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控制题目(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的影响)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27528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计划与控制题目(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产计划与控制题目(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产计划与控制题目(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产计划与控制题目(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产计划与控制题目(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产计划与控制题目(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计划与控制题目(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的影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的影响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企业的影响摘要:20世纪80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品生命周期呈加速缩短的趋势,这对企业经营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消费者不但要求产品的样式选择多样化,同时其需求的变化速度之快更是令人吃惊。为了适应现实需要,不但流通末端需要尽量减少库存产品,生产现场也要实现多品种的少量生产。加上新生的E 时代群体特别喜新厌旧,这种特性一方面会使产品生命的周期愈来愈短。本文着重分析了产品周期缩短趋势的成因及其对企业经营在营销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延长客户关系生命周期的新思路。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科技革命;关系营销引言:伴随产业升级需求及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工业

2、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不断缩短,而能源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因此当前市场条件下有效的机械设备生产必须同时满足两点要求:一、设计和制造更快捷,二、运行更可靠且耗能更少。而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伊顿能够通过精益连接、精益自动化、精益电能、紧凑型液压系统等手段有效提升产品设计生产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减少机器占地面积和运营成本;同时也能够通过液压与电气专业知识的无缝结合,对为高压测试台提供动力的先进设备产品线予以简化,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并加快生产速度,并确保液压流体系统与电机、电源、控制与制动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一、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原因 首先,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加速发展,技术发明加快,产

3、品开发周期缩短和灵活加工技术采用是导致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的根本原因。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使研究开发人员摆脱了大量的案头工作,方便快捷地将自己的设想转变为他人或机器可以接受的信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工序分工,克服了生产过程的分割状态。生产过程的同质性增强,生产设备变得非常相似,如控制系统和设计系统在不同的生产部门可以通用。某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不仅用于本部门,而且可应用于许多附属的子部门,原有的部门分类变得模糊。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可以根据消费者需要随意改变产品的品种、型号,甚至性能而不会延迟工时。这都使新产品从开发、设计到生产、销售的节奏大大加快。以硬盘驱动器生产为例

4、:硬盘驱动器产品周期缩短非常迅速,主机驱动器等高端产品的生命周期从24个月缩短到12个月;台式计算机使用的驱动器产品生命周期更短,每9个月就有新一代产品推出;个人终端机的产品生命周期已被缩短到约6个月。再如,在资本密集程度极高的汽车制造业,从生产基础建设到产品进入市场所需的时间已很短。德国BMW公司和Daimler Benz公司(与瑞士Swatch和法国SOFIREM合作),在美国和法国投资500万美元的小轿车生产项目,从基建到产品交付用户也只有2.5年-3年时间。其次,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信息技术提高了跨国公司新产品研究开发的效率。通过互联网络可以在全球

5、范围内临时组成虚拟化研究与开发组织,极大地提高了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这大大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最后,经济全球化,企业竞争的白热化也是产品生命周期缩短的重要诱因。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内在地驱使其不断地革新技术、创新营销方式,以最短的时间占领国际市场。这一方面推动了消费者全球同步,另一方面反过来又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和管理进一步创新。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第一,促使企业生产走向柔性化传统的生产系统是一种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其特点是批量生产、批量销售,产品的生产周期长,产品样式标准划一,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与消费者消费同步化、个性化和超前化,需

6、求变化的周期大大缩短,这就使产品生命周期也趋于缩短。这就需要变革传统生产模式,以适应新的形势。使“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和服务成为可能,于是信息技术渗透下的新的生产模式柔性制造系统FMS应运而生。这种生产系统就是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 、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AM等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从市场分析、产品设计、生产计划与加工、质量保证和监测等全过程实施信息化和智能化。尤其是全球性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的实现,使企业更能克服空间限制,可以在全球任何地方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产品信息、订货、设计,进行生产控制、产品调度和销

7、售,实现全球性快速生产和服务。第二,引发企业营销理念、方式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对制造业营销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使企业营销经理们无法有效识别产品真正在市场中位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也无法预测何时进入下一阶段,因而对市场营销战略及其调整增加了难度,使其可操作性大打折扣。其次,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以及新产品的不断上市,一个企业如何持久地拥有足够多的顾客就成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关键,这就对企业传统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提出了挑战。一方面,企业更加重视关系营销,从以产品为导向转为以顾客为导向,更加重视企业与顾客关系,致力于延长客户生命周期,由此产生“客户关系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企业更

