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9015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 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课时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1)能从常见的现象入手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讨论分析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好奇心和求知欲,从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激发对物质微粒的探究欲,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3)使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

2、作精神。【教学重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从宏观现象来想象微观现象,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2.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品红溶液、水、烧杯。2.学生用具: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酒精、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带一瓶香水走进教室,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1.你们闻到香味了吗?为什么闻得到?2.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3

3、.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4.湿衣服为什么会变干?而且夏天要干得快些?5.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设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二、推进新课1.分子的特点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特点。演示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品红的量一定要少。品

4、红的扩散现象极易观察,但从放入水中到扩散均匀需时间较长。可以留一两份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用温水做这个实验,时间可缩短。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来解释)提问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回答不可以。提问用普通的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吗?回答也不可以。提问那怎么样才能看见分子呢?回答必须用非常先进的科学仪器。如刚才照片中提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讲解用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分子尽管很小,也有一

5、定的质量和体积。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以20滴水为1mL计算)。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可见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质量很小,体积很小。过渡你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分子的知识吗?那么,就请大家按以下建议进行实验。活动与探究(可用多媒体打出探究内容和步骤)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溶

6、液颜色有什么变化。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或少水槽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观察几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实验的结论溶液为无色。说明:酚酞本身是一种无色溶液。把酚酞加入蒸馏水中只是对酚酞进行了稀释,所以溶液仍为无色。实验的结论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浓氨水显碱性,所以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实验的结论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回答分子的运动。B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的酚酞分子中,所以A溶液变为红色。教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十分准确。其实利用

7、他刚才所说的分子运动的观点也可以解释我们本节课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同学回答。总结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分子的同一个特点处于永恒运动之中。这也是物理上讲过的“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提问我们知道,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过渡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活动与探究。活动与探究请学生分别取100 mL水与100 mL的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200 mL。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总结、思考、讨论请学生代表陈述结论把100 mL水和100 mL的酒精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不等于200 mL

8、,而是小于200 mL。追问原因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把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200 mL。过渡知道了这一原因,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回答(1)分子之间有间隔,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的缘故,气态间隔最大,固态间隔最小,液态时居中,所以物质一般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物质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

9、隔与温度有关,受热时间隔胀大,遇冷时间隔缩小,所以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补充夏天自行车的气不应打得太足,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空隙都是这个原因。总结可见分子还具有一个特点,即分子之间有间隔。三、典例剖析例 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解析】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着,A错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错误;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D正确。不失分的关键是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答案】D四、课堂检测完成练习册中

10、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五、课堂小结提问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问?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分子具有三个特点:(1)体积很小、质量很小;(2)处于永恒运动之中;(3)分子之间有间隔,利用分子具有的这三个特点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并且学会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去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1.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本教材中是微观重要的探究点,在教材中占有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将了解微观世界。而微观世界是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是用日常生活最常见的问题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宏观透析出微观变化,从现象到本质,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变化的微观实质。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了两个突出:一是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二是突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