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从三到万》(语文语文版九上)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30604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从三到万》(语文语文版九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从三到万》(语文语文版九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从三到万》(语文语文版九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从三到万》(语文语文版九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设计】《从三到万》(语文语文版九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从三到万》(语文语文版九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从三到万》(语文语文版九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三到万教学设计本课时编写:盐山县第三中学 张老师教学模式分析:拟讲授法、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分论点来论述论点,养成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教材分析:从三到万是邓拓同志六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篇杂文。作品巧妙地利用一则明清笔记中的故事,讲述学习应持有正确态度的道理,篇幅虽短小,但语言生动,富于哲理性。建议教师先指导学生疏通故事原文,口述故事大意,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体会通过讲故事引出中心论点的方法,领悟本文深刻的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口述故事训练,理清文章结构。2.用

2、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分论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重视教师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2.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教学难点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视频学生准备:自主预习资料。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设计意图】由数字相差悬殊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二、自主预习1.作者资料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邓拓,福建闽侯人。他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著名学者。他博学多才,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

3、书记处书记等职。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文革”开始时,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2、背景资料从三到万是邓拓同志六十年代初期写的一篇杂文。作品巧妙地利用一则明清笔记中的故事,讲述学习应持有正确态度的道理,篇幅虽短小,但语言生动,富于哲理性。3.知识链接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1)立论:即直接提出中心论点,用论据来加以论证,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2)驳论:假设一个错误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进行反驳,再提出自己正确的论点。驳论的方法有:驳论点(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间接批驳)4.字词积累搦管临朱:握着笔描红。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

4、径。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自命不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设计意图】使学生懂得预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的习惯,生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三、初读课文,把握整体。(1)组织学生分组口述故事梗概,初步议论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必然会失败。(2)理清文本脉络一、(12段)初步析理提出论点。二、(37段)由故事引出分论点,加以论证。三、(8段)总结。【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文本严谨结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四、再读课文,研读感悟(一)第一部分(12段)1、文章开头首先提出

5、了什么问题?明确: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开头用设问形式提出学习文化知识有无“捷径”的问题。2、作者指出怎样回答这一问题?明确:指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而应看学习对象、内容、方法等,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3、然后,作者从一般的学习规律入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明确: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这一论点。)“一点一滴”说明了什么?明确:形象说明了文化知识具有积少成多的特点,强调“点滴”积累的重要性,告诫初学者不宜急于求成。4、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以什么为例证明了论点?明确:以古代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学习要积累,要

6、循序渐进的道理。两个自然段之间,“文化”与“积累”自然衔接。(二)第二部分(37段)1、这一部分由什么故事引出了怎样的论点?明确:讲述古代故事引出“学习应谦虚谨慎,应当重视教师作用”的论点。2、第4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明确:是承上启下的段落。用“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自然引出以下的两个分论点。3、第5段如何论证学习应谦虚谨慎的?明确:这段由初学阶段应持的学习态度谈起,并以富翁之子“欣欣然”,以为“得矣,得矣”的表现类比现实生活中那种轻浮的人的学习态度。为了把道理讲透彻,又用初学打拳的人与学有所成的人对比,顺理成章地提出分论点:学习应当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4、这部分如何论证的?明确:

7、这部分结合故事讲道理,通过分析摆观点,自然连贯。与第一部分的论点,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教说到学,又从学议到教,全面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三)第三部分1、这部分是如何总结全文,提出希望的?明确:这是文章的收束段落,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中不懂的东西“很不少”,“迫切需要”学习,表明态度要谦虚。二至四句诚恳地提出希望,应正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富翁之子为戒,举一反三,改掉缺点,更好地学习。2、从三到万的故事讽刺什么?明确: 富翁之子不知循序渐进之理; 富翁之子不知“谦虚谨慎”之道; 富翁之子不知“学必有师”之径。3、故事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故事是全篇文章的论据。作者从故事中

8、发出道理,再结合故事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讲道理浅显易懂,说服力强。【设计意图】细细研读,仔细体悟,让学生议论文语言严密性、准确性,学习论证过程。六、深入课文,讨论探究1、“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句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明确:“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句中加点词语,表明“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她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是一般的规律,通常的情况,并不全部概括所有的情况 (因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学习某些文化知识也可能用快速学习、大量吸收的方法),这样议论,语言上显得准确、严密。2、对“这个故事

9、人们大都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句中加上两个字“大都”进行赏析。明确:“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句中加上两个字“大都”,既表明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但同“都”,又有不同,并未作整体范围、全部数量的概括,因为也可能有些人并不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或仅仅当作笑话。这使文章表达上显得很严密。3、“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往往”两个字的作用?明确:“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加上“往往”,表明了通常的情况,一般会出现的情况,但并不包括特殊的情况,

10、同样使语气表达留有余地,显得严密有分寸。【设计意图】从字词和两篇课文的对比深入探究文本,对学生进行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教育。七、拓展延伸积累关于学习的名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礼记学记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淸】刘开你还知道其他关于学习的名言吗?【设计意图】从积累入手,养成学生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八、课堂小结本文论证严密,开篇提出了学文化应该点一滴地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的论点,再从我国古代的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和古代则故事中得到的教训两方面加以论述,然后又从学习态度应谦虚谨慎和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两点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怎么做,最

11、后总结全文。【设计意图】对文本内容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教育。九、课后作业学习这篇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语文学习”为话题,自拟作文题目,列一个写作提纲。示例:一、提出论点:语文学习要重视读书。(针对多做题、少读书语文学习现实提出论点。)二、论证论点:结合“捡个芝麻、丢了西瓜”的故事进行论证,只有多读书,语文水平才能提高,考试也不会差。三、得出结论:阅读是语文学习之本,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设计意图】通过论证方法的练习,加强学生文字语言逻辑组织能力。十、板书设计从三到万马南邨(邓拓)提出论点: 点滴积累循序渐进学习应谦虚谨慎论证论点: 通过故事说理论证思路缜密语言准确周密学习应重视教师的作用得出结论:提出希望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