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特色分析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344843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特色分析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西安市特色分析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西安市特色分析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西安市特色分析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西安市特色分析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市特色分析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特色分析资料(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市特色分析,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西安,世界闻名的古都,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曾经有十三个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是中国古代城市文明的杰出代表。 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历史王朝,不仅为西安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为西安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鲜明的城市特色。西安3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实际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发展史。 然而,今天的西安正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面临着严重的特色危机。而且城市面貌还有进一步趋同的势头,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特色和多样性正逐渐衰微和消亡。,引言,分析从五方面入手:,一、自然地理环境 二、空间格局 三、文物古迹 四、历史街区 五、

2、建筑特色和建筑风格,一、自然地理环境山环水绕,山脉:南有秦岭逶迤向东,并有骊山一脉回首眷顾呈环抱之势。,骊山,秦岭,水系:西安北临泾河、渭河,另有浐、灞、涝、沣、滈、潏诸水,纡徐委蛇,经流区内,形成了“八水绕长安”和“八水进长安”的格局,为西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也造就了富饶的关中平原。,由于具备了这些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西安也就不仅仅是一座适合人类聚居的城市,而是具有“沃野千里,四塞已固,形胜之地”特点的帝王之都气象,因此才有历史上的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才使得西安拥有“长安自古帝王都”美誉。,二、空间格局,西安31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也在空间上留下了清晰的印记。无论沣河两岸的西周丰、镐二京

3、,强秦的咸阳宫、六国宫室以及绵延百里的阿房宫,还是汉长安城,盛极一时、规模空前的隋唐长安城,以及空间格局保留至今的明清西安城,无不记载着西安城市的发展轨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清之前的西安城市在地面上的建筑物、构造物及其他有形遗存消失殆尽,其空间格局只能通过我们对各个时期的都城遗址不断发掘与考古推测而逐步加以认识。西安市的发展,以明清西安府城为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边缘不断向外扩展,形成了规模数十倍于明清西安府城的城市范围。明清西安府城的城市中轴线和明清格局得以保留和继承,形成了今日西安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参照系。,西安市空间格局从两方面简单介绍:,1、区域空间格局 2、路网格局,西安当前

4、的区域空间格局为:一个主核心,一个副核心,以主要交通线为放射轴的放 射线多圈层”空间结构。 一个主核心为西安,一个副核心为咸阳;多圈层包括核心区、紧密区、辐射区、影响区,各圈层之间以三条主轴、五条副轴为发展纽带,共同带动西安地区发展。,区域空间格局,路网格局,目前西安已初步形成一绕城、一高架、三横、三纵、三环、八辐射的路网格局。一绕城,指的就是目前的绕城高速路;一高架,指的是高架快速干道;三环,即环城路、二环路和三环路;八辐射,即以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出的连接道路。 西安的空间格局在不断发展,但是,城市的扩展给位于边缘区的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会带来很大的威胁,为了减小损失与破坏,应该进行多方面考

5、虑和规划。,三、文物古迹,辉煌的历史给西安留下了丰厚的馈赠,遍布城郊的文物古迹是西安古老历史的最直接体现。钟楼几乎已成了城市中心的代名词;城墙虽然早已不再是城市的边界,但在广大的三秦儿女的眼中依然是划分“城里”、“城外”的天然界限;大、小雁塔则令西安人时时追忆起大唐盛世曾经的辉煌。当各处的传统风貌正在日渐消失时,西安的历史个性、城市魅力、独特印象更多地转移在丰富的文物古迹资源上,这些文物古迹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这是一座千年古都。这些文物古迹也是城市空间塑造的重要基础,成为西安的城市空间中一个个坐标和时间节点。,1、钟楼,西安钟楼是西安城内具有民族风格的古代建筑物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所遗留下来的

6、许多钟楼中修建得最好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它的修建充分反映了劳动人民的高度建筑艺术水平和卓越的创造才能。 钟楼由地平至宝顶通高36米(包括基座高8.6米),其基座为正方形,每边长35.5米,面积为1377.64平方米。基座的四面正中各辟有通往四条大街,高、宽各为6米的拱券形洞门穿道。,钟楼的整个造型像一件扩大了的工艺品。由于它处于四条大街的交叉处,故采用了四面统一集中的形式,无论从四条街的那一角度来看,都是完整的。坚实平稳的砖台基座和上部四面空透带柱廊及玲珑剔透的木结构楼阁形成了鲜明的虚实对比和体型上的对立统一。横向比例的台基座和上面楼的三重横飞檐组成的横向呼应与支撑着飞檐的一排排垂直的柱子形

