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216900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资料(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文献检索与分析方法,一、文献来源,1、书籍 专著:就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问题系统全面地论述,多是作者多年研究的结果,有较高的学术水准。 论文集:某位专家或众多专家的学术论文,论题集中,观点各异,信息量大。 教科书:阐述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科研成果和有待讨论的问题等,教科书追求学术上的稳定性,名词术语规范,结构系统严谨,叙述概括,可读性强。 资料性工具书:就某一学科有关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方法与结论以及各种争论观点作广泛客观的阐述,不涉及作者本人的见解,类型分明,叙述简练,小型实用,查阅方便,如管理学大辞典、中国百科全书等。 科普读物:面向广大群众的以普及管理科学知识为宗旨的通俗读物,提供实

2、用类信息。,2、报纸 报纸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信息量大而快,但材料分散,不系统,纸质不易保存,但很多报纸都出了电子版,检索已经比过去方便了很多。专业性报纸常常开设理论专版或专栏,这些文献往往属于学术性作品,是值得管理研究人员仔细阅读的。 3、管理期刊 学术期刊:反映管理理论研究的动态与成果,如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管理评论、中国软科学、经济管理、管理学报、管理现代化、中国管理科学、科研管理、会计研究、中国行政管理、中国社会保障、中国图书馆学报等,以及各高校学报的哲学社会科学版。 情报性期刊:文摘及复印资料,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选的复印报刊资料(月刊),并附有一定时期内主要论文的编目

3、索引,可以帮助研究者及时掌握某一特定课题的文献概况。再如管理科学文摘、管理学卡片等。 事业性期刊:地区和领域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前者如华东经济管理、上海管理科学等,后者如冶金经济与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等,介绍各级各类或各地区管理的发展情况和改革实践。 普及通俗性期刊:面向普通读者及管理实践者介绍管理新思维、新观点、管理理论与方法,如企业管理、管理评论等,实践性较强。,4、管理档案 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重要事件、学科进展与各项统计资料的信息密集性工具书,分综合性和专业性两种,如中国经济年鉴,以条目形式分门别类地概括了各个年度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成就、法规、统计资料及重大事件,是管理研究的重要工具

4、书。 学术会议文献:学术会议报告、纪要与提交会议的论文,能反映出一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动向与成果,代表国内外管理研究的发展水平,是研究者的重要资料来源,应该注意搜集。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进行专题研究后为取得某种学位而撰写并提交的科学论文,带有一定的独创性,一般选题论证充分,文献综述全面,探讨问题比较专深。学位论文多数不公开发表,由研究生招收单位保存,北京图书馆、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和社会科学研究所分别负责收藏各个级别的学位论文, PQDD博硕士论文库。,二、检索途径,1、馆藏图书 : 2、学术期刊 : 脑子里经常装着自己的课题或论文,一有时间就去浏览最新期刊的目录,看是否有与自己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章,

5、并从中汲取研究的养料。 进入CSSCI的期刊值得花费时间去看 。 人大出版的复印报刊资料也是研究人员经常关注的期刊 。 综述性文章是研究必看的文章,这些文章的标题往往表述为:“评述”、“综述”、“评介”、“新进展”、“述评”等 。,3、索引与摘要: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国外Index 与Abstracts 4、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摘要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专题数据库。 5、网络资源:常用的搜索引擎:, , , ,管理研究方法论,7,与物流领域相关的期刊,国内: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评论,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系统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南开管理评论 国际:Management Scienc

6、e, Operations Research,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s Research, Computers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Emerald 数据库物流系列刊物,,三、检索方法,1、顺查法:从最早开始某项研究按照时间顺序或研究进展查寻到现在的研究状态,多用于比较成熟的研究,特点是能比较全面地把握研究脉络,对该项研究能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2、逆查法:从近

7、年的检索工具查起,逐年回溯过去的文献,直到满足需要为止,多用于新课题研究的文献搜集。,抽查法:选择某课题领域发展迅速、研究成果较多的时期进行重点检索,以节省时间。多用于时间紧张的小型项目研究,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 追溯法:利用综述或已掌握文献所附的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目录作为线索,逐一追查原文,再从这些原文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检,产生滚雪球效果。多用于没有合适的检索工具,或检索工具不齐全的情况,缺点是易受原文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和主观随意性的影响,且比较杂乱,缺乏时代特点。,注意: 一手资料与二手资料的区别,四、文献分析的目的与作用,1、文献分析的目的 彰显对某一知识体系的熟

8、悉程度,使他人能够对研究者的专业能力与知识背景做出判断,以取得他人的信任,说服读者。 显示过去的研究路线以及正在进行的研究与以往研究工作的关联性,找有价值的主题。 整合并摘要某个领域内已知的研究成果,使人们认识到未来可能出现的研究方向,找“巨人的肩膀”。 向他人学习并刺激新观念的产生,指出盲点。,2、文献分析的作用 防止盲目的重复研究; 识别本领域研究前沿,弄清自己研究在什么层面上有所贡献; 构思论证主体的理论框架、论证技术及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 弄清前人对该主题研究的观点或解释 。,五、文献分析的方法与策略,1、分析方法:,2、分析策略,比较和对照与课题相关的各种理论的观点按学派整理; 展现

