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人口的数量 变化》(人教)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19397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人口的数量 变化》(人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主题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人口的数量 变化》(人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主题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人口的数量 变化》(人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主题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人口的数量 变化》(人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主题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人口的数量 变化》(人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人口的数量 变化》(人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探究式教学【教学设计】《人口的数量 变化》(人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的自然增长深圳中学 田树新教学模式介绍主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从问题出发,紧紧抓住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引导学生进入探究式学习程序,创造性地、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且用引发出新的开发性、发散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果。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三、适时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四、达成目标,形成能力设计思路说明课堂的开始,通过70亿人口日及人口爆炸漫画图情境引入,结合世界人口增长小视频、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观察、讨论并总结世界人口是不断增长的,明确本节要探讨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学习以及活动探

2、究,小组交流观点,组间质疑,教师及时给出各种案例,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讨论问题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各小组派代表总结讨论生成的主要观点,教师对于学生的各组给予评价,对于正确的方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予鼓励。课堂最后教师呈现形成性评价试题,检验目标是否达成。教材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一节是人教版必修二中的第一节,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而人类自身活动的直接表现之一就是人口的发展与变化,因此,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

3、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

4、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欲望1. 创设情境2011年10月31日凌晨,成为象征地球第70亿成员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这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日子。如果目前的生育率不变,推算出第80亿人口将出现在2025年6月15日,第100亿人口将出现在2100年前。为什么“世界70亿人口日”倍受关注?2. 确定探究主题主题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因素?主题2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增长

5、主题3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主题4人口问题及对策主题5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二、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探究主题1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因素1.小组为单位探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长由人口基数及自然增长率决定,而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死亡率决定。(1)通过实例及问答的方式使学生掌握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含义: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 1. 2000002%=4000(人)2. 200000(1+2%)10=2437992437991.7%=41145(人)通过实例计算得出结论: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探究主题

6、2 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增长为了便于同学探究,老师出示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图,引导学生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区分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及判断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地理坐标图的能力,如何从中获取信息:(1)认清坐标表示的变量;(2)图形的变化特征:曲线坡度大小陡缓程度的含义;(3)思考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小组探究结果:1.世界人口变化的总体趋势:不断增长 2.世界人口增长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老师引导: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

7、能促使人口的增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探究主题3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为了便于同学探究,老师出示1950-2005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各大洲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人口增长的空间特点,并分析影响这一差异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读地理统计图的能力,如何从中获取信息:(1)认清图例,辨别柱子的色泽、长短所表示的含义;(2)比较同一时段(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段(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小组探究结果: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表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同老师归纳提升: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缓慢社会

8、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和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很快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探究主题4 人口问题及对策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人口增长过快与过慢与经济发展和环境承受的压力不协调,都会产生问题。小组讨论人口增长过快与过慢产生的问题及对策。小组探究结果:两类国家人口数量变化带来的问题人口政策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力不足、兵源不足、社会负担加重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新增人口的抚育费用高,经济发展受阻,人口素质提高难度大,就业压力大,环境、资源压力大。实现计划生

9、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探究主题5 人口增长模式及转变老师出示人口增长模式图,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各种模式类型的特征各类模式对应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类型转变的变量因子是什么原始型和现代型低增长的本质差异世界各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以及影响因素小组探究结果特点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所处历史阶段原始型高高低原始社会时期传统型高低高农业社会、产业革命时期现代型低低低现代社会时期原始型向传统型转是死亡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是出生率下降的结果。原始型的低增长率是因为很高的死亡率造成的,而现代型的低增长率是因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这种模式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发达国家现代型,如

10、欧洲、北美洲;发展中国家大多属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阶段,如亚非拉地区;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现代型。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总体来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模式转变的影响因素有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宗教信仰等。师生共同总结:人口增长地区差异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人口增长时间差异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三、达成目标,形成能力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B C D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

11、回答12题。年份总人口/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家庭人口规模/人19644 452.213.3714.834.0919826 052.115.5515.823.9119906 705.686.7921.243.6620007 438.078.7641.493.2320107 966.249.9445.863.182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该省在19642010年期间()A家庭户数呈减少势头 B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农村人口数量逐年减少3解决该省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最可行的是()A鼓励生育 B推迟退休年龄 C接纳外来移民 D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