?人机之间的生理界限会真的消失吗?,创造更为直观的媒介,何谓“更为直观的媒介?类似触摸屏、手写板、语音输入这种更自然、更人性化、更随意的触声型接口以及图像视觉型接口,使得人与机器间的交流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更为直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新的人机交互技术触摸屏输入技术。这种技术,用户只要用手指轻轻触碰计算机显示屏上的图符或文字,就能实现对主机的操作,使人机交互更为方便。因此,触摸屏技术已成为当前最流行的人机交流输入设备。无论您是在

14、商场购物,还是在银行存取款,触摸式的自动服务器都为您提供了快捷的服务。触摸屏技术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交互式输入技术,随着研发力量的投入,新型触摸屏不断涌现。如现在广泛使用的指点式信息查询系统,如电子公告板,具有亮度高、图像清晰、易于交互等特点,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触摸屏的发展将呈现出专业化、多媒体化、立体化和大屏幕化的趋势,未来触摸屏的识别和显示精度也将大幅度提高,语音识别技术有待突破,如果从声音识别系统的发展来看,要达到“人与计算机之间的生理界限彻底消失”目前困难较大。声音识别系统是人与机器交流最自然的方式,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在全世界还是难题,技术突破还有困难。不同的声音识

15、别需要经过特定而长期的训练,如今只能达到有限思维、特定词汇量、特殊群体的特定语音识别。到2020年,语音识别技术会发展到何种程度还很难预测。,随身可穿戴的数码产品,穿戴机实际上是指新一代个人移动计算机系统和数字化产品。携带和使用这种产品非常方便,特别适合室外和机动场合下应用,具有许多独特功能。现在的可穿戴机已经能做到衣服内部,使计算机就如同衣服般附着在人体上。有的可穿戴机被做成手表、背包、戒指、发卡等人们随身佩戴的小饰品形式。佩戴这些小饰品可以帮助打台球的人准确测定角度与力度,不会跳舞的人佩戴这些小饰品能知道该怎么走舞步。有人还试图将可穿戴机压缩成片,将计算机芯片植入人体的表皮之下,后来由于安

16、装不便放弃了,但这在以后极有可能成为现实。,穿越时空“自由办公”,“一个互相联系的数码媒介意味着,人类可以从所处的任何地方与世界各地取得联系。那种身处工作场所与在家之间的区别将不复存在,私人时间和工作时间的区别也将随之消失。”美国微软公司在最近题为人类的本质:2020年的人机交互的报告中指出。通过无线、有限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电子邮件,从所处的任何地方和世界各地视频通话、取得联系,让世界变的“零距离”。这种“自由办公”在我们身边其实已有存在,“在日本,有一些做保证金和股票交易的工作人员,提着笔记本电脑自由办公,因为职业需要,他们必须随时随地与外汇市场或股票市场保持实时联系。”,神奇的神经计算机,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第六代电子计算机是模仿人的大脑判断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具有可并行处理多种数据功能的神经网络计算机。与以逻辑处理为主的第五代计算机不同,它本身可以判断对象的性质与状态,并能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且它可同时并行处理实时变化的大量数据,并引出结论。以往的信息处理系统只能处理条理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