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上传人:jw****88 文档编号:100229850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翻转课堂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取氧气课题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学校:肇庆市颂德 姓名:冯华福 授课班级:八(8)班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认识氧气制取选择仪器装置,收集、检验方法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指导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思考交流”、“合作释疑”、“课堂检测”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总结和迁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启发学生思维。二、重点、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选择及其操作方法。三、学情分析1、学

2、生对学科知识体系的认识:学生已经完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空气、氧气等模块的学习,初步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同时也基本具备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本节课只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这一部分的内容。2、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认识:学生已在网上学习任务单中学习了4个任务:微课程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视频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测试题10道选择题;3道讨论题,已经对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有了大致的认识和掌握,而对化学实验的学习还刚起步,他们对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注意事项等还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四、教学策略(如采用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哪些素养)通过观看视频,学习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

3、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观察的能力。用练习本画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展示学习成果”,通过组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组装完装置后由其他学生进行找碴,培养学生观察和质疑的能力。“合作释疑”,通过教师指导,让学生学会探索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学生归纳,让学生掌握归纳总结知识,形成思维导图的能力。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变)一次备课:发布网上任务二次备课:根据网前任务反馈情况,设计课堂探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网上自主学习网 上 发 布 任 务任务一:预习课本P38-P39、P45-P4

4、6,观看制取氧气微课、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任务二:观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视频,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任务三、学生网上讨论和交流。【观看视频】认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认识实验使用的仪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了解如何组装装置?(要求用练习本画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小组课堂上展示;连接仪器组装置。【归纳总结】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上课时小组讨论回答) 【问题思考】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内的导管稍微伸出胶塞即可,为什么?为什么导管口一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收集?为什么要先把导管撤出水面,再离后熄?任务四、达标测试学生通过观

5、看视频微课,了解学习新课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达标测试,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让老师掌握学生学习的难点。课堂合作探究就位与展示【知识回顾】1.统计微课的观看率、讨论题的完成率和测试题的完成率。2.分享学习体会从网上学习系统中截取学生的学习心得体会进行交流。3.达标测试数据统计,为下一环节“合作释疑”做铺垫。【展示成果】(学生分组上讲台板书展示)(每一环节的活动都会打分数进行小组评价)1、通过观看视频,认识实验使用的仪器,了解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作用?认识组装装置顺序。活动形式:找一个小组派2名学生到讲台分享他们课前通过观看视频和微课所总结出的

6、实验装置图。(课前要求学生把装置图画在白纸上)找2个小组各派2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实验装置的组装,组装完后由其他同学进行找碴,发现并纠正错误。2、归纳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活动形式:学生展示课前学习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质疑,同组的同学进行解答。【演示实验】老师操作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全全过程。(也可以视频展示,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操作的注意事项 )3、思考问题:(小组讨论,由学生出题,学生点名回答,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不能回答时,老师点评)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内的导管稍微伸出胶塞即可,为什么?为什么导管口一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收集?为什么要先把导管撤出水面,再离后

7、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表扬做的好的学生,同时批评做的不好的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用练习本画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学习和质疑的能力。通过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答疑与解惑把学生网上达标测试做得不理想的题目提取出来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分析突破。(让前置学习中做错的学生进行分析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答)在这一环节中,特意找课前做错的学生进行回答,以达到教学反馈和关注学困生学习的目的。运用与提升通过课堂达标测试的形式进行运用和提升通过检测,实行教学反馈课堂小结1、这节课后你知道了什么(知识点)? (学生

8、归纳分享,把学到的知识提炼出思维导图。)2、除了知识点还有其他什么收获吗?(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通过学生的分享,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六、板书设计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反应物的状态二、制取氧气的装置反应的条件发生装置气体的水溶性气体的密度收集装置三、实验操作步骤和记忆方法: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法:“茶庄定点收利息”七、教学反思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推送学习的任务,如微课、实验视频、讨论、达标测试等内容,让学生在家里通过计算机网上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

9、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发布的任务务必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任务不能太多,要兼顾其他学科。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教师能够及时地通过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但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思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异较大,有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但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在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无法依时完成任务,如学生在完成我推送的关于氧气的制取相关任务,八(8)班视频的观看率只有77%,讨论题和测

10、试题的完成率只有不到85%,讨论题很多学生知识乱答或直接从网上复制粘贴,自主学习效果较差,可能最终会导致学生分化现象。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组装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的能力。组装完装置后,由其他同学进行找碴,发现并纠正错误,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学生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本节课让学生讨论的时间不是很多,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学生讨论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环节来加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和作答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因为学生要提问必须要先思考。课堂上不能兼

11、顾学困生,上台展示和发言的基本上是学习积极,成绩优异的学生,如何调动学困生的参与度,也是我对翻转课堂教学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3、教学理念的转变,让老师成为课堂的导演翻转课堂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创新的成果,知识的学习前置,知识的内化则在课堂。这种教学理念对解决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够在课前完成实验相关知识的学习,就会减少教师实验过程中讲授时间,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和实验探究的时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学科素养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但在教学中存在一个问题:前置学习中学生已经观看了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视频,在课堂教学中是否仍然需要老师演示实验呢?如果演示就失去了学生前置学习的意义,但不演示不强调,学生不能掌握实验操作的要点,遗忘比较快,毕竟化学课缺少了化学实验,就很难体现出化学素养的培养,如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要规范,操作的文字表达必须要标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气密性的检查,氧气验满等方面都没有用标准的文字展示出来,也没有重点突出排水法收集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导气管的不同。总地来说,翻转课堂的公开课要做到:老师讲少一点,学生讨论多一点和上课的内容少一点,课堂呈现的内容丰富一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