7、成的以横为主的竖横交织,使人们在欣尝这座建筑时,感到视线的横向扩大是无穷的。直入青云的绿色琉璃瓦的四面坡攒尖顶和攒顶下面的三层横向绿色琉璃挑檐的逐层向上收进,显示出楼身的层次分明和高大宏伟。,钟楼是“五间七”的取形,重檐窝拱,攒顶转角,在木结构的构造技术上,既成熟地应用了唐宋的建筑法则,又有不少改革和创新。具体表现在:斗拱的尺度明显地较以前小,但更华丽,翘角飞檐较唐宋时挑得少了,可是很明朗而无重浊感,屋面的坡度较唐宋的起架高,仰视的角度更为合理,檐下的红柱不同于以前那种按比例和有系统的排列,而是间有跳动,避免了重复过多的单调感而显得格外优美和有节奏感。,楼的内部空间尺度合宜。柱、梁、枋、斗拱、

8、桁和檩都有恰当的比例尺度。用材的标准很精确,加工的手法也相当高。表现出高度的技巧和智慧。 色彩的应用也很富有特色。通过五采缤纷的色采渲染和烘托,使这座建筑更显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金色的宝顶,绿色琉璃瓦的攒顶和蓝色的天空混为一体。蓝、绿、金、红、白的画栋雕梁和下面的大红色的柱子非常谐和。更有特色的是,坚固朴实的台基座与上部艳丽的楼阁恰入其份地结合统一起来。,2、城墙,结构严谨、形制宏伟、庄严敦厚,4262米,4256米,2708米,2886米,古代城墙的内侧叫宇墻或是女墙,而外侧则叫垛墙或雉堞,是古代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城墙,高12米,底宽18米,顶宽15米。城顶外沿筑有1.65米高的垛

9、墙5984个,各垛墙之间均有一方孔,供战时瞭望、射击之用。,角楼,敌台(马面),西南城角,城墙四周共有四门,四门均建有三重门楼,分别称为正楼、箭楼、阐楼,均为歇山式,具有显著的明代建筑风格。 正楼高距地面33米,楼身二层,楼面宽七间,进深二间,通面阔40米,外观为重檐三滴水,檐下及平座均施斗拱,周有回廓。 正楼与箭楼之间筑有围墙,墙内是为“瓮城”。其用意是当攻城敌人攻入城门,进入瓮城就会受到四面夹击。 正楼前方的箭楼,高距地面30米,楼身二层,楼面宽11间,进深二间,通面阔53米,内向重檐三滴水,下檐有走廊,外向单檐施斗拱。楼面有箭窗四层,每层十二孔,两侧有箭窗三层,每层三孔。战时,弓弩手可凭

10、窗射击,占居高临下的绝对优势。箭楼前方是闸楼,又名谯楼,是门防的最前哨。正楼、箭楼、闸楼三重门楼纵列,气势雄伟,极为壮观。,3、大雁塔,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砖塔,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现通高为64.517米。塔基高4.2米,南北约48.7米,东西45.7米;塔体呈方锥形,平面呈正方形,底边长为25.5米,塔身高59.9米,塔刹高4.87米。塔体各层均以青砖模仿唐代建筑砌檐柱、斗拱、栏额、檀枋、檐椽、飞椽等仿木结构,磨砖对缝砌成,结构严整,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各开辟一个砖拱券门洞。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

11、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一层二层多起方柱隔为九开间,三四层为七开间,五六七八层为五开间。塔上陈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经足迹石刻等。,塔的底层四面皆有石门,门桅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遒劲流畅,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手笔。底层南门洞两侧镶嵌着唐代书法家褚遂良所书,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唐高宗李治所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两通石碑,具有很高艺术价值,人称“二圣三绝碑”。,西门楣,东门楣,4、小雁塔,上世纪60年代,小雁塔修复后图片,地宫内景,塔的平面呈正方形,底层每边长11.38米,高与底边的比例是100比26。,小雁塔平面图

