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24390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1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景观与绿化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环境设计 作者单位: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建筑设计分院 姓 名:朱海华 邮 编:730030 联系电话:13399318961 提要:通过高速公路景观绿化与环境设计,不仅可以改善沿线的自 然和生态环境,丰富沿线的景观,而且可以消除或减轻驾驶人员的疲 劳,大大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高速公路 环境设计 景观 建筑 地域文化 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与环境设计, 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 分。不仅要充分考虑平、纵、横断面的结合,而且还要考虑高速公路 如何与自然环境协调融合,不仅要考虑到线形的美观,同时,还要考 虑到驾乘人员心理和视觉的感观要求。通过精心设

2、计,精心施工,使 高速公路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据有关资料表明,良好的景观设计, 不仅可以改善沿线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丰富沿线的景观,充分挖掘旅 游潜力,而且可以消除或减轻驾驶人员的疲劳,大大地减少交通事故 的发生。 在我国,高速公路的环境设计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有的环 境设计大多局限于植树、种草,对于些重要地段虽提出了一些景观 方面的设计要求,但都没有进行详细的景观设计。 2 在“宝天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中,强调道路与自然、人 文、经济环境的相互协调,必须能尊重自然、反映区域历史发展脉 络、符合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宏观要求。基于此,在充分研究项 目所在地区自然、人文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

3、,归纳出本项目景 观设计的难点有下述几项,须在下一步景观设计中给与充分重视。 (1) 路线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景观敏感区关系密切,必须充分 考虑项目建设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和谐统一,将影响降至最低; (2) 路线沿线自然环境优美,受人为干扰不明显,项目的建设(尤 其是高填深挖、工程取弃土等行为)会对自然环境产生较明显的负 面影响,应采取“生态性”的方式建设公路,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 续发展; (3) 本项目南线方案将是一条高水平的“旅游路” ,如何采取多方 位、多渠道的信息传达系统向游客提供沿线景观的综合信息,真正 体现本路“旅游路” 、 “科技路”的定位,是下一阶段景观设计的考 虑的重点之一;

4、 (4) 项目所在地,羲皇故里天水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 一,同时兼备伏羲文化、大地湾原始部落文化、秦早期文化、石窟 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等五大历史文化, 构成了天水丰富的历史文 化渊源,历史文化积淀浑厚悠远,景观设计如何尽可能体现当地的 “人文性” ; (5) 当地自然生态系统经长时间演替,物种多样,生态系统已趋于 稳定,尽管抗干扰能力较强,但对强势外来植物种可能造成的“物 种入侵”仍是公路绿化不可忽视的问题。 结合公路环境特点、工程特点、构造物分布与选形、路基断面 3 景观绿化工程设计内容 互通立交景观绿化设计 隧道出入口景观绿化设计 观景台景观设计 综合景观标志信息系统设计 服务附属

5、设施景观绿化设计 隔离栅及内侧景观绿化设计 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设计 路基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设计 取弃土场植被恢复防护工程设计 桥头锥坡景观绿化工程设计 布设形式及景观规划定位等因素,初步确定如下景观绿化工程设计 内容: 以互通式立交及高速公路附属设施景观绿化及环境设计为例: 1、互通立交区作为高速公路景观框架体系的重要节点,具有很 强的标志性及关联性,同时由于其所占有的土地面积相对集中,与线 性的路段景观相比,对于景观方案的布置、实施有着先天的优越性, 是景观设计考虑的重点。 立交绿化景观设计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 从最初的模仿到现在 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从完全图案式的布置到模拟自然与图案的结合,

6、 再走向以自然为主、部分地结合功能方面的要求,少量地运用规则式 4 的布局,无不反映出这一变化与民族的审美情趣一致性的特点。立体 交叉道路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城市或城郊人工景观, 采用哪种形式的 布局,是由其规模大小和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如何运用绿化 的手段使这一景观发挥最大的效应,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的。 互通立交的设计拟确定“人文”与“生态”两条主线,以期达到 充分与当地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共存共生、 融为一体的最终 目的,基于此提出以下设计思路: 突出体现历史人文色彩,依据景观分段,通过植物造景手法使 五处互通分别融入天水市五大文化类型(大地湾文化、伏羲文化、 秦早期文化、三

