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三课时)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84060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三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三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三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三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三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三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第三课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要求教学设计模板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二单元课题3(第二课时)姓名:李思艳工作单位:晋宁四中学科年级:九年级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课题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实验2-5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另一部分是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来介绍催化剂。本节课主要是催化剂概念及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改装,引导出最简单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再进行深入,选择仪器组装,说明理由,这样层层递进使学生慢慢理解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有利于后面第六单元的教学。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

2、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3、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学生目前已经认识了一些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学习了药品取用、加热、仪器连接、排水集气等基本操作,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学习了化合反应、氧气反应以及氧气的性质,可以说已经具备了学习制取氧气的基础。本课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运用。由于初次接触气体制备,学生在思维上和操作上都无据可循,不知应怎样想和怎样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思维的引导,使学生从药品选择到实验操作都形成规范的思路,为今后学习更多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4、。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本课题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主要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改装,引导出最简单的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再进行深入,选择仪器组装,说明理由,这样层层递进使学生慢慢理解达到更好的效果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重点:探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及操作的注意事项难点:探究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归纳、总结制气的思路和方法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

5、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式导入:复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装置步骤学生思考、回忆、回答检验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演示:氧化氢溶液的相关实验: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重新向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使用ppt展示及白板,可以在白板上让学生勾画催化剂定义的关键词学生注意观察、思考、动手让学生学会描述实验现象,进而分析此现象的原因。得出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练习一: 催化剂习题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果学以致用知道药品修改装置:要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能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吗?如果不能应怎么修改学生思考、并在白板上修改,并说明原因让学生明白根据不同的药品及条件可以

6、选择不同的装置自己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给出教学中的部分仪器,学生自己选择仪器,组装成装置学生思考、交流、并在白板上选择、组装,并且说明组装理由和优点根据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的,而且装置不是唯一的、并且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比过氧化氢溶液和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异同及收集气体的方法:给出两套常用装置及收集方法学生思考、交流得出结论,并做小结让学生的思维扩散,思考的更深入,把自己的知识网打开,学会变通,要活学活用练习二: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错误装置图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果,并且修改学以致用课堂小结:学生用自己组装的装置来制取一瓶氧气学生动手(由于条件限制不能满足很多人,所以选取一些代表)动手

7、、动眼、动脑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根据上课内容,我是这样评价的,分为课堂学习40、学习内容的掌握40、能力提升20针对课堂学习评价40评价内容评 价 等 级评价目的优(5)良(4)中(3)我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都主动举手了能否主动参与发言时声音响亮能否大胆表达我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能否善于合作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能否独立思考我会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是否敢于否定我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赏

8、是否欣赏自我我能流利、有条理地回答问题能否自由表达我已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好习惯是否有良好习惯我能承前启后理解新的知识点是否迁移知识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是否兴趣浓厚最欣赏哪个同学的表现?为什么?是否肯定别人我还有与这节课的内容相关的问题问老师是否主动探究最终得分学习内容的掌握401、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使用如下图的装置,图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其中两种并对应说明改正方法。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2、正确选择仪器,实验事半功倍(1)某校实验操作考查题有:实验过滤河水,实验制取和收集氧气,实验制取二氧化碳供选择的玻璃仪器如下图所示写出仪器名称:b_,f_要完

9、成实验,需选择的仪器有_(填仪器编号)为完成实验,一学生选择了c、d、h和k,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对应的制氧气反应:_ _ _若用过氧化氢继续制取氧气,你还能有哪些方法,请选择仪器组合: 课堂小结: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一般思路: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能力提升20展示提升(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3)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产生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

10、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是 和 (填序号)。2、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取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11、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三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1)请你帮小丽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丽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一、 实验室制取氧气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KMnO4K2MnO4+MnO2+O22、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MnO2H2O2-H2O+O2催化剂:一变两不变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