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精练:课时检测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100252436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精练:课时检测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精练:课时检测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精练:课时检测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精练:课时检测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精练:课时检测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精练:课时检测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新一线大一轮专题江苏专用精练:课时检测十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检测(十二)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9苏州调研)“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苏联政府除了此前已下达的在武器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的命令外,现又下达新命令拆除您所称为进攻性的武器,并将它们包装运回苏联。”对于赫鲁晓夫的这封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该信书写于20世纪60年代末“进攻性武器”当中包含核武器信中的“命令”使加勒比海地区重归平静信中所持的理智和克制态度值得后世借鉴A BC D解析:选A材料所述危机是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于1962年,并非是20世纪60年代末,故错误;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

2、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故正确;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故正确;材料中“我非常理解您以及美国人民对于您所称为进攻性武器所感到的忧虑,这的确是一种可怕的武器”反映了理智和克制态度,故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2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解析:选D马歇尔计划削弱了欧洲倒向苏联的趋势,客观上推动了西欧依附美国,东欧依附苏联

3、,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故D项正确。3(2018苏北四市一模)“这一事件向超级大国提出了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一个国家如何去使另一个国家相信,它在推行它的计划的时候不会走得太远;它的敌手如何才能确信,由于害怕爆发核战争,对方的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一种吓唬人的行为?”材料中“事件”()A造成德国分裂 B标志两极格局形成C引发朝鲜战争 D反映两大阵营对峙解析:选D材料中的事件是指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德国分裂是在1949年,标志两极格局形成是指1955年华约的成立,朝鲜战争时间是1950年到1953年,故A、B、C三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反映了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故D项正确。4“这是一项举世无双的奇

4、怪工程,它预定长度达164公里,蜿蜒于街道、住宅区、花园、树林、河流之间,行经之处,除了留下过境站的出口外,其他地方一律要封住。”材料中“它”的建成()A形成了朝鲜半岛的敌对状态B导致了德国开始走向分裂C标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D预示着世界局势紧张加剧解析:选D这项工程是柏林墙,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故A项错误;柏林墙是在德国分裂之后才建立的,故B项错误;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是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为标志的,故C项错误;柏林墙的两端分别是资本主义阵营的联邦德国和社会主义阵营的民主德国,故柏林墙的建立反映出美苏两极对峙的紧张局面,故D项正确。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著名外交家乔治凯南

5、说:“我们坚持采取欧洲联合的方式,是希望促使欧洲人以欧洲大家庭一员而非民族主义者的方式思考欧洲面临的经济问题。”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A出于美国对苏冷战需要的考虑B对欧共体的作用估计过高C加剧了西欧社会的分裂与对抗D侵犯了欧洲民族国家的主权解析:选A乔治凯南的这一观点是希望推动欧洲的联合,加强欧洲的一体化,从而增强与苏联对峙的实力,故A项正确。6朝鲜战争爆发伊始,美法均提出武装西德的计划。1952年欧洲六国还决定签订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但随着苏联在朝鲜战争后外交政策的转变和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法国国民议会最终否决了该条约。由此可知()A世界局势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B欧洲的防务计划受挫促使北约建立C

6、法国实行不结盟政策以维护独立D欧洲国家的联合从军事领域开始解析:选A题干提及朝鲜战争爆发伊始,美法主张武装西德,随着苏联在朝鲜战争后外交政策的转变和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法国国民议会最终否决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推知世界局势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故A项正确。7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战后美德关系的变化C东西方两大阵营关系的缓和D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联邦德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主动调整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打破了美国对西欧国家外交的限制,体现了随着联

7、邦德国经济的发展,外交政策转向维护本国利益而不是唯美国马首是瞻,故A项正确。8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然后确定援助份额。苏联则反对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援助。由此可知()A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B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C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D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解析:选C美苏的分歧在于双方立场的不同,美国认为满足自身要求才给予援助,苏联认为要按照自己的要求提供援助,其出发点在于认为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会损害这些国

8、家的主权和独立,故C项正确。9(2019常州一中期初)1960年,法国冲破美国阻挠,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声明退出“北约”。70年代,德国勇敢迈出一步,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新东方政策。日本20世纪70年代开始与美国贸易摩擦不断。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A两极格局时代结束 B美日两国关系破裂C资本主义阵营趋向瓦解 D多极化趋势出现解析:选D根据题干可以看出,法国和日本与美国关系的变化,德国推行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的新东方政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故D项正确。10如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

9、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解析:选A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联合国成员国中亚非成员国的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A项正确;图片未涉及欧共体成员的变化趋势,B项错误;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是经济组织,排除C项;图片没有体现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情况,D项错误。11(2019徐州检测)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和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参加布雷顿森林体系B接受马歇尔计划C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解析:选D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力量增强,开始走向联合,逐

10、渐要摆脱美国控制,1951年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就是其表现,D项符合题意。12(2019扬州中学质检)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是著名的“冷战斗士”,20世纪50年代任副总统期间,竭力提倡全球干涉政策。但是70年代担任总统后,他却在国会说,“美国不能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尼克松外交态度的转变折射了()美国相对衰弱苏联改革成功欧洲、日本复兴第三世界兴起A BC D解析:选C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西欧的崛起、日本的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使美国势力相对衰弱,导致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外交态度的转变,故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没有取得成功,故排除。所以答案选C项。

11、13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解析:选B由材料“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故选B项。142017年12月18日,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是企图侵蚀美国安全和繁荣的“修正主义国家”。该报告反映出()A美国是维护多极化的主要力量B美国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D美国的冷战

12、思维和霸权主义解析:选D美国把中国和俄罗斯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这是美国冷战思维和霸权主义的表现,故D项正确。15(2019宿迁调研)剑桥美国史写道:“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A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B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C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D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解析:选C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一些地区间的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引发了局部的战争,导致世界局势动

13、荡,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2016江苏高考)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

14、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凯南“长电报”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2)据材料二,概括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4分)(3)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

15、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概括。第二小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等角度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美国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概括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他们从未考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美国必须把对付苏联放在美国对外政策的首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等归纳。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