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绪言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8735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绪言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绪言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绪言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绪言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绪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绪言(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这是化学的第一节课,学生初始接触化学,第一印象尤其重要。本课旨在了解化学大致的概貌。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通过化学小魔术,学生组合、拆分分子模型,高分子吸水新材料滴水成冰实验,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区别出常见的金属,如铜丝,铁丝,镁条,感受化学的魅力,对化学学科充满好奇,充满期待;列举化学发展史上科学家们务务实求真,不计个人名利的素材,这更是激励学生刻苦钻研,积极上进的好榜样,从而初步树立使命感,责任感;通过化学功与过的辩论会,感受我们美好的生活是无法离开化学学科的支撑,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但要

2、求拿化学这把神奇的钥匙的人们有足够高的素质。【学情分析】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课,标题是绪言,也就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趣味实验,分组实验,观看视频、图片等了解什么是化学。主动积极参与化学课堂学习活动。2、学生通过课前上网收集资料,文本阅读、图片浏览、视频、PPT、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等能够说出化学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了解化学发展史。4、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如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以及认识学习化学的真正价值。教学难点:化学学科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教 法:情境导入,实验演示,媒体传递,情感渗透。学 法:自主探究,讨论交流法,分组实验法,。【实验药品和仪器】浓硫酸,高锰酸钾,75%的医用酒精,NaOH溶液,酚酞浸泡过的滤纸做成的白色假花,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子模型,镁条,铜丝,铁丝,高分子吸收试剂精灯,玻璃棒,坩埚钳,烧杯,磁铁,喷壶等用品。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前播放“欢迎走进科学的

4、殿堂”导语:今天我很荣欣能为同学们上课,看着自信阳光,知识丰富的同学们,我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合作的非常愉快!现在我们就从几个小魔术开始,进入今天的课堂。 环节一:通过魅力魔术,感受化学的 有趣和神奇1教师表演:“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2学生分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千树万树梨花开”。3.录像:神奇的液氧。设计意图: “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以及“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化学“魔术”对初次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是学习的原动力。绪言是学生的入门课,它充分展现了化学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探求化学奥秘的欲望有着重

5、要的作用。(过度)其实, 刚才三个很神奇小魔术都是化学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化学现象,只要我们认真的学习了化学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你就能自己解开这些神奇的小魔术。那就由我带领大家走进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学习化学知识吧。出示课题并板书。环节二: 合作交流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阅读课文1-6自然段,小组交流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当参与。师: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色泽鲜艳的衣服需要经过化学染料的印染, 做饭用的柴米油盐酱醋更离不开化学, 钢筋、水泥、玻璃等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金属的冶炼和新型材料的研发,让我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代步工具的

6、材料, 因此我们“周游世界”、 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的梦想成为现实! 汽油,柴油等是现代交通工具的燃料, 合成药物抑制细菌,保障了人体健康 ,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增加了粮食产量, 光导纤维材料的研制让人们视频聊天的得以实现。 可见化学在我们的衣食住行,能源环境医药工农业通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板书:化学 作用 ) (过度)如此神奇而重要的化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经过了漫长的历程。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化学发展史视频.思考以下问题:1.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2.各个阶段都有哪些重要的贡献? 环节三: 化学的发展如何?生:交流回答师: (1)小组竞赛,说出自己所知道的化学家和重大成果。(2)观看

7、水分子重组的模拟动画。展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模型,并让学生进行重新组合。(3)图片展示: 化学方法合成的神奇的隔板以及神奇的绳索。实验: 高分子吸水材料滴水成冰,(解释)这种高分子吸水树脂,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目前婴幼儿使用的纸尿裤中,就加入了这种无毒材料,它让成千上万的母亲从洗尿布的繁重劳动中解脱了出来,也让成千上万的婴幼儿能够有一个安稳的睡眠。让学生感受新材料学在生活中应用。(板书: 化学发展史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影像资料、实验等,创设了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教学,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加深对化学的了解。这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度)化

8、学如此神奇和伟大,那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究竟研究物质的什么的呢?下面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环节四: 合作探究 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什么活动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什么气体,放出什么气体?这两种气体中能让我们用来呼吸的是什么气体?能用来灭火的是什么气体?为什么这两种气体性质用途不同?活动2:小小福尔摩斯,三种金属分别是什么? 师: 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分子模型说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性质也就不同。做导线的金属是铜,能被磁铁吸起来的是铁。最后一种或许铝,或许是锌,或许是镁!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利用化学变化来判断,比如把它放在火焰上灼烧,比如把它加入到酸中,点燃该金属来研究它的变

9、化。结论: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过渡)前段时间,网络微信等,似乎说环境污染,食品问题都是化学惹的祸。请同学们通过辩论理解化学的“功”与“过”。化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环节四: 辩论赛正方观点: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美国核化学家西博格语)。 反方观点:污染,食品问题都是化学惹的祸。(根据学生的回答针对性点评)师: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但污染不是化学惹的祸,是因为人们没有用好化学。我相信各位同学,当你们成为厂长、总经理时,不会因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可持续发展;当你们成为县长、省长时能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当你们成为普通建设者时,能用独有的

10、化学视角理服务于社会!这就要求拿化学这把神奇的钥匙的人们有足够高的素质。为了让化学更好地造福人类,近年来提出了“绿色化学”的理念,以使化学向环境友好方向发展。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绿色化学吗?(生表达 教师出示PPT)简言之,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过度)如果我们用好化学,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要想用好化学,首先要学好化学。同学们准备怎样学好化学呢?环节五:讨论交流,感悟化学的学法。动脑:观察、思考 动口:提问、交流 动手:实验、探究【课堂小结】本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知道了哪些学法?还有新的问题吗?结束语:今天,化学这扇科学的大门已为你徐徐打开,明天,这个世界会因

11、为你对化学的合理应用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布置作业】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化学家的事迹以及贡献,与同伴交流,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板书设计】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 化学在日常生活中作用衣食住行,能源环境医药工农业通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2 化学发展史古代火 近代原子分子论 现代新材料 未来绿色化学3 化学研究物质的什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4化学学习方法。动脑:观察、思考 动口:提问、交流 动手:实验、探究【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应用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通过信息技术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发展史、化学研究的对象,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化

12、学发展的前沿动态,造就认知差距,反思自身不足,增强学习与探索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出发点是好的,深信“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原则,本着“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上设计了一个“说说化学的功与过”的辩论环节,本意是培养学生善于讨论、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形成对化学的正确认识,并增强环保意识和完全意识,但我高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呈现的负面信息图片多于正面信息,学生因为积累的化学的知识很少,一边倒的认为“化学过大于功”,偏离了教学本意,辩论得相当艰难。辩论的组织形式也需要改进,不能小组自辩,应明确正方和反方,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寻找论据,才能达到越辩越明确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