9、课题研究时如何随时间而变化深入的按时间整理; 描述研究发展的趋势按脉络整理; 鉴别研究发现的差异或矛盾,并对此进行可能的解释按学术争论整理; 确定贯穿整篇的主题按主题整理。 当你按照这样进行文献回顾时,你已经在为这个真实领域做贡献,事实上,有贡献的文献回顾经常直接发表(文献综述)。,3、应注意与避免的问题,注意: 完整性(exhaustive)、代表性(representative)与相关性(relevant) 初期重广度,中期重深度,后期重评论与检验。 处理好浏览(阅读摘要与结论)、泛读(了解主要贡献,可能直接引用的地方要读懂原意)与精读(仔细、反复读懂全文)的关系。,2、应避免,大量罗列堆

10、砌文章,讲义式地将研究课题的理论与学派简单地陈述。 轻易放弃批判的权力,但不滥用批判权力,不轻率设靶,如实描述前人的贡献,批评前人的不足或错误要慎重。 回避和放弃研究冲突,冲突、矛盾、争论点可能就是创新的来源。 未能准确地叙述他人在理论和经验研究上的贡献(片面理解、断章取义),尤其是外文。机会性分析。,含糊不清,注明文献来源与出处 未能引证最关键的文献,即代表性的学者、著名刊物、有影响的文献。 文献回顾与拟进行的研究关系不大,如研究课题为“山西房地产企业营销策略研究”,但文献仅仅分析营销策略方面。 引证文献学术性较差,不适合支持严谨的学术研究。如南方窗、今晚报上的资料。,六、文献综述,1、文献

11、综述:以清楚的、合乎逻辑的方式阐述迄今为止完成的相关研究成果。 2、目的 研究者需要回答一系列的问题:此类研究别人是否已经做过?做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做的?自己要做的工作同其他人有什么区别?是否对现有的文献有所贡献? 研究人员如果能够回答这些问题,他才能说对于所研究问题的领域是了解的。除此之外,通过文献回顾这一过程,研究者才能更好地证明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有价值的。,3、文献综述的写作,不能一味告诉别人,我读了什么,反对述而不评,必须说明研究者对研究状况的见解,并使之成为自己更广泛或深入研究的导引。 选择与问题有直接关系的研究; 把各个研究的结果放在一起,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清楚,不要只提供一段综

12、合性的概要; 有些结论是相矛盾的,要仔细检查它们的不同点,尽可能对它们做出解释; 尽管要适当地引用文献资料,但不要把文献综述搞成引证材料的罗列; 以令人信服并符合逻辑的方式呈现出来,而非以年代顺序方式陈列未整合的零碎信息。,一个简例,信息共享是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一个十分经典的研究课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兴趣。Noshek和Sonnensclein (1982), Clarke (1983), Vives (1984), Gal-Or (1985,1986) ,Li (1985), Shapiro (1986), Raith (1996) 等研究了横向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13、也就是寡头垄断之间的信息共享。他们的结论显示, 企业是否愿意共享信息与产品的属性(互补还是替代)有关。 近十几年来,由于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引起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注意。纵向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成为了管理科学的一个热点的,涌现出了大量的文献,Chen (2003) 对这一领域给出了一个全面的综述。正如Chen(2003)所指出,目前关于信息共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信息的价值,即由于信息共享会给供应链的利润带来多大的增量,如:Chen(1998), Gavirneni, Kapuscinski和Tayur (1999), Lee, So 和Tang (2000)

14、, Chen (2001) 等等。二是信息共享的机制,包括信息甄别(Screning)和信息披露(Singaling),如:Mussa和Rosen(1978),Moorthy(1984),Ho和Tang(1998),Chen(2005),Li(2002)。 Mussa和Rosen(1978),Moorthy(1984)以及Ho和Tang(1998)研究下列模型, 销售商拥有市场和产品信息,供应商不知道这些信息。供应链如何设计合约,甄别销售商的需求信息。Chen(2005)考虑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销售商构成的供应链。供应商知道市场状况而销售商不知道。他证明,若市场处于低需求,供应商正确暴露信息。若

15、市场处于高需求,供应商给销售商一个错误信号,对供应商,销售商和供应链都有好处。Li(2002)研究下游销售商之间存在竞争时的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问题。下游销售商知道市场信息,而上游供应商不知道信息。他们证明,由于信息泄露,销售商都不愿意共享信息。本文与他们的模型类似,也是利用三阶段主从对策探讨供应链的信息共享问题。但我们的模型与他们不同,我们假定供应商和销售商都有部分市场信息。这一假设更符合现实。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销售商,都会在生产或销售某种产品之前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研究获得一定的市场信息,但二者都不可能完全把握市场。,研读文献 提供几篇文献综述 对研究计划书的题目查阅相关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