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单元复习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79106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单元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单元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单元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单元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单元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单元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单元复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常见仪器的认识及使用前 测1.物质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在宏观上的本质区别是有无_生成,微观上的本质区别是有无_生成。化学变化的同时_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同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常伴随有_等现象。2.物质性质:物理性质常通过物理变化、观察、测量等体现,而化学性质是通过_体现,常见物理性质有_等,常见的化学性质有_等。3.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并抢答部分仪器用途。中 测考点一:直接判断物质变化和性质:例1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粉笔写字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成其他分子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变成其他原子 D在化学变化中伴随

2、着能量变化点拔:判断变化类型的依据_,常易判断错误的变化有_考点二:根据用途判断性质: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只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做玻璃刻刀 B二氧化碳灭火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点拔:用途_性质,性质_用途。考点三:正确使用仪器:例3、某同学用量筒量取酒精溶液。他将装有酒精的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开始时俯视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3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仍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却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同学实际倒出酒精溶液的体积( ) A、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 C、等于15毫升 D、无法确定考点四:仪器的认识和选择例4、小红在实验室

3、欲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1)B仪器的名称是 ,上面的仪器中除B、E外,她必须选用的仪器还有(填字母编号) ;(2)E的作用是 ,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和量取、 、装瓶。后 测1. 下列生活事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把西瓜榨成汁B铁锅生锈C把铁丝弯曲成衣架D给自行车瘪胎打气2. 下列物质的用途跟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铁粉用于食品保存C稀有气体用来制作电光源D铜用作电线3.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光合作用B钢铁生锈C酸雨腐蚀D冰山融化4. 下列有关仪器图示与名称吻合的是 ( ) 5.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

4、常重要下图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取用块状固体C滴加液体D稀释浓硫酸6. 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人硝酸钾晶体7.如右图所示,如果挤压胶头滴管,并可取下胶帽,便可发现烧瓶中出现喷泉现象,请说出水槽中液体(与胶头滴管内液体相同)和烧瓶中气体的可能成分(至少写出三种情况),并分析它们是利用了物质的什么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是化学变化,请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二课时 常见操作及实验探究前 测1. 块状药品的取用常用

5、_,操作要点为_,粉末药品的取用常用_,操作要点为_,大量液体的取用常用_法,注意标签_,瓶盖要_,试剂瓶口要_试管口,少量液体的取用用_,要注意_,定量液体取用常用_和_,操作为先_后_,量筒读数时要注意_。2. 给物质加热常用_,火焰分_、_、_三层,加热时常用_,此焰温度最高,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_倾斜,给液体加热,试管口_倾斜,试管中液体不得超过其容积的_。加热过程试管可能破裂的原因_、_、_、_。3. 连接玻璃管与胶管或胶塞时要_,连接胶塞与试管或锥形瓶则_。4. 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_。5. 称量有腐蚀性的药品应放在_中。6. 证明物质中含碳元素和氢元素的方法是_。7. 检验是否含

6、氧气用_,检验是否为氧气用_。 中 测考点一:基本操作正误的判断和评价:例1.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 A.给液体加热 B.倾倒液体 C.蒸发食盐水 D.稀释浓硫酸考点二:实验安全问题:例2.下列实验操作不存在安全应隐患的是 ( ) A手上不小心沾有氢氧化钠溶液,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 B为了快速冷却试管,将试管放入冷水的烧杯 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 D熄灭酒精灯时,应灯帽盖灭考点三:有关鉴别或除杂问题(除杂原理_)例3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下列操作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操作方法ACO2(H2O)将气体通过盛有火

7、碱的干燥管BCu(CuO)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CNa2SO4(Na2CO3)加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DFeCl2(CuCl2)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总结:气体除杂:CO2(O2)_CO2(CO)_CO(CO2)_ 固体除杂:CaO(CaCO3)_FeCl2(CuCl2)_Cu(Fe)_C(CuO)_CuO(C)_溶液除杂:NaCl(Na2CO3)_HNO3(HCl)_NaCl(Na2SO4)_NaCl(MgCl2)_考点四:有关气体成分或元素组成的探究例4.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蜡烛燃烧时火焰有三层,某同学点燃蜡烛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蜡

8、烛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位于火焰最外层的部分明显碳化。说明_的温度最高,原因是_。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假设与猜想】蜡烛的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一定有 元素;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 的烧杯,观察现象。【证据与结论】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9、 ,则猜想成立。【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 元素,因为 后 测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2.实验结束后,图2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3. 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量筒可用作中和反应的容器 B. 烧杯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 C. 温度计可用于搅拌溶液 D. 熄灭酒精灯,可用灯帽盖灭,也可用嘴吹灭 x_k_b_1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加热KClO3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C. 稀释浓硫酸时,先把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后沿器壁缓慢注入水,边加边搅拌 D. 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5.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 铁钉放人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B 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C 高温加热木炭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固体由黑色变成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