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79175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构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学 科化学年 级九年级教学形式授新课教 师夏寒单 位芜湖市万春中学课题名称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

2、,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教材分析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能力目标: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可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2.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量的概念。难点:原子的构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教学策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教学过程与方法:小组

4、交流,合作探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课堂小结引入: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可分的最小粒子,如果抛开化学变化这一前提,原子能否再分? 提问: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过渡: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让我们追逐科学家的足迹看他们是怎样发现原子结构的。讲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原子学说的提出者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一种极其微小,不可分割的微粒。对于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结构到底如何的问题,科学家进行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研究、探讨、论证。丹麦的物理学家波尔的原子模型。汤姆生发现电子的阴极射线的实验过程,并

5、介绍枣糕型原子模型。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讲解:粒子散射实验现象及解释。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展示: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介绍)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问题: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运动着,那么,你们能否想像一下: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播放】flash动画:原子内部的运动【投影】P70图4-1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并结合图4-1,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谁能概括一下?板书原子的构成活动探究: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表3-1你能从中获取哪些信息呢?提出问题 出示三种原子的质量测定值1个碳原子:1.97710-26kg1个

6、氢原子:1.6710-27kg1个氧原子:2.65710-26kg用这样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很不方便,能不能用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法使原子质量好写、好记、好用呢?过渡:会计记帐通常用“万元”作单元,例如5万元记作“5”,不用画那么多“0”了。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多,如商店以“件”为单位记录当天销售汽水的量让学生阅读教材P71的相关内容板书:“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个简洁的式子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的关系?从中我们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运用这个式子我们来计算一下碳、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阅读感知:下面让我们来熟悉一下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7、量并记住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投影: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请同学们观察上表: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什么有关?小组交流“学完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思考交流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汇报 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静听理解观看讨论观看模型认识原子内部的结构自由想像分小组讨论汇报结果交流讨论个别发言,相互补充,不断完善对比归纳学生1: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学生2:我认为应该加“一般”两个字。学生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学生4:

8、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虽然由一些带电的微粒构成,但它并不显电性。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讨论学生1:我明白了,用一个比实际质量更小的质量作比较的标准,小的原子质量被它除,得数就变大了。学生2:这样的数字最好在两位数以内,这样用起来方便一些阅读练习 计算阅读P56资料观察找规律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学生1:我们知道了原子的构成学生2:我知道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学生3:并不是所有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初步建立原子可分的观点设疑引起思考,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通过原子结构发现史的介绍让学

9、生体会科学研究永无止境,学习科学家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的思想方法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过模型,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用微粒的观点初步认识原子结构和物质的微粒性。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运用现代技术把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感受微观世界的神奇,激发兴趣让学生学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培养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对比归纳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表达能力通过列举数字,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原子质量书写、使用时的不便,从而更能理解原子质量的表示方法相对原子质量学以致用,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数据的观察与分析,找出规律,拓展思维,便于运用。使知识形成脉络,让学生巩固知识板书设计课题1原子的结构中子(不带电)原子质子(带正电)(居于原子中央)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 一、原子的构成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计算式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不显电性分层作业设计1、 必做题:课本P57-58第1题的(1)(5)第2题的(1)(2)(3);基础训练第一课时:夯实基础。2、 选做题:课本P58第3题;基础训练第一课时:能力提高。单位: 芜湖市万春中学 姓名:夏寒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