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光的传播》(北师大)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97684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练习】《光的传播》(北师大)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同步练习】《光的传播》(北师大)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同步练习】《光的传播》(北师大)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同步练习】《光的传播》(北师大)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同步练习】《光的传播》(北师大)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光的传播》(北师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步练习】《光的传播》(北师大)(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练习 选择题1.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事例,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吹响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人们先听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拖过,在纸上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2.一个小孩吹气球,由于用力过猛,“啪”的一声气球吹破了,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C.吹气时球内气体振动发生的响声D.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3.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

2、.手指B.弦柱C.空气D.琴弦4.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听到敲击声次数是() A.2次B.3次C.4次D.无数次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生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生物体都在振动 填空题6.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 _ 、 _ 和 _ 。7.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_ 产生的;鼓声通过 _ 传到观众处。 计算题8.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两条。你获得的信息: _

3、_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1) 空气(15)340海水(25)1531空气(25)346铜(棒)3750软木500大理石3810煤油(25)1324铅(棒)5000蒸馏水(25)1497铁(棒)52009.某人看到闪电后8秒钟才听到雷声,打雷处和某人间的距离是多少? 10.人而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1秒,由此可见,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离障碍物至少多远? 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1. D解:(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说明气体越少,传声效果越差,推知真空不能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 (2)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振动的空气柱长短不同,振动

4、快慢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发出不同的音调,说明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 (3)们先听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高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气体越少,传声效果越差,推知真空不能传声; (2)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光的传播速度要远远高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4)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5、 真空不能传声,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得到的。 2. D解: A、球皮被吹大时,由于球皮发生形变而引起球皮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很小。不符合题意; B、破裂时,球皮的形状会立即发生变化,恢复到原状引起振动产生声音,但不是“啪”的一个大响声。不符合题意; C、吹气时,当气被吹进去以后,就会和球内的气发生碰撞振动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也是很小。不符合题意; D、球破裂时,球内的气体冲出来,与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产生声音,发出巨大的响声。符合题意。 故选D。 吹气球时,气球内的气体受气球的限制,气球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也正是因为这样,气球才能吹鼓。当气球因某种原因

6、爆破,气球内的空气在爆破的一瞬间迅速膨胀,与外界空气激烈碰撞,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般试题中,往往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而这道题考查的是声音是由哪个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 3. D解:手拨琴弦,琴弦由于振动而产生声音,所以声源是琴弦。 故选D。 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关键是搞清楚在发声时,是哪个物体在振动是一道基础题。 4. B解:根据对声速规律的理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三种介质的传播速度依次减小,根据速度计算的导出式t=sv,发声处与听者距离一定,声速越大,传播时间越短,所以听到三次声音依次是水管

7、、水、空气传来的。 故选B。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一般情况下,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 本题情境中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管子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另外注意题意中所说的管子里面是否装水,如果装水听到三次声,如果没装水听到两次声。 5. D解: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故A错误;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发出的,故B错误; C、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若物体发生振动,产生的声音超出我们听觉的范围,我们就不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是由

8、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固体、液体以及气体中都能传播,并且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气体最慢; (2)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填空题6. 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解:风在吼,是由于空气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马在叫,是由于马的声带振动所产生的声音;黄河在咆哮,是由于黄河水振动所产生的声音。 故答案为: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 要解决此题,必须弄明白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有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9、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7. 振动;空气解: 鼓声是由于鼓面振动产生的。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属于基础题。 计算题 8. 解:通过表格可知,声音在同一温度下(15或25),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故可以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 同一种介质(例如空气)温度不同,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故可以得出结论:介质的温度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声音的传播

10、速度跟介质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介质的温度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此类表格分析题目,要结合表中数据具体分析,寻找暗含的规律。 9. 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3108m/s)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求距离利用公式s=vt进行计算。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运用,会利用光速远远大于声速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 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 本题考查了人能清晰辨别出回声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注意声音从人到障碍物用的时间为0.1s的一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