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0029119 上传时间:2017-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李宏魁 韩应江摘 要: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即融专业于产业 ,锁定培养目标;融岗位于专业 ,锁定教学内容:融生产于教学,锁定培养模式;融认证于考核, 锁定教学评价。形成以建筑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三段三 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关键词: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市场对建设人才的需求,为 建设类职业技术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对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河南建筑业现状分析近年河

2、南省建筑业从业人数、建筑类招生专业点数、招生规模和在校生总数( 含中职) 均位居全国前十位,与广东、四川和山东等省位次相当,而建筑业总产值和建筑业增加值却远远落在上述三省之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问题。河南不乏顶级的建筑团队,但就整体而言,建筑团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实力落后于其他省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高技术含量项目的中标率偏低,从而影响了建筑业整体效益。二是人力资源问题。主要表现在劳动者素质良莠不齐。由于河南是人口大省,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自然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点。这些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都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就匆匆上岗。三是人才

3、培养问题。部分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设施匮乏,教育理念落后,在人才培养中急功近利,少数学生毕业时尽管取得了相应岗位(工种 )的资 格证书,但其从业观念、管理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并没有达标。四是专业建设问题。部分学校的建筑类专业,特别是作为培养建设行业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专业缺乏自身特色,本质上还是沿袭本科院校学科型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建筑一线岗位需要。未来建筑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学校的专业建设是否独具特色。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确立了“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经受住了检验,得到社会广泛好评。二、“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

4、设模式的内涵(一 )特色 专业 建设的内涵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在“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高等 职业院校“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 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从而把特色专业建设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要求。据此可以认为,特色专业就是高职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 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能体现出显著特色并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就是学校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重要切人

5、点,把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团队、实训设施、经费保障等软硬件资源优化组合,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评价手段,严格实施教学过程,实现专业与产业岗位最佳匹配的实施、运作和管理过程。(二 )“四融四定 ”特色 专业建设模式的内涵“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 设模式,即 “融专业于产业,锁定培养目标;融岗位于专业,锁定教学内容;融生产于教学,锁定培养模式;融认证于考核,锁定教学评价”。“融专业于产业,锁定培养目标”是指在专业布局规划和专业设置时,紧紧依托河南省以及全国建设行业的产业特点,使所设置的专业及其布局符合建设行业区域发展;的需要,符合建设行业劳动力市场的需要,符合建设行业高新技术应一用和现代管

6、理模式的需要,从而把:专业建设融入产业发展当中,把人才培养目标锁定建设行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融岗位于专业 ,锁定教学内容”是指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教学内容时,将岗位能力、职业资格标准、从业者的任职要求和素质要素融入专业的能力体系、知识体系和素质体系,从而锁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据此编制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并最大限度地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融生产于教学,锁定培养模式”是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相应岗位群的生产特点,找准建设生产项目,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场景模拟、顶岗实习等形式实施教学,教师边教边干,学生边学边练,把生产过程融人到教学活动中,锁定校

7、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创业奠定基础。“融认证于考核,锁定教学评价”是指在学业考核时,把建设行业相关岗 位的从业资格证书认证考试引入教学评价体系,作为相关课程的考核结果,用社会评价替代校内评价,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从而把岗位认证体系融入学生能力考核,锁定教学评价,形成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三、“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一 )特色 专业 群的形成根据“四融四定 ”特色专业 建设的内涵与要求,学校大胆 创新,形成了主体突出、特色鲜明、组织和谐的“一体多翼 ”的专业布局,建成了由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

8、、工程监理、工程测量等专业组成的土木类专业群;由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图形图像制作、装潢设计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组成的建筑艺术类专业群;由建筑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等专业组成的建筑管理类专业群;由市政工程技术、城镇规划等专业组成的城镇建设类专业群;由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电气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等专业组成的建筑设备类专业群。各专业群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互相渗透、优势 互补,并在建 设理念、 课程开发、实验实训基地、教学团队 、图书资 料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既节约了专业;建设经费,又统一了 专业建设思想。(二 )特色 专业 建设实 践与体会1特色专业建设

9、方向要正确特色专业建设方向必须与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职业岗位背景及行业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学校经过市场:调查, 发现河南的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迅速,社会需求量很大,但同时存在于劳动力密集度高、人员素质低、高新技术应用率低、经营特色不明显等弊端,与用户的客观要求形成较大反差,且河南专科层次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还不明显,设置本专业可以与兄弟院校的专业设置形成“ 错位优势” 。自 该专业开办以来,毕业生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年底就业率均达到100,有效满足了社会需求。2特色专业建设定位要准确专业特色定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经过对河南楼宇智能化市场的现

10、状分析发现,河南省已经把城市住宅小区的安防、消防和信息化建设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公安部门已发文明确了今后5至10年全省分批重点建设的小区清单,在同一文件中还测算了具体的分年度岗位用人计划。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上,没有照搬照抄沿海城市定位在电梯群控技术方面的做法,而是结合河南实际,把特色定位于安防、消防、网络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的应用、安装、调试、维护和售后服务方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目前尚无毕业生,但90以上的2006级学生已被相关企业选聘。3特色专业建设要抓住关键环节在确定特色专业的建设理念、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实验实训基地、图书资料等软硬件条件之后,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就是人才培

11、养模式的确定,它直接关系到这些软硬件条件综合运用的效果,也直接决定特色专业建设的成败。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中,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和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应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 技术骨干合作,重组课程体系, 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形成以建筑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三段三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效果显著。“三段”即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学生在校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指第一、二学年,理实并重,学做交融,突出学生基本技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第二阶段是指第五学期的校内综合实训,主要是强化岗位能力培训和模拟仿真训练,强化职业资格

12、认证,使学生上岗即能顶岗, 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结合;第三阶段是指第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突出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接受实习单位的挑选,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的结合。“三结合 ”即理论与实践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 经过上述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不仅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高, 而且录取率和报到率均达到100,呈现“ 出口畅、进口旺”的可喜局面。参考文献: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育才通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探索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S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马斌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时代创新J职教通讯, 2006(8)4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天津滨海高职教育,2007(1)5苏晓明,张成萍 试论新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J教育与职业。2006(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