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第一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89383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第一课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张晓莹,猜谜语:打一化学物质 1、老大骨头硬,切割装饰都有它; 老二软滑润,导电开锁会画画; 老三结构异,超导催化本领大。,2、叫冰无冰渣,遇热要升华 会制冷来会降雨,舞台效果顶呱呱,结构,用途,性质,C60,金刚石,坚硬,石墨,质软 滑腻 导电,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玻璃 刀头,物理性质差异 较大,特殊性质,超导催化,碳和碳的化合物复习课,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张晓莹,复习目标 1、构建以CO2为核心的知识网络,并落实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巩固碳单质、CO2、CO性质及用途相关知识。 3、通过比较归纳,再次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

2、用途的思想。 4、通过应用,掌握评价实验方案的原则和方法。 5、加强对碳循环和低碳生活的认识,请用框图形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形成以CO2为中心的知识网络 C、CO、CO2、H2CO3、CaCO3、CH4、C2H5OH、Na2CO3,环节一:构建体系 温故知新,比一比,请分小组书写方程,并归纳C、CO和CO2的化学性质,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木炭,石墨,C60,金刚石,炭黑,焦炭,活性炭,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相似,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不同,CO2 CO,孪生兄弟,分子结构不同,性质不同,针对练习 1、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金刚石 石墨 C

3、60 碳纳米管 A.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B. C60是碳的化合物,其它三种都是碳的单质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C,2、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 (2)刚开始预热,烧杯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 (3)继续加热,试管中的现象为_;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 (5)若用CO还原氧化铜,装置应做怎样的改进?,集中火焰,提高温度,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黑色粉末变红,防止灼热的铜

4、再次被氧化,1、有机物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2、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化学性质相似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O2,释放的是CO2 4、C60由碳原子构成,是一种化合物 5、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溶洞之前,要先做灯火实验 6、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所以CO2具有酸性 7、低碳生活的“碳”指的是碳元素 8、向装有某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一定是CO2,是真的吗?,9、古代字画能保存至今是因为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10、一氧化碳、氢气、碳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11、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是因为它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5、。 12、石墨可以做炸弹的原因是利用了它的可燃性 1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的原因是结构疏松多孔 14、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5、长期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附着的白色固体是碳酸钙,试剂用完后,可用稀盐酸清洗,是真的吗?,完成理科爱好者P36第1、2、3、6、7题,环节二:应用感悟 势不可当,两个用集气瓶装的气体,已知它们是CO和CO2,如何鉴别?,紫色石蕊试液,灼热的CuO,燃着的木条,澄清石灰水,1、心明眼亮辨孪生,方法提炼:物质鉴别的基本原则,1、现象明显 2、简单易行,1、如何证明CO2能溶于水? 2、如何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不支持燃烧?,2、巧设方案解疑团

6、,3、如何证明CO2与H2O发生了反应?,用吹风机吹干后小花又变回紫色的原因?,方法提炼:运用对比方法,控制变量,3、厚积薄发显实力,工业上常用“碳捕捉”技术将空气中的CO2捕捉并回收CO,其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1)反应分离出的CO2可制成干冰,干冰常用于_; (2)反应在“反应分离室”内进行。将NaOH溶液与CaCO3分离的操作是_; (3)“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4)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_。 A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B“反应分离室“中的反应要吸收大量热 C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D能耗大

7、是该捕捉技术的一大缺点,人工降雨等,过滤,2NaOH+CO2=Na2CO3+H2O,AD,空气,方法提炼:评价实验方案的基本原则,1、成本低廉 2、操作简便 3、绿色环保 4、节约能源 5、产率较高,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过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人们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又想对它进行再利用。 (1)目前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态)CO2作致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_。 (2)空气中CO2的含量太低,不利于生成甲醇的反应进行。科学家提出回收利用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

8、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流程如下:(提示:CO2+H2O+K2CO3=2KHCO3,2KHCO3=CO2+H20+K2CO3) (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2CO3溶液,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NaOH溶液也可以用于吸收CO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请用箭头在图上标出。,保护臭氧层,2NaOH+CO2=Na2CO3+H2O,K2CO3,如果空气不经过吸收池和分解池,而是直接通入合成塔,你认为可行吗?并简述理由,不可行,空气中CO2含量过低,不利于生成甲醇的反应进行,自然界的碳循环,回归生活,畅所欲言:如何低碳生活,学完本节课,你对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哪些新的认识和收获?还存在哪些疑问?,环节三 思考交流 答疑解惑,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