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节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4617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节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节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节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节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节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节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节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汕头市潮南区成田简朴初级中学李蓬生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a、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b、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等有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使学生体会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产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b、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二、教材分析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难点:

2、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三、教学设计思路:(一)内容分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是在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之后来学习本课题。教材中有关二氧化碳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教科书设置了4个实验和4个现象记录及分析表,配置了5幅图片并用简练的语言对图片进行表述,为师生探究二氧化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按照教学实践,本课题的内容分为2个课时,本课的设计是第一课时,从本课题开始到第115页倒数第3行。(二)教学环节处理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

3、化学反应呢)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表达与交流解释与结论。(三)学生分析 1、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对二氧化碳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2、学生的分组安排,因为所在的学校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操作能力的强弱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我在分组的时候,不是以学生在班上的自然座位进行分组,而是考虑学生操作能力的差异和男女生比例进行搭配。(四)设计理念 1、改变教师的角色,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不仅充当指导者、组织者,而且充当合作者、促进者。 2、创设探究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主动

4、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合作、勇于表达和交流。 3、根据课题内容的特点,把实验作为探究问题的基本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来探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五)器材药品的准备 1教师实验准备 制二氧化碳装置、试管、试管架、酒精灯、表面皿、镊子、集气瓶、火柴、废液瓶、阶梯形铁片,蜡烛; 石蕊试液、大理石、稀盐酸。 特殊用品:碳酸型饮料一瓶(如可口可乐、健力宝、等) 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质地较软的矿泉水瓶、洁净的饮料吸管、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干燥小花、喷壶、试管、火柴、木条、水槽、集气瓶、废物瓶、废液瓶;稀盐酸、稀醋酸、大理石、水、澄清石灰水。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5、设计意图一、 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引入:(展示汽水)同学们,在生活中,大家都喝过汽水,汽水里面有气体吗?是什么气体? 提问: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二氧化碳气体。展示课题: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问同学们在前面已经陆续的接触、学习过二氧化碳这种物质,你能归纳出它的性质么?让学生回答。 由学生讲述。 1、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物品来引入新课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2、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入新课,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过程,让其顺乎自然地进入到新课的状态中。二、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讲述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些性质是否正确呢?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

6、气大还是小呢?教师讲解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称“死狗洞”。人如果牵着一只狗进去的话,狗很快就会昏迷,教师活动 请学生回答。请学生分析原因。学生活动1、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先猜想,而后假设,近而实验,推出结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设计意图但人却安然无恙,你能猜想这是为什么吗? 提问:如何设计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演示实验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现象。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拓展进行一些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里面的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超标?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完成学习材料。学

7、生描述现象,解释原因。学生讨论交流。3、这个实验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多,耗时较长且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所以改由老师演示以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4、联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提问:刚才有同学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否自己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结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教师活动1、学生交流合作进行实验63(用改进后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和一集气瓶二氧化碳)。2、学生动手实验,快速向装有二氧化碳的矿泉水瓶中倒入三分之一体积的水,并

8、迅速拧紧瓶塞,振荡并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3、部分学生如果实验失败,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失败的原因。学生活动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合作交流的能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我。2、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设计意图3、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提问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呢?教师补充实验向学生上述实验后的矿泉水瓶中取出少量液体并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猜想可能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1、向干燥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稀醋酸2、向干燥

9、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花喷洒水3、把紫色花放放装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4、把喷水后的紫色花放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中教师活动学生观察现象:紫色变红色 以下内容均由学生回答。学生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得出结论:醋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得出结论: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观察现象:紫色花不变色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观察现象:紫色花变红色学生活动1、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对比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方法,通过使石蕊变色的探究,初步让学生学习对比实验的理念和方法。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的能力。4、用生活中的物质来做实验,大大增强设计意图信息提示酸能使紫色

10、石蕊变红色教师演示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引导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为何喷水的紫色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就会变红呢?教师演示实验把第四朵变色的小花稍烘烤,再观察现象。提问为什么变红的溶液又变回紫色?得出结论: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得出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一种酸,是这种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学生观察实验。 分析原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结论: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学生求知的欲望,并且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将更为深刻。4、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教师活动学生设计1、向澄清的石灰水

11、中吹气。学生实验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内吹气,并观察实验现象。辨析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学生活动1、加强实验设计的体验,再次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知识获得的过程。设计意图练习巩固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为什么会有一层薄膜?可能是怎么来的?该如何除去?师: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你能写出二氧化碳的哪些用途?指导学生自学115页“干冰”部分。归纳总结本课小结布置作业1、书P120页7,9题。2、课后完成书P119页家庭小实验。学生讨论学生自学2、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留有疑问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附:板书设计: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

12、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易升华。(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不燃烧,通常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H2CO3= H2O+ CO2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此反应于检验CO2五、教后反思: 1、学生的参与欲望较强,时间把握也比较适当。 2、向装有一高一低两支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这个实验,因为要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较多,耗时较长且实验的成功率较低,所以改由老师演示以起到示范作用。觉得有点剥夺了学生的实验权利,有点美中不足之感。3、实验之前,时刻要记住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