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025415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讲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对应学生用书P158)商鞅变法1变法背景(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且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武器。(2)具体原因: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秦孝公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商鞅的变法宣传和

2、改革精神。2变法内容措施内容影响以农求富废井田、开阡陌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统一度量衡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对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促进作用加强集权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的兵源得到保证普遍推行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订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确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思想控制

3、“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也压制了人民的思想,使我国文化典籍遭受重大损失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室居住;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增加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3变法评价(1)积极作用:政治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2)历史局限: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法严苛。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

4、清界限。4变法成功的原因(1)改革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符合秦国的实际情况。(3)法律一经制定就坚决实施。(4)秦孝公的鼎力支持。(重要因素)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背景(1)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2)社会矛盾:宗主督护制的实行和吏治混乱导致阶级矛盾尖锐。鲜卑贵族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北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起义,北魏统治面临危机。(3)个人因素:冯太后和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2改革内容概况时期措施内容作用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建立各种新制度推行均田制

5、与租调制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控制的土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经济设立三长制改宗主督护制为三长制,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加强了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整顿吏治制定了俸禄制度,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和发放北魏吏治有所好转后期孝文帝主持,重点推行汉化措施迁都洛阳公元495年正式迁都洛阳打击了保守势力;有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便于接受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促进了鲜卑贵族的封建化,巩固了北魏统治3.改革评价(1)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

6、,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商业活动日趋活跃。(2)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4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1)这一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实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更加丰富、发展了汉族文化。(2)从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为了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作出了贡献。(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孝文帝的汉化政策自觉顺应了历史

7、发展规律,值得肯定。(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5比较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事件项目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不同点目的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侧重点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侧重于富国强兵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受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王安石变法1历史背景(1)社会危机: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尖锐;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民族矛盾尖锐。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宋初集权导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造成并加剧

8、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农民反抗斗争不断,财政入不敷出。(2)有利条件:庆历新政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2变法内容项目领域 措施内容作用经济上富国之法(改变积贫局面)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抗灾募役(免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

9、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人民的负担项目领域 措施内容作用军事上强兵之法 (改变积弱局面)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实行连坐法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保马法鼓励百姓养马节约了政府开支,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将兵法在各路设“将”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武器的产量、质量提高政治上取士之法 (培养变法人才)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改革进士科;设明法科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整顿太学编纂教科书,太学生成绩优异者直接为官,设专门学校唯才用人重改革、破成规3改革评价(1)历史作用:积贫局面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

10、积弱局面的改善: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2)历史教训: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转移。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魅力。4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1)从背景看: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面临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和边患危机的情况下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2)从内容看:主要是调节农民、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再分配。(3)从措施和结果看: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因此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大地主、大官僚的反

11、对之下,新法很快被废除。(4)从性质看: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5)从目的看: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6)综合来看:这场变法在当时取得一定成效。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局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对应学生用书P161)1(10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也最有争议的举措就是迁都和汉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与宗室重臣的交流中,孝文帝将他迁都的本意说得十分明白,平城“虽富有四海”,但只是“用武之地”,很难“移风易俗”。迁都后又说:“若

12、永居恒北,值不好文之主,卿等子孙不免面墙也。”同时孝文帝明确地认识到只有迁都于“王里”洛阳,才能“光宅中原”。迁都后,他接二连三地南征萧齐,虽然连遭失败,然而他的“期於混一”的壮志,直到临终前仍念念于怀。摘编自尚志迈也谈魏孝文帝拓跋宏的迁都材料二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这充分表现在他对陆叡的谈话中:“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

13、了永生。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迁都的意图。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分析,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分)(2)据材料二,阐释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5分)解析:第(1)问,“意图”据材料一的相关信息“移风易俗”“光宅中原”等逐层概括即可。“激发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因素”则需要根据设问要求结合材料一、二中孝文帝与大臣的对话来分析。第(2)问,从对鲜卑族自身发展、对隋唐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等方面综合分析影响。分析孝文帝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

14、因需要综合材料,抓住核心内容,既要从共性的原因上分析,也要有孝文帝自身的特点。答案:(1)意图:实现统一大业;减少改革阻力,革除鲜卑旧俗;巩固北魏王朝统治。主要因素:关注鲜卑族长远利益;认识到汉文化的优越性。(2)历史影响:推动北方民族的交融;为隋唐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基础;促进整个中华文明的进步。主要原因:善于学习先进文化;坚定改革的决心。2(10分)(2019南京调研)家庭制度改革是商鞅变法中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秦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摘编自张荫麟中国史纲材料二秦是个体小家庭定型化时期,所谓定型化是指它不仅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亲属集团,而且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细胞;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在一起,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以一对夫妻为核心的小家庭,男耕女织,构成相互提携力最顽强的小圈子,家庭成员间在生产劳动中彼此毫不攀比,生产积极性高涨,父子戮力,相忍饥寒,朝夕艰苦从事。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良好民风的形成与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