8、加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全球化的趋势,大力发展网络营销方式。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和因特网技术,市场信息准确、实时、连续地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相互交流,并适时反馈给企业,以保证向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这不仅大大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间供应链的距离,甚至无需中间商的参与,从而减少了营销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从而大大延长了营销时间,相对延长了产品生命周期。反之,如果不抓住这种机会,产品进入市场缓慢则会导致产品很快被市场淘汰出局,企业丧失商机。第三,导致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更加扁平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直线式的结构,管理呈现出垂直性。机构臃肿、冗员多、

9、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迟缓等弊端,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周期太长,不能适应产品周期缩短的要求。出于对市场信息快速反应、加快企业推出新产品的时间,跨国企业都致力于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减弱甚至消除传统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信息流障碍。一方面,企业致力于取消企业组织结构的多级制,使企业组织扁平化;另一方面,虚拟企业、战略性伙伴、项目小组等新型组织形式纷纷出现,企业的组织更加灵活。这种组织革新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变化的灵敏性,有利于企业把不同国家、地区的现有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超越时空的网络化经营实体,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增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还借助计算

10、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分析、评价和传播,信息的交流呈现出互动性,纵向、横向沟通均非常容易,形成了一种扁平化的“动态网络”结构。第四,推动企业并购和战略联盟的发展近年来,技术突破和重大创新越来越依靠学科间和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了原先那种有明确边界的学科划分和产业部门。一个企业所具备的能力和资源极其有限,仅仅依靠自己内部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很难进行有效竞争。而且,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技术变得日益复杂,研究与开发费用也由于人工成本和资本成本的提高而大幅增加,这既增加了时间的紧迫性和风险,同时降低了大量研究与开发的潜在回报,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增长,通过在全球市场

11、上进行并购而获取外部专项资产或资源,乃至一个新的业务领域,以抢占知识源头,形成持续的技术开发能力,建立起速度优势就成为必然选择。但是,企业并购不够灵活,且并购后整合也需一段时间,难以应付需求格局变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所导致的许多问题。于是许多企业转而通过战略伙伴合作方式,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战略伙伴合作的好处包括:重要技术集中使用,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共享,东道国区位优势得到发挥。战略伙伴合作可以使企业获得补充性技术,降低成本和风险,创造新的溢出效应。在技术先进型行业,缔结战略伙伴关系的目的在于增强技术优势,加快发明速度,获取有形和无形资源,降低研究与开发的成本和风险。如果没有战略伙伴,跨国

12、公司将无法在全球进行产品开发、制造和研发。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统计,全球跨国企业间协议数由1990年的1760项增加到1995年的4600项,其中不包括战略研究与开发合作,而战略研究与开发合作从1991年的260个增加到1994年的600个。第五,促使企业的经营战略发生转变首先,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发生了变化: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区位选择已从“北美-西欧-发展中国家”的模式变为“北美-西欧、日本”及“北美、西欧、日本-发展中国家”并举的模式。这一方面是因为技术扩散与世界范围的消费偏好结合在一起,使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技术、产品创新的差距愈来愈小,地域因素也逐渐淡化,为占领对方市

13、场,延伸开发出的新产品生命周期,发达国家内部自!世纪)年代以来大幅增加产业内贸易、投资;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深地陷入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竞争发展中国家市场时意识到,只有顺应一国市场的需求,尽可能快地对当地市场做出反应,并且将创新产品向全球扩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次,企业的跨国经营战略也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跨国公司已从过去的国际型、多国型及全球型企业逐渐转变为跨国型企业。国际型企业遵循产品导向,把跨国贸易与投资作为剩余产品的出路;多国型企业则受外国环境影响的增加和来源于国外的销售和赢利重要性的增加,开始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国家市场需求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产品和经营方法;全球型企业则是

14、随着国际市场跨国公司数量的增加,竞争已具有全球性,迫使企业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开拓市场,赢得竞争优势。为应对21世纪更为激烈的竞争,如何构建持续的核心能力成为每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面对这种情形,跨国公司开始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型企业,即同等重视全球化与当地化两种趋势,寻求经营当地化与全球一体化之均衡,在维持它们的全球化效能的同时对当地的需要做出更为灵敏的反应。参考文献1 储祥银等译.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2 唐任伍.世界经济大趋势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王亮.关于提升企业效益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1,(15):104-105.4 张画眉.金融危机下存货管理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5 高够平.论如何做好企业的存货管理J.金山,2010,(10):79.6 刘雪琼.关于企业存货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报告(下半月),2011,(11):293.7 徐忠海.“从产品生命周期到客户关系生命周期企业营销理念的变化”J. 经济管理,2001矮化砧嫁接的苹果树树冠体积小于乔化砧嫁接的苹果树树冠体积,矮化砧苹果树单株产量低于乔化砧苹果树,所以,栽植矮化苹果树必须根据不同的矮化砧木和不同类型的短枝型品种适当加大栽培密度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