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二第八单元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0252519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二第八单元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二第八单元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二第八单元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二第八单元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二第八单元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二第八单元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讲义:模块二第八单元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正确认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不平衡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向西方化发展,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变化区域不平衡,东南沿海和城市发生重大变化,而广大农村受封建思想影响,变化不大。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结构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逐步转型。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汇扑面而来,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冲击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的社会生活和习俗,在力度和深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

2、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新中国改革开放前的衣食住行和生活时尚体现出统一性的特点,受政治生活影响较大;改革开放后,生活时尚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受经济发展和外来文化影响较大。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中国的交通与通信在近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西方先进的交通、通信方式的传入,中国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先进的事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交通、通

3、讯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通讯网络。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1)各种媒介都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并且共同向上发展。(2)互联网的普及不但没有削弱其他媒介的地位,反而出现同时向上发展的趋势。实际上,传统的媒介纷纷通过网络来获得读者和观众,许多有实力的传统媒介机构都建有自己的网站,争夺网络媒介的一席之地。(3)各种媒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相互不能完全取代。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近代以来主要是报刊,现代社会主要是互联网。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便捷地获取信息,

4、生活方式随之改变。近代报刊以丰富的内容,及时传递时事信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11929年1月1日,政府下令:旧历年各政府机关禁止放假过年,年假只在元旦时放政府公务员春节不放假,学生也是如此。公务员和学生如要回家过“团圆年”,大多选择在元旦。这表明()A临时政府倡导移风易俗B国民政府意图破旧立新C洋节盛行冲击传统文化 D政府法令体现民众意愿解析:选B对元旦和春节的态度,说明国民政府学习西方的历法,意图破旧立新,故B项正确。2.如图是1911年2月5日法国小日报刊登的石印画,再现了

5、当时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该画反映出()A剪辫易服已成为当时全国的共识B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已被推翻C民国政府剪辫易服法令得到贯彻D中国社会习俗呈现新旧杂糅特征解析:选D石印画反映的是一些中国人当众剪掉长辫的场景,并非社会共识,排除A项,选D项;由时间来看,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故排除B、C两项。3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解析:选A材料中反映了当时仍是旧式婚姻占据主导,这说明习俗的

6、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流行是因为多数人对传统的坚守,B、C、D三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旧式婚礼复杂铺张,新式婚礼简便节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4“上海公共租界街市之繁盛,以南京路至江西路转角处为最,自晨七时至晚七时,各车往来,不绝于道,约计其数,则电车450次,汽车900次,马车1 000次,黄包车18 000次,独轮车1 000次。”材料表明,上海城市交通()A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B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率先引进了近代交通工具 D呈现新旧并存的显著特征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可知当时上海既有电车、汽车也有马车和黄包车、独轮车等,说明当时交通工具新旧并存的特点,故D项正确。5清末戏子

7、杨月楼与富家女子私定婚姻,但是女方家庭从中作梗,利用官府势力将杨月楼打入大牢。申报自报道该案起就把处理该案的县令作为抨击对象,批评他无理无据乱判案,从而引起了社会较大反响。这主要说明申报()A注重重大新闻报道的连续性B以维护民众利益为办报宗旨C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D发挥了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申报对当时事件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对县令判案的关注,主要说明了申报发挥了舆论监督司法的作用,故D项正确。史料一古都北京步入民国时期第一个鲜明的标志,就是废除帝王纪年,改用世界通行的公历。新年伊始,依公历确立元旦,“双十节”为全国国庆日,但是双节的庆典主要流行于政界,一般民间较为冷漠。传统的

8、春节与中秋节盛况依旧。传统色彩浓郁的京都庙会,在日益发达的商业网络中,仍有一席之地。许多新式商场相继兴建,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纷纷崛起。民国初年,已经出现新式婚礼,北京俗称“文明结婚”典礼仪式简单,证婚人宣布结婚者姓名,新人相对三鞠躬,交换饰物,证婚人致词颁发证书,新婚夫妇向来宾鞠躬,礼成。旧式婚礼仍然保持着强大惯力,在民间流行。习五一著民国时期北京社会风俗的变迁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民国初期北京社会风俗演变特点。抓住史料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新式”“旧式”两词体会史料内涵。据可知新旧习俗并存。史料二反映了天津开埠后,社会风气由“扬气”变为“洋气”,体现了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据可知随着

9、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西化、“洋气”了。史论形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史料二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

10、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主题二走向近代化的“桥梁”和传递信息的“利器”近现代交通、通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史料一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贷款建筑的铁路占40%,中国人自建的铁路仅1 200公里,只占14%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运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

11、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周积明最初的纪年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特点。史料由第二个省略号分层,分别讲了中国铁路修建的特点、作用。由可知帝国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由可知铁路建设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以深刻的影响。史料二从通讯、交通、服饰的角度,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融入世界,日益缩小与世界的差距。由可知,电话的广泛使用,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往;汽车成为代步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史论形成全面理解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12、(1)特点: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成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经济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3)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消极方面: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史料二

13、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至国际品牌,成了众多服饰厂家的经营诉求。世界服装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也得到更多体现。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1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史料当时一般人都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代表着社会进步的方向;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愚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否则,谁就是保守、顽固之徒。王文泉等中国近代史探究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新变

14、化及原因。提示新变化: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为时尚。原因: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深受西方的影响,发生了重大变化。2中国近代交通的发展史料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开办年国别公司船只(艘)吨位1875中国招商局45 8601887英国太谷、怡和713 9221898日本大阪46 5811899德国瑞记、美最时55 743探究根据史料概括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提示特点:列强在中国轮船航运业占据优势,英国居于首位;中国近代航运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成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打开中国大门;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沿海沿江交通;洋务运动的推动。 一、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化的原因及认识1.原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