12、,塔壁不设柱额,每层砖砌出檐,檐部迭涩砖,间以二层菱角牙子。檐上塔窗左右用迭涩砖砌成低矮的平坐,与一般密檐式塔形制不同。塔身宽度由下至上逐层递减,愈上愈促,形成自然圈和的收分,呈现出秀丽舒畅的卷杀轮廓。塔各层南北有半圆形拱门,底层南北石门相上刻有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图像,雕工精细,线条流畅,是我国唐代精美的艺术遗产。,小雁塔立面图,塔底层北券门外紧靠塔体的砖砌门楼,系清代后期所增建。塔基座南侧有清代石门坊,南额刻有“万汇沾恩”,北额刻有“不二法门”。 塔底层南门入口的石质弓形门上,刻有阴文蔓草花纹和天人供养的图像,与大雁塔的门楣相同。但因年久及保护不善,已残缺不全,模糊不清。,塔内风景,四、历史

13、街区,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街区一直是规划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对这一点我们有着清醒的认识。目前有代表性的历史街区主要有北院门、湘子庙街、书院门和三学街等。,1、北院门,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西安市老城区的中心地段,这里曾经是唐长安城皇城和宫城的一部分,唐末至今一直是城市最繁华的区域;这里也是西安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明清时期历史风貌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这是一个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地方;这是一个见证“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地方;这是一个回汉民族团结、携手共进的地方;这也是一个美食荟萃、中外宾客云集的地方。,(1)独一无二的民俗特

14、色,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最显著的特色就是在街区核心区不足1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有11 座清真寺、2 个礼拜点,居住着依然保持“围寺而居、依坊而商、前店后宅”生活习俗的3 万多穆斯林同胞,回民在此有世代经商的习俗,他们每天要在其所归属的清真寺做4 次礼拜,老西安人将这一区域俗称“回坊”。,(2)宗教特色,该街区内历史悠久的西安都城隍庙、西五台云居寺及现有的11 座清真寺,是中国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教文化的典型代表,西安清真寺作为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推荐遗产点,与回民区的众多清真寺一起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实证。,西安都城隍庙,西五台云居寺,(3)街区的空间格局与道路尺度特色,经过隋唐

15、至今的发展演变,在隋唐“轴线对称、棋盘式”路网格局的大框架基础上,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于明清时期形成了保留至今的东、西、南、北大街4 条城市轴线,以及街巷院坊(教坊)的空间层次和“长街短巷”的道路特点。,(4)建筑特色,街区保存完好的高家大院、安守信宅等众多传统民居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这些民居院落在典型的传统四合院形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伊斯兰教的文化元素,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关中传统民居建筑。,院落位置示意,院落入口,高家大院,(5)主要存在的问题,A.街区传统风貌逐渐丧失 近年来,居民在原有的院落空间内乱搭乱建,致使原有的多进院落被逐渐蚕食。此外,住宅大量外租,建筑超高搭建现象

16、时有发生,使得原有的街巷尺度失衡,原有的民族建筑在形式、风格、色彩等方面越来越国际化,街区传统空间格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正在逐渐丧失,街区整体风貌和居住环境面临严重的威胁。 B.商业和旅游业等产业发展不足,未形成文化品牌 a.商业业态以个体经营为主,商业规模等级偏低。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主要以居住、现代商业和传统商业为主;西大街、北大街和莲湖路为西安市现代商业街,传统商业和餐饮业主要集中在回民聚居区的“回坊”区内。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区域,除少数单位、学校为公产外,现有的民居院落绝大部分属私人产权。传统商业和餐饮业集中区域的商业行为以个体居多,规模小,占道经营,缺乏引导。 b.旅游业更多地依附于商业之上,对街区的文化资源发掘不足。大部分中外游客到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是为了品尝这里的名小吃,游览西安清真寺,而西安城隍庙、大学习巷清真寺、北院门144 号传统民居等著名文化遗产的到访率却不高。 C.文化标识、街道家具等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 文化标识、街道家俱等旅游服务设施对文化资源的发掘利用不足,仅在化觉巷东口设置了一处文化小品,文化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