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集合知识点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286657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1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集合知识点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一集合知识点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一集合知识点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一集合知识点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一集合知识点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集合知识点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集合知识点资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集合和命题,1.1 集合的概念 1.2 子集 1.3 交集、并集、补集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1.5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基本练习,1.1 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 例:1,2,3、A=a,b,c,d,e,f (2)元素:集合中的每个对象 例:a是集合A的一个元素 2.常用数集及记法 (1)自然数集:N (2)正整数集:N* (3)整数集:Z (4)有理数集:Q (5)实数集:R,高考考点,4.元素的性质 (1)确定性 例:四大洋、小河流 (2)互异性 例:已知A=a-a,2a,2,求a的取值范围。 (3)无序性 例:1,2,3=1,3,2

2、,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a A (2)a A 例:设集合C中的元素是 所有形如a+b ( a Z, b Z )的数,求证: (1)当x N时, xC (2)若xC, yC,则x+yC,并判1/x是否一定属于C?,5.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 法 (2描述法),例: 1.a与a不同 2.(x,y)|y=x+1与y |y=x+1 格式:x A |P(x) 注意:有些集合的公共属性不明显,不便用描述法,只能用列举法;有些集合中元素不能一一列举,用描述法。,(3)图示法,1.韦恩图 2.数轴 例:(1)分母小于5的正的真分数的集合; (2)数轴上到3的距离不小于5的实数的集合。,6.集合的分类

3、,(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注意:空集是一个集合 例:x R|x+1=0,1.2 子集,1.集合相等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例:A=1,2,5,B=2,5,1,2.子集,包含: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于集合A,记作 若任意x A有x B,则,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记作AB 注意: 有两种可能(

4、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相等,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 ,并且A B,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 A B,读作A真包含于B. 注意:(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 (3)若A不是空集,则空集不是A的真子集; (4)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5),1.3 交集、并集、补集,1.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 素组成的集合,记作 例: 1,2,3,6 1,2,5,10=1,2 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记作A B 例: 1,2,3,6 1,2,5,10=1,2,3,5,6,10,交集、并集的性质

5、,(1)若 ,则A B=A,A B=B; (2)若A=B,则A B=A,A B=A; (3)若A,B相交,有公共元素但不包含,则 A交B是A的真子集,也是B的真子集; A与B都是A并B的真子集 (4)若A,B无公共元素,则 A B= ,3.补集,全集:如果集合U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做一个全集,通常用U表示,补集:一般地,设U是一个集合,A是U的一个子集,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U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A ( A)=A, U= ,4.归纳总结,1.德摩根律 2容斥原理:把有限集A的元素个数记作card(A),对于两个有限集合A,B,有car

6、d( )=card(A)+card(B)-card( ),5.例题,例1.已知集合A=x|-21或x1,B=x| 0,求 , ,A,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1.四钟命题及其形式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非p,则非q 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p 例.设原命题是“当c0时,若ab,则acbc”,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1) (2) (3),2., 3. 四钟命题的真假关系(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4.反证法 步骤:1.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2.从这个假设出发,通过推理论证,得出

7、矛盾 3.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例.用反证法证明:如果ab0,那么 ,1.5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推断符号“=” 若p则q,表示由P经过推理可以得出q,即若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 例.若x0,则x0可写成x0 = x0 说明: “p =q”也可写为“q=p”,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及判断,概念:如果已知p =q,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例.“x0”是“x0”的充分条件, “x0”是“x0”的必要条件,判断 1)若 p =q但q p就说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2)若 p q但q =p就说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若 p q且 q p就说p是q的既

8、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第二章 不等式,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3 其它不等式的解法 2.4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2.5 不等式的证明 基本练习,1.不等式的定义,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分类 1)按成立条件分 绝对不等式、条件不等式、矛盾不等式 2)按开口方向分 同向不等式、异向不等式 3.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作差比较法 例.比较1-a和 的大小(a 0) 2)作商比较法 3)分子有理化法,用不等号(, , )连接两个实值函数解析式的式子;用“” 连接的不等式叫做严格不等式;用“”或“”连接的不等式叫做非严格不等式。,4.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2)

9、3) 4) 5) 6),5.利用不等式性质解题,例1. 设60x84,28y32,求x+y,x-y, 的取值范围,例2.已知-1a+b3,2a-b4,记u=2a+3b, 1)将u=2a+3b用a+b及a-b的代数式表示; 2)求u=2a+3b的取值范围,2.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的不等式; 一般形式: 2.两种解法 1)将 因式分解,转化成一元一次不 等式组求解 2)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不等式在 , 和 时各种解的情况。,3.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例题解不等式 1.-x+2x+1 0 2.0 x

10、-2x-30的解集 (2)若00的解集,设实数ab,则规定: 1)集合 叫做 开区间,表示为(a,b) 2)集合 x|a x b 叫做 闭区间,表示为a,b 3)集合x|ax b或x|a x b叫做半开半闭区间,表示为(a,b或a,b) 4)R=( - ,+ ),2.3其它不等式的解法,1.分式不等式 形如 或 (其中f(x),g(x)为整式且g(x) 0) 解法1)讨论f(x),g(x)的正负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f(x)g(x)0(或0)或|x|a(a0) 3.高次不等式 化高次为低次(换元、标根、转化为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例题,例1.(1) (2) (3) 例2.(1)|x-5x|6

11、 (2)|x-|2x,例3.(1)|x+1|x-3| (2) |x+7|-|x-2|0,2.4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1.基本不等式 1)如果a,bR,那么a+b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变形: 1)如果a,bR,那么ab ,当且仅当 a=b时等号成立 2)如果a,bR,那么 3)如果a,b,cR,那么三项也适用以上公式,2)基本不等式,如果a,bR,那么 ,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变形:如果a,b,cR,那么三项也适用以上公式 例7.已知a,b0,且a+b=1,求y=a 的最大值,例1.设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且abc=1,求证: + + + + 例2. a,b,c,dR,求证(a+b)(c+d) ac+bd) 例3.设x0,求证 x+ 2 例4.求3x+ 的最小值,2.5 不等式的证明,1.比较法 步骤:作差(商)、变形、判断 2.综合法 以基本不等式作为基础 3.分析法(执果索因) “要证,只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