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8596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奇妙的二氧化碳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鉴别二氧化碳。2、使学生理解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概念。3、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能力目标:通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装置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渗透对比的方法以及物质的性质决定制法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2、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教学过程:导入情景:1、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山谷被当地人称为“死亡之谷”。当人们牵着小狗穿越山谷时,小狗便会莫名死亡,而人却无妨。当人蹲下去想要抱起小狗时

2、,便也会倒地身亡。2、北方冬天时期,人们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时,常用点燃的火把来照明。你知道火把除了起照明作用,它还有其它的用途吗?课堂过渡:其实,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并不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对上述问题和现象迎刃而解了。展示录像:奇妙之处1“干冰的升华”录像学生能得出固态二氧化碳就是干冰,而且知道干冰能直接吸收热量而升华。演示实验:奇妙之处2老师演示“阶梯蜡烛”的实验学生根据蜡烛熄灭能得出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性质,同时根据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情况得出其密度比空气大。预先用一只没有干瘪的塑料瓶收集一塑料瓶二氧化碳气体,在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后立即盖紧瓶盖,然

3、后振荡。观察现象。(瓶的内壁不能太厚)学生根据“瓶变干瘪的现象”,先得出了瓶内气压减小,再寻找气压变小的原因,得出了二氧化碳气体能溶于水的性质。总结归纳: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实验分析: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56.2时液化78时凝固干冰致冷剂、人工降雨化学药剂、舞台云雾。2、能溶于水,1atm时1体积水只能溶1体积,加压可溶更多。啤酒、雪碧、汽水等均溶解了CO2(如何证明其中有CO2呢)。3、密度大于空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原因)情景导入:老师演示:打开一瓶未开启的饮料,会发出“咝咝”的声音,并冒出大量的气泡。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猜测该气体可能是什么?并设计相关的实验来验证你的

4、猜测。学生回答:学生甲:该气体可能是氧气,可以用一根带塞子的导管导出振荡瓶后产生的气体,在导管的另一头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该气体。学生乙: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一根带塞子的导管导出振荡瓶后产生的气体,把导管的另一头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来检验该气体。学生丙:该气体可能是氮气,可以用一根带塞子的导管导出振荡瓶后产生的气体,在导管的另一头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该气体。学生丁:学生丙的观点不正确,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仅仅有氮气,还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教师发言:同学们讨论都很积极,能用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下列请根据上述同学提出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该气体是什么?实验交流:该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5、,若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提出问题:生活中常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这一性质来生产“雪碧”饮料,大家是否考虑过: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展示内容:用课件展示:介绍紫色石蕊试液是由紫色固体石蕊颗粒和蒸馏水配置而成,它遇到酸性物质会变红色。展示科学探究的“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实验解释实验结论”六个步骤。学生讨论:在学生预习课本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完成科学探究的前两个步骤:“提出假设”和“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结果:提出假设:“能”或“不能”。设计实验:方案1:可以用一根带塞子的导管导出振荡饮料瓶后产生的气体,

6、把导管的另一头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来进行实验。方案2:可以用一根带塞子的导管导出振荡“饮料”瓶后产生的气体,把导管的另一头通入滴有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来进行实验。方案3:从瓶中取出少量的雪碧溶液,直接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入雪碧溶液中来进行实验。组织实验:老师要求同学们举手来了解所有同学对这三种方案的认可程度;发现每种方案都有部分同学赞同。学生实验:同学们根据自己认可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实验解释:三种方案都能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实验现象,说明二氧化碳通入水中能形成酸性物质。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溶于水中,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酸性物质。教师指导:同学们知道这种酸性物质是什么吗?请同学

7、们看到饮料上的标签,标签上的饮料成分中标有“碳酸水(二氧化碳的水溶液)”字样。这种酸为碳酸。碳酸的稳定性如何呢?学生实验: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已经变红的石蕊试液,有何现象?实验交流:学生发言出现两种情况:(1)开始利用方案1和方案2进行实验的同学,加热变红的石蕊试液变成了紫色;(2)开始利用方案3进行实验的同学,加热红的石蕊试液基本不变色。学生思考:分析出现上述不同实验现象的原因。学生分析:(1)碳酸受热会分解消失,这样液体中就不存在酸性的物质了,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变会了原来的颜色。(2)在饮料瓶的标签上除了有碳酸,还有柠檬酸等一类的酸性物质;当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入饮料瓶中时,石蕊试液变红;加热

8、这类变红的石蕊试液时,尽管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消失,但可能柠檬酸等酸性物质比较稳定,不会消失;使得溶液还是酸性的,从而红色也就不会变成紫色了。提出问题: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紫色变红色的现象有同学提出了另外一种可能的原因:二氧化碳与紫色石蕊发生了反应生成了红色的其他物质。请你寻找恰当的理由或设计有关的实验来解释该原因是否成立?学生讨论: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讨论成果:(1)我认为不成立,因为加热变红的石蕊试液,它又会变成紫色的石蕊试液,说明反应前后石蕊试液没有消失,不参与反应。(2)紫色石蕊试液是由紫色固体石蕊颗粒和蒸馏水配置而成,可以在没有水的环境下,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纯紫色石蕊中一段时间,看它是否变成红色?教师演示: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固体石蕊中,由于反应需要一段时间,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总结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