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课时一)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83447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课时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课时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课时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课时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课时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课时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元素(课时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 教学设计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 祁蕊一、设计前的一些思考 元素概念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要求是 “认识物质的多样性,认识氢、碳、氧、氮等元素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这一部分内容虽然学习要求不高,但在化学启蒙教育中却是不可或缺的。针对元素概念教学的特点和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概念教学模式。利用建构主义中的“中学化学概念教学建模”模式,在本节课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学生原有的化学认知结

2、构,强调“情境”对概念建构的重要作用,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析、讨论建立元素概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描述物质组成的方式,逐步形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初步形成元素观。 二、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初中阶段元素观的教学主要以三个阶段展开,一步步的建立起来。首先是元素第一课时,初步建立元素观,接下元素第二课时,学会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以及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最后是质量守恒定律中利用元素种类质量守恒解决一些化学问题。本课时以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为基础,结合微粒观,初步形成元素观,形成认识世界、认识物质的思想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对已学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整合,又为后续化学知识的学

3、习打下基础。2 学生情况分析已有知识技能:1. 学习了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2. 能够写出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认识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3.具有一定的阅读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障碍点:1. 将元素与物质、原子混淆。2. 不能将宏观与微观之间建立联系。发展点:1. 深刻理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1)元素概念。(2)理解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将对物质宏观与微观的认识建立联系。3. 学会全面理解资料,分类整理信息。4. 利用化学史和生活实例,挖掘学科价值。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知道现代元素的含义。(2)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3)了解元素概念的形

4、成过程,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过程与方法:(1)通过微观想象、数据分析等活动,初步学习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2)通过绘制物质构成的关系图,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化学思维意识和习惯。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2)通过了解元素提出及现代元素概念建立的过程,感受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辛曲折的,及科学家不断追 求真理的精神。(3)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4)通过对本单元相关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帮助学生逐渐深入认识世界是物质的,

5、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在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基本元素观。四、重点难点1、元素概念的理解2、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认识的统一 五、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设计2教学过程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景【引 言】【课件展示】根据不同比例调配三原色组成了五彩缤纷的颜色6种基本笔画组成超过了8万个汉字 【设 问】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板 书】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讲 授】介绍人类研究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的历史1、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古希腊的“四元素说”2、近代分子论、原子学说的确立,人们才发现了组成物质的基本“

6、成分”。3、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但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有几千万种。原子有一定的质量,元素也有质量。我们一起看看空气中、地壳中、生物体内元素的含量。【提 问】观察这些食品或者补剂的标签,你发现了哪些元素?【介 绍】【课件展示】人体需要补充钙铁锌碘元素,这些元素的作用。【提 问】【课件展示】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为什么?2、根据图表,得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是_。3、根据图表,得出生物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为什么?观看、感悟、联想。倾听、联系已学知识进行思考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什么”。倾听,感知观察标签,回答:钙铁锌碘倾听,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元素真实存在

7、。【回答】1、氮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78%体积。2、氧 硅 铝 铁阅读小资料:地壳中,解释为什么氧元素含量最多?3、氧。生物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是水这种物质。每个水分子中1个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6比2个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2大。通过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出研究问题,引起质疑,引发思考 激发探究欲望。渗透化学史的教育,体会科学研究的曲折的过程和严谨的特点。初步体会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基本观点、元素真实存在和作用体会元素真实存在和元素作用介绍化学科学常识尝试用已学的常见物质的基础知识和微粒观解决问题。环节二微观探寻元素概念 【活动一】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学案

8、上完成活动一(二)1、2、3、4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评价标准【课 件 展 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归 纳 总 结】无论是水、氧气、或者二氧化碳,这三种分子内都含有同一种类的原子氧原子,这些氧原子都含有8个质子,化学上就把这些质子数都为8个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水、氧气、二氧化碳中都含有氧元素。宏观上,我们说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通过化学式我们可以直观的得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等等。倾听要求。按照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随机提问 交流、汇报:倾听、感悟、理解,体会元素的概念,物质由元素组成

9、。明确任务要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探寻微观世界进行比较归类得出元素概念 通过质子数的变化引起了元素的种类变化的事实,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将学生得出的元素概念进行点拨,得出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体会常见物质的元素组成。环节三初步形成元素观【活动二】【过渡 提问】既然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那么元素和原子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呢?请你对比原子的特点,对应说说元素不同之处。【课 件 展 示】原子和元素区别表格【提 问】你能不能说说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离子这些概念的关系呢?完成学案(

10、四)【提 问】你能不能说说这些常见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呢?【课件展示】常见的物质图片和化学式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学案上完成活动二(五)提出明确的时间要求和评价标准【课 件 展 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归 纳 总 结】宏观:物质元素组成;微观:物质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分子原子构成。(注意对应关系)“元”来还“素”你-论反应前后的元素【提 问】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元素发不发生变化呢?【课件展示】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是否发生改变?元素种类是否发生改变?为什么?【提 问】说说这些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课件展示】常见物质的图片和化学式。【知识归纳】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元

11、素不变,所以在地壳中,元素种类是固定的。【练习】1、从元素的角度解释,能点石成金么?(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是因为_。2、物质A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A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3、某物质B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那么,B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可能含有的元素是_。思考、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完成同伴启发、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提问每组上单元测验排名4、5名的同学回答(随机)。在学案上连线,展示倾听要求。按照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展示】随机提问 交流、汇报:倾听,完善。观察微观示意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

12、生变化,原子种类个数不变。元素种类不发生变化,是因为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回答】1、大理石中不含金元素。2、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反应前A中也有这三种元素。3、二氧化碳和水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反应前B中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因为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氧元素可能来自反应物氧气。对已学概念进行分析和比较,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原子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领会在描述物质时候层层递进、宏观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强调宏观微观用语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对应关系。探寻微观世界利用模型解决问题得出元素守恒利用已学物质的性质解决问题应用守恒思想解释地壳中元素含量守恒。应用守恒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知识小结【本课时知识小结】1、元素概念2、从宏观微观描述物质的方法3、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守恒全班集体回答。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将本课时知识建立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