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86328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罗场镇初级中学校宋国飞一.知识教学点1.氧气的工业制法。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3.催化剂、催化作用。4.分解反应。二.重、难、疑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2.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3.疑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二)整体感知 按照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模式,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学习氧气的制法。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是教材中第一个完整的讨论

2、元素化合物知识、制备典型代表物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在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可以说不是很难的。 本节内容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核心,穿插了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把描述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联系起来,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比较全面地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写出五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空气、氮气、二氧化碳)? 通过第3个问题,教会学生物质的检验方法,即按照“操作现象结论”的顺序叙述。讨论:如何鉴别四瓶无色气体:空

3、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教师活动:讲评学生的叙述。板书:一.氧气的检验方法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里,若木条复燃,证明瓶内是氧气。操作现象结论提问: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新课引入:氧气有那么多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板书: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分解反应教师活动:讲述实验室制取物质的原则、特点:原料便宜、操作简单、反应速度适中等。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实验:演示实验16 加热少量氯酸钾观察:氯酸钾沸腾前,木条没有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继续加热至沸腾后,才有少量氧气放出。讨论:该实验证明只加热氯酸钾能否放出氧气?加热到什么程度才

4、放出氧气?放出氧气的速度如何?实验:演示实验17 加热少量二氧化锰。观察:木条没有复燃,证明无氧气放出。讨论:该实验又说明什么?实验:演示实验18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观察:木条迅速复燃,证明迅速放出氧气。讨论:该实验又说明什么呢?比较这三个实验,你认为二氧化锰在实验18中起什么作用?小结:加热氯酸钾到较高温度能放出氧气,二氧化锰不行;在较低温度下不会放出氧气的氯酸钾,加入了加热时不会放出氧气的二氧化锰,却能迅速地放出氧气并且二氧化锰的量并没有变化,且还能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6页内容,划出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板书: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

5、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板书: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教师活动:讲解催化剂的选择性,使学生澄清一下几个问题:(1)催化剂能改变(加快或减慢)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不能片面地说成是加快。 (2)二氧化锰只对氧酸钾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但不是专做催化剂。 (3)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大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举例:例如:橡胶制品中常加入一些催化剂以减缓橡胶的老化速度。讲解:实验室常采用加热氯酸钾来制取氧气,为了加快反应速度,常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板书:3.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

6、物制取氧气(1)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MnO2)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加热 KClO3 KCl O2教师活动:介绍收集气体的常用方法。讨论: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小结:氧气不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排水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故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板书:(2)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9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边操作、边讲解,边讨论。讲解:本实验装置有几处连接口,若装置漏气将影响气体产量,故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讨论: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处理和装入固体试剂?操作:取氯酸钾、二氧化锰约3:1,混合均匀,放人试管底部。

7、讨论:如何固定试管?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操作: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夹的位置。固定好试管,并将导管插入水槽中,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立于水槽中。讨论:伸人试管内的导管为什么不宜过长?药品为什么要平铺于试管底部?集气瓶口留有气泡说明什么?应如何操作?如何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操作:预热后,将酒精灯火焰固定在试管内混合物靠管口的部分。讲解:酒精灯随反应的进行和需要氧气量的多少向试管底的方向移动,这样做既可防止固体混合物随气流冲向试管口,又便于控制氧气放出的速度和量。讨论:当开始气泡冒出时,能否收集?为什么?何时开始收集?讲解: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试管中的空气,不能收集,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

8、始收集。或用带火星的木条在试管口检验逸出的气体,确定空气已经排尽时,再开始收集。讨论:如何判断氧气已经集满,集满一瓶氧气后应如何操作?操作:当气泡开始从瓶口逸出时,取出导气管,盖好玻璃片,将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正立于台面上,用同样方法再收集1-2瓶氧气。讨论:实验完毕后,将导管从水中取出,还是先移走酒精灯?操作: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实验。讲解:实验室除了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加热氧酸钾制取氧气外,还可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演示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出示高锰酸钾样品)学生活动:观察高锰酸钾的色、态。教师活动:讲解一团棉花的作用,写出文字表达式:板书: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1)文

9、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KMn04 K2Mn04 MnO2 O2 (2)管口塞一团棉花的作用: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生成的氧气飘入导管堵塞导管。讨论:对比两个文字表达式共同点,归纳出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讨论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板书:5.分解反应(1)定义: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ABA+B强调: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都是常见的反应类型,它们都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讲解:通常,在工业、医疗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氧气,靠实验室制法制取氧气是不行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氧气的工业制法。板书:三.氧气的工业制法物理变化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17页内容,讨论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理。板书:根据液氧与液氮的沸点不同,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 压缩 蒸发 氮 气(沸点-196)空气液态空气 降温 液态氧(沸点-183)(四)总结、扩展 本节主要学习了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操作,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以及氧气的工业制法,归纳出了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其中排水法适用于那些不(不易)溶于水的气体的收集。加热固体试剂制取气体的原理,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继续接触。四.布置作业:回忆、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