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导学案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8731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导学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邱庄镇中学导学案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主备:刘佳 审核:课题: 2.1空气 课型: 授新 授课时间:【导学目标】 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导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学法提示】 1、阅读教材,仔细体会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2、根据导学目标自主学习 3、认真倾听老师精讲,及时查漏补缺空气(第一课时)导学案【导学过程】【课前预习】拉瓦锡的定量实验 课本P

2、26图2-2一、【新课导入,明确目标】1.为什么容器中空气的体积会减少?2.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3.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二、【独立学习,合作交流】止水夹红磷【实验探究】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探究步骤:(1)将右图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

3、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实验现象:_三、【代表汇报,教师点拨】【实验结论】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实验讨论】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为什么红磷要过量?2为什么要等装置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4.拉瓦锡的实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5如果将该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6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7.若得出结论大于1/5,可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课后拓展】1.蜡烛可以

4、代替本实验中的红磷吗?2.你还能在本实验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出哪些实验装置来测定氧气的含量呢?3常用装置或变式装置四【归纳概括,巩固练习】1.下列操作中,导致倒吸进集气瓶内的水小于集气瓶容积1/5的是 ,导致导致倒吸进集气瓶内的水大于集气瓶容积1/5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 B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的速度太慢了C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集气瓶漏气 E预先在导管内也充满了水五、【当堂检测,及时反馈】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应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普利斯特里和舍勒 B道尔顿 C拉瓦锡 D汤姆生2下列对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氮气约占4/5B. 除了

5、氮气和氧气外,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多的是二氧化碳C. 空气中水蒸气的体积分数为0.03%D.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金属燃烧后余下的“空气”不支持燃烧和呼吸,这些剩余的空气实际上主要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氦气4下列厨房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蔗糖 C.加碘盐D.食醋5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细铁丝 B.蜡烛 C.红磷 D.木炭6.哪些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下列成分?(1) ,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2) ,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3) ,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7. 下列物质不属于

6、纯净物的是( )A氧气 B氮气 C红磷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D食醋8.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属于混合物的是_。净化后的空气 洁净的食盐水 自来水 可乐 紫黑色的高锰酸钾 铜片 生锈的铁钉 液态氧 干冰 稀有气体9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测定氧气含量。止水夹红磷 图1 图2 图3(1)图2是小梅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的改进方法,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2)小枫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在试管内放入白磷,塞上胶塞,将试管放入热水中,使白磷燃烧:冷却后将试管倒立于盛水的水槽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取下

7、胶塞后应该观察到什么现象?为确保实验成功,你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至少答两点)(3)已知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木炭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你认为呢?说出你的理由。10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O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 mL 刻度处推至15 mL刻度

8、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O mL刻度处,则说明:_;(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教学感悟:_。空气(第二课时)导学案【导学目标】 1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了解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3了解空气污染危害,知道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导学重点】 氮气性质的得出。

9、【学法提示】 1、阅读教材,仔细体会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2、根据导学目标自主学习 3、认真倾听老师精讲,及时查漏补缺1、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氮气(78%)化学性质: 。用途: 、 、 、 等。2.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 、 、 、氪 、氙的总称。 化学性质: 。用途: 、 、 等。3.空气污染污染源 、 等。污染物 、 、 、 等。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环境问题有: 、 、 等。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气体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有: 、 、 。2、 【独立自学,合作交流】1.稀有气体是_、_、_、_、_等气体的总称,它们含量较少却有很重要的用途,稀有气体一般_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这样说明空气中有少量的_;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_。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