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212205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版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1下列“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2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吾与徐公孰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能谤讥于市朝 朝而往,暮斋归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未若柳絮因风起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_ (2)期

2、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_ (3)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译文: 5. 课文第二段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 ”的事实(用原文回答);第三段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6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有什么借鉴意义?结合身边的实例谈谈看法。答:_ (二)细柳营1、填空。周亚夫细柳营选自 ,这本书原名 ,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这是我国第一部_,作者是:_。鲁迅在汉文学史称它是“_,_。”2、解释下面划横线的词语军中闻将军令_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_3、下列节奏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其将/固可

3、袭而/虏也。B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C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D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4、根据要求,写出答案(每题不超过20字)(2分)(1)“天子先驱”被阻的心理活动:_(2)“既出军门”“群臣”的心理活动:_5、文中“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句子有什么作用?答:_6、第二自然段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_7、本段结尾文帝派使者“称谢”的话对刻画周亚夫起什么作用?答:_8、从描写角度看,第二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以_描写为主。请写出正面描写的句子。答:_9、我们现在强调要张扬个性,但文中周亚夫的“军士”却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强调了共

4、性,似乎束缚了个性的发展,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答:_10、将细枊军与霸上、棘门军加以对比,刻画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形象,指出三处对比,加以分析。_11、周亚夫与我们曾学过的哪篇文章的哪个人物相似?_(3) 孙权劝学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治经为博士耶 为:成,当 B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鲁肃过寻阳 过:到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蒙辞以军中多务。_3、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_4、现在常用“吴下阿蒙”喻指什么?用“刮目相待”又是形容什么?_5、从文章哪几处可看出吕蒙学有所成?_(4) 祖逖

5、北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俱:_ 及渡江 及:_ 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之:_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_ 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非非恶声也!”因起舞。_ 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_ 3、 “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 _4、 文段的主要内容是“祖逖北伐”,但开篇却写的是“少有大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_(5) 公输 1请根据自己的朗读感受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1)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2)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2对下面几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公输盘曰:“夫

6、子何命焉为?”公输盘接待墨子,说的话很客气,但实际是询问他来访的目的。B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断然拒绝了墨子的规劝,并把攻打宋国的责任推给了楚王。C.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楚王肯定了墨子的意见,但又表明是因为公输盘造了云梯,攻打宋国实在是迫不得已。D“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墨于义正词严地警告楚王和公输盘,宋人严阵以待,将消灭来犯之敌。3下列称呼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闻之(前“子”,先生;后“子”,古代对学者的尊称)B夫子何命焉为(古代妇女对丈夫,学生对老师、对学者的尊称)C北方有侮臣者(秦汉以前

7、一般人称呼自己时的谦称)D愿借子杀之(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有短褐而(其人)欲窃之。 B王曰:“(此人)必为有窃疾矣。”C.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盘)必取宋。 D虽杀臣,不能绝(宋城守御者)也。5 第段中,连设三喻,舍文轩而窃敝舆,行为怪诞荒谬,目的是为了引出楚王对此人的评价:“_ ”。6、两段联系密切,用“文轩”、“锦绣”、“粱肉”比楚国之_;用_、_、_比宋国贫穷弱小,资源匮乏。7文段句中的两个“吾不言”各有什么隐含义?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态?_ 8.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