7、国文化、石窟艺术文化) ,并尽量与周围的环境氛 围相协调,体现互通的特色。构筑有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浓厚、自 然景观与人文历史景观和谐共生的互通景观。 (1) 石门互通立交 a.现状分析:由石门互通经燕子关向西北方向不远处,就是天水 市一重要人文历史景点牧马滩, 传说当年秦国先人在此地为周天子 牧马,并奠定了初期的发展基础,拥有“牧马兴秦”历史文化氛围; 互通区周围有植被覆盖率很高的山体,党川河由互通区蜿蜒流过,周 围零星分布有小面积农田;植被丰富;临林场、村庄。互通区内有缓 坡,有丰富的自然植被。 b.设计主题: “牧马兴秦”表现秦早期文化。 c.方案说明:从历史文化设计:引用地域历史典故,借

8、助“踏花归 去马蹄香”的诗画典故,以马蹄代马,以“D”字形的花坛代表马蹄, 点落于互通内,如万马奔腾而过的足迹。自然环境设计方面,以互通 区内原有等高线为基础做微地形处理, 植物种植时以模拟自然生态群 5 落为主, “D”形花坛用当地自然石材砌造,中间种植花期长花色艳 丽的当地花灌木。 (2) 麦积山互通立交 a.现状分析:麦积山互通处于本项目终点段,周围是景观视觉 线条粗狂的黄土丘陵区,植被稀少,以农田为主,互通区内有一河 流颖川河通过,水量较小但河床较宽。 b.设计主题: “丝路明珠” 、 “麦积烟雨” 表现丝绸之路文化 和“麦积山石窟”文化。 c.方案说明:麦积山因其顶部略呈圆锥形,犹如

9、农村收割后的麦 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麦积烟雨“自古以来被列为“秦州八景“ 之首。麦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第四大石窟,历经 10 几个朝代、跨越 1500 年间的塑像 7200 余尊, 太平广记载: “其青云之半,峭壁 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天力,疑是神工” 。方案从上述背 景资料出发,用麦穗图案寓意“麦积山“名字的由来,“麦“也是丰收的 象征,构成“欢快、庆丰收“的美好景象。立交所处区域地形较为平坦, 此合同位于项目段终点,接近城市区,设计方案采用规则式造型与自 然式栽植相结合的手法,乔灌草合理搭配种植,平面造型优美,立面 植物景观空间层次丰富,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2、在高速

10、公路沿线的附属设施景观绿化设计中,主要是包括服 务区、收费站、隧道管理所、管养护中心等 。这些附属设施既是沿 线地区的服务窗口,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沿线附 属设施的景观设计也需要综合考虑。近几年,随着高速公路投资和管 理体制的改革,高速公路附属设施集服务、休息、娱乐于一体,呈现 6 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高速公路 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要满足行车 需要和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多重要求,同时要具有亲切感,要表现 出地域特点等。尤其是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中。 (1) 功能区划:利用植物的栽植手段达到进行“动静”分区的 目的,将不同的功能区通过合理的交通流线组织起来,同时,在林 区设置上

11、述设施时,场地的布置结合环境及地形、地貌情况灵活布 置,避免通常那种呆板生硬的规则式几何布局形式。 (2) 生态型停车场:停车场选用可植草绿化的“生态型”停车 场,不宜采用完全硬质地面处理的停车场,并且各停车位之间宜留 出栽植遮荫乔木的位置,降低夏日停车场的地表温度。 (3) 休息设施(亭架、桌凳) :体量不宜过大,建筑材料可以就 地取材或仿木材材质, 体现一种质朴的野趣, 与建筑的风格相协调。 (4) 景观小品等(花钵、园灯、垃圾桶、置石等) :景观小品(如 花钵、垃圾桶)的造型建议采用当地曾发掘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彩陶 的造型和装饰图案,体现地方文化特色。 7 兰临高速公路太石服务区, 占地

12、450 亩, 保留原有场地中的湖泊, (上图:兰临高速公路太石服务区总平面图) 在对太石服务区的室外环境设计时,充分利用台地、坡地,构造 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在服务区的室外环境设计中,既要 考虑景观设计符合功能的要求,同时也要具有较强的美观情趣。 公路景观是由路内景观(包括公路线形、工程构造物景观造型、 公路绿化、房建设施景观造型等)与路外景观(主要指公路使用者视 线可及范围内的有价值的景观,如田园、村庄、河流、山川、植被等 等)构成的综合景观体系。科学合理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案仅仅是在路 域范围内完成了景观再造的前期准备工作, 而对于路外景观对公路整 体景观的影响却因产权与管辖范围等因素的制约未能较详细地考虑, 进而影响了公路整体景观的质量。 综合“宝天高速公路”及我省多条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与环境设 8 计,建议当地政府部门,结合道路线路走向及总体道路环境设计、景 观规划布局,开展沿线景观环境的综合规划与治理工作,尽可能将路 线视线可及区域内的有碍观瞻、 形象不协调的景观, 采用对景、 夹景、 主景、配景等造景手法予以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