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习题《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浙教科学九上)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11503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档】习题《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浙教科学九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档】习题《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浙教科学九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档】习题《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浙教科学九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档】习题《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浙教科学九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档】习题《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浙教科学九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档】习题《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浙教科学九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档】习题《材料的利用与发展》(浙教科学九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物质的转化及其材料的利用 单元复习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时的首选材料。这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 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硬度C.良好的导电性D.较好的延展性2.某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酚酞试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废液中一定含有稀盐酸或稀硫酸B.乙组废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硫酸钠C.甲组废液可直

2、接排放,乙组处理后再排放D.如将两组的废液合并在一起,如溶液呈无色,混合液可直接排放。3.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碘化钠(NaI),可用氯气(Cl2)从中提取碘(I2),其反应原理为: 2NaI+ Cl2=2NaCl+I2 , 该反应属于( ) A.复分解反应B.化合反应C.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脱落的固体试剂,现分别取少量的该固体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该固体可能是( )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固体不溶解取该固体于试管中,加盐酸、振荡固体溶解,无气泡产生氢气通过炽热的该固体,称固体质量、检测尾气固体质量减轻,尾气中只检测到氢气与水蒸气A.碱B.金属单质C.金属氧化物D.

3、盐5.下列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SiO2Na2SiO3 SiO2H2SiO3 CuSO4Cu(NO3)2CuOCu(OH)2 Fe(OH)2Fe(OH)3 A.B.C.D.6.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同学处理废液时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中上层清液 40mL于烧杯中,逐滴滴入 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 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 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C 点溶液的 pH7B.图中纵坐标(y)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C.反应进行到 B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D.OA 段

4、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2NaCl+CaCO3选项甲乙纵坐标 yA硝酸铜与硝酸银的混合溶液锌粉红色固体质量B氯化铁与稀盐酸的混合溶液氢氧化钠沉淀质量C不饱和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溶质质量分数D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气体质量7.将足量物质乙加入物质甲中,加入物质乙的质量与纵坐标 y 的关系不能用如图所示曲线表示的是( )A.AB.BC.CD.D8.下列表中各组物质不能按照图中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完成)转化的是( ) A.AB.BC.CD.D9.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固体,直至过量。某同学依据实验事实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A.a至b段对应溶液的pH逐渐减小B.b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C.c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种类 少D.a至d段碳酸钠的质量逐渐增大10.现有新研发的一款由某物质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左右,大大延长了手机的使用时间,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CH4O+3X+4NaOH=2Na2CO3+6H2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O2B.反应过程中只有CH4O属于有机物C.若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D.该反应前后,C元素的化合价降低11.归纳、比较是学习科学过程中的常用方法。现有以下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完成),MgMgCl2 Mg(OH)2MgCl2 MgCO3MgCl

6、2 , 则归纳或比较正确的是( ) A.都必须与盐酸反应才能实现转化B.转化时均有气体产生C.转化过程中一定没有涉及到分解反应D.转化前后Mg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改变12.为了探究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气体是由什么产生的,设计如下实验:在两支试管分别放入铁粉和铁锈。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观察现象。针对该实验的目的,下 列评价或改进正确的是( )A.该实验步骤正确完整B.应补充一个铁与水反应的实验C.应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D.应补充一个铁锈与水反应的实验和补充一个铁与水反应的实验13.铁、铝、铜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或者做法,正确的是( ) A.铁制品表面生锈后不必立即清除,因

7、为铁锈能阻止内部的铁继续生锈B.铝制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故可以用铝容器来盛醋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以把铜放在潮湿环境中,不必担心它会生锈D.“暖宝宝”中有铁粉,氯化钠和水等,其发热原理是铁氧化放热,“暖宝宝”应密封保存14.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C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用磁铁

8、吸引A.A B.B C.C D.D15.我们可通过建立图像来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间的量的相互关系,图像是一种表示方法,也是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现一烧杯中含有HCl和CuCl2的混合液,现将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混合液中直至过量(忽略CuCl2溶液的弱酸性即CuCl2溶液看成中性),则反应中各个量的图像正确的是( )A.甲、乙、丁B.乙、丙、丁C.甲、丙D.甲二、填空题(共6题;共16分)16.2015年11月,我国首架大型客机C919(如图)正式下线,实现了我国航空领域的新突破。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含有金属元素的是_(写出一种即可)。 (2)飞机大量使用合

9、金材料,原因是_。 17.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又名抗坏血酸,可溶于水,具有酸性,且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易被破坏,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1)维生素C属于的物质类别是_化合物(填“有机”或“无机”); (2)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 ; A.食盐B.纯碱C.硫酸钾D.苛性钠18.你玩过“盖房子”的游戏吗?如图所示,游戏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的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堆砌物质,其中有碳酸钠、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这三种物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请你帮忙:(1)碳酸钠溶液应安排在位置_(填序号)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_。

10、(3)第_层内的物质间能相互转化,请写出其中一个转换的化学方程式:_。 19.有A、B、C、D四种物质的稀溶液,它们分别是Na2CO3、BaCl2、AgNO3、HCl中的某一种溶液。如图为常温下上述溶液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其中“”表示产生沉淀,“”表示产生气体,“”表示无明显现象,试回答:(1)试判断A物质是_。 (2)请写出D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0.某固体可能含有硝酸钙、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铁、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溶液;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取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原固体中一定有的是 _,可能有的是 _。 21.“碳捕捉技术”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校科学小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试分析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分离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根据“碳捕捉技术”过程分析可知,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填写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共19分)22.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试验: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