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7918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子的构成(一)教学设计【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二 原子的构成【设计思想】:教学指导思想: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包括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和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第二部分介绍核外电子的排布,同时引出了离子的形成、分类。第三部分介绍了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质量的大小。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设计理念:教

2、材是在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后安排本课题内容,用以循序渐进地进入微观世界,深入原子内部去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并且开始从量的角度认识物质世界,这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知识及化学计算打下了基础。教材分析: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相结合来进行教学,辅以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尽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在教学中,通常将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核外电子排布放在第二课时,这样课堂容量少,学生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及时“消化吸收”。对重点知识采取学生自主探究认知、课件突出展示,

3、教师重点讲解和练习变式重复等方法加深学生印象。如对两个等式的理解,本节课就利用对表32的观察、探究、教师利用课件归纳、课堂填表练习再加上反馈练习和我能运用中的5次强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应该是比较牢固的。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物理中已学习过原子构成的有关知识,已建立起了原子结构的模型;在九年级化学的学习中,已对物质的微观构成奥秘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正是本课题学习的基础。但从本单元起,化学学习从单纯的宏观物质认识进入到抽象的化学理论的学习,一些学生会由此失去兴趣甚至掉队,这是自本课题开始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对难点知识通过学案预习、合作讨论、课件直观呈现、学生自主归纳等方式降低知识门槛,利

4、于学生接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2、体验“发现问题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的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通过对张青莲教授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教学准备】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动画辅助教学、原子结构模型、练习。学生分小组讨论。授课程序教师活动媒体设计学生活动设计意

5、图多媒体应用分析复习复习旧知识:(有关分子和原子的知识)1、什么是分子?2、什么是原子?3、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以文本形式复习前面学习的知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点名课题确定思考的方向。导入设问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关于原子,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由前面的复习导入新课学生提出问题:1.原子是实心的吗?2.原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分,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4原子到底有多大?.学生想探究

6、的问题大部分将在本节教学中通过探究活动中获得较满意的答案,这对于激发学生持续的探究欲望是大有裨益的。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原子的构成”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授课引课本单元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揭开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原子内部构成讲解认真聆听老师讲解并畅想,交流首先给出科学研究成果: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成。探究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怎样构成原子的?展示原子构成的图片原子结构类似桃、杏等水果,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原子核带正电,靠静电引力吸引电子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在想象的同时确定自己的思考方向结论引导 课件展示以上实验的现象对你认识原子内部结构有何启示?“原子核与原

7、子之比”的形象比喻展示原子结构的运动图片仔细观察课件展示现象并积极讨论,分析归纳出结论。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间很大;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在学生充分想象原子内部构成后进行实验现象的分析,以此来纠正认识的偏差,感受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所聚集的质量之大,初步建立起原子内部构成的空间模型。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画形象展示出原子内部的运动画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图片展示,设问 原子核很小,它能否继续再分?展示讲解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且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一

8、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引导学生动手用大括号的形式将原子的结构表示出来。学生观察图片,通过分析思考,归纳出: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学习能力,积极性有所提高,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归纳学习能力,再探究科学研究还表明:构成原子的各种粒子的电性和质量如表1。讨论、思考屏显表1学生分析表1,形成初步印象。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表1)让学生知道,科学知识都是通过科学研究得出的。以问答的形式,小组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请学生找出不同种类原子的区别。屏显表2:不同种类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表2)不同的原子它们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

9、不同。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会从图表中得出有效信息。将课本中得知识搬到屏幕上,使学生了解到质子数与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那么,是否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呢?再请学生根据表3来得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的关系。屏显表3:几种原子的构成(表3)有的原子原子核中没有中子,如(有一种)氢原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会从图表中得出有效信息。通过表格分析,了解到并非所有原子内部都有中子根据原子的构成(由带电的质子、电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引导学生分析整个原子显不显电性?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核内质子数

10、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即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学会分析原子不带电的原因通过实例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认拓展应用知识巩固:(媒体展示)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那几种?2、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3、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思考: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及时归纳总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板书设计】: 课题2:原子的构成(一)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 原子的构成 核外电子(带负电) 2、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3、不同种类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不同,核外电子数也不同。【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原子进行讨论,教材中首先安排了对“分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然后又对“原子能否再分”进行讨论,最后讨论原子的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原子构成的认识只能是带来或多或少的机械记忆的成分,较深入的理解和较熟悉的运用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复习、巩固、加深、提高才能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