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岳麓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20300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验式教学【教学设计】《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岳麓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教学模式介绍: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体验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设计思路说明: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独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步入国际舞台。通过逐一进

2、行讲解,让学生去掌握知识,理解教材。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新中国外交地位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克服一个个阻力而获得的,周恩来的外交才能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促成亚非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赢得发展机遇等创造了条件。初中学生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所以很难认识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故而在学习本课中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丰

3、富的视频资源摄入探究学习本课内容,了解建国初的外交发展情况。 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内容,本课围绕着一个主题新中国的外交展开叙述。本课讲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外交关系。在这一时期,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关系。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成果。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本课承上启下,涉及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开始及成就,在中国现代外交史上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

4、用,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观察当今国际事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4.能够概括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2.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2.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5、。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教学难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2.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你认识图中人物吗?学生:周恩来。教师: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是谁吗?学生:周恩来。教师: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近百年的近代外交是屈辱的外交,是造成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重要原因

6、,新中国成立后,过去的种种屈辱不再继续,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外交方面采取了新的方针政策,并最终赢得世界的认可与尊重,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二、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一)独立平等的外交关系1、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问:新中国与旧中国的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旧中国为什么会实行屈辱外交呢? 学生回答: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总结:一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的影响。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与以往政府不同的外交政策摒弃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多媒体展示:战后世

7、界形势图 教师提问:结合世界形势图提问,二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给新中国带来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外交形势?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有利:社会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支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削弱;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一系列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成立,为新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不利: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继续支持蒋介石政府;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追随美国。教师明确:正是因为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得到来自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加上旧中国所受的屈辱,使得新中国成立后选择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第一次建交高潮 多媒体展示:毛主席访问苏联,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场景。教师总结:

8、新中国成立后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就与苏联、印度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还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示下面表格,让学生了解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知识。提出时间1953年提出者周恩来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首次确认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

9、缅甸时影响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探究1: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究2: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1)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

10、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三)步入国际舞台1、日内瓦会议多媒体展示1954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的图片。 教师提问: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大摊的问题要解决,为什么要到瑞士日内瓦那么远的地方去参加一次国际会议?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和课件的资料让学生这次会议对中国的意义,以及中国在这次会议上所取得的成就。教师总结:日内瓦会议是为了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召开的会议。并且这次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身份参加的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2、万隆会议教师讲述:简要介绍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第二

11、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出现了近30个民族独立国家。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在会议召开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从中挑拨,渲染共产主义威胁,以混淆视听,给中国代表团造成无形的负面影响。材料一:万隆会议各界人士请周总理签名。材料二: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12、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教师: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学生:1955年,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教师: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作出了什么贡献?学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教师: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你知道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同与异有哪些吗?学生:同:遭遇相同;愿望相同。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建设道路不同。教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充分展

13、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智慧与杰出的外交才能,为会议圆满成功作出了贡献。万隆会议后,人们把万隆会议反映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那么,究竟什么是“万隆精神”?学生: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教师总结:同:共同的历史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务和要求(都面临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不同。万隆精神是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万隆会议召开前,参加万隆会议的国家中,有2/3没有与新中国建交。他们有的台湾当局保持着外交关系,有的受到西方国家的

14、影响对新中国抱着怀疑态度。万隆会议后,由于新中国(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出色表现,很多亚非国家和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三、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一)出示材料并讨论材料一: 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在美国的支持策划下,准备阴谋暗害周恩来,破坏亚非会议。那时,中国的民航事业不太发达,中国准备包乘印度公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取道香港到万隆。台湾特务用60万港币收买了香港航空公司的清洁工周驹,准备阴谋暗杀周恩来。周恩来等人获悉后改乘“空中霸王好”飞机离开昆明,安全抵达万隆的中国大使馆。材料二: 1955年3月12日,周恩来突发阑尾炎住进医院,需要及时手术治疗,这无疑给中

15、国带来很大问题,万一手术后需要休养就不能如期出行,党中央做了两手准备,实在不行就让陈毅代替周恩来出席,由于手术顺利,周恩来带病坚持,顺利出行了会议。学生讨论周恩来的品质。周恩来总理不仅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而且是一位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总理。 (二)教师小结总结新中国外交的内容: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制定(1949) 初期实践成果: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49-1950) 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1954-1955)。(三)本课框架 教学反思本课的内容是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要使学生理解我国实行独立自主这一方针的背景,了解这一方针的内容,并弄清楚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我国在外交上所取得的成就。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外交方针背景的学习,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易于学生掌握的方法。关于内容的学习,要对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对比。对于新中国成立一年时间同十七个国家建交,可以适当的让学生体会受意识形态的影响,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材料和学生的探讨;关于日内瓦会议,可以作为本课的亮点,因为关于这个会议中方代表在会上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