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课课件(共46张ppt) [ 高考]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0208226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课课件(共46张ppt) [ 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课课件(共46张ppt) [ 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课课件(共46张ppt) [ 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课课件(共46张ppt) [ 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课课件(共46张ppt) [ 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课课件(共46张ppt) [ 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复习课课件(共46张ppt) [ 高考](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课,、天体的类型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主要特征?,天体类型,天体主要特征,恒 星,星 云,行 星,流 星,彗 星,卫 星,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地月系,其他行星系统,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系模式图,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类 地 行 星,有生命物质存在,地球的特殊性在于_,宇宙环境条件 自身物质条件,太阳的稳定 光照稳定,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比较安全,距日远近适中适宜的温度,体积质量适中 适宜呼吸的大气,原始海洋形成 液态水,一,二,1、,2、,1、,2、,3、,1、太阳概况,(1)主要成分:,氢(

2、H)、氦(He),(2)表面温度:,6000K,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2. 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1)太阳辐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2、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黑子 耀斑,太阳黑子,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大气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3)两极地区形成“极光”,(4)影响自然灾害,一、地球内部圈层 1、地震波划分内部圈层的依据,地球的圈层结构,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的分类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何特点?,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

3、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图1.26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2、不连续面划分圈层的界面,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上的差异,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三个圈层。,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固态,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固态,固态,二. 地球外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自转演示1,地球运动的基本特征,自转概况,中心: 方向:,地轴,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俯视:,侧视:,360 23小时56分4秒,24小时,周期,自转真正周期,昼夜更替周期,

4、速度,除南北极点,各地相等。,从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15/小时=1/4,(南北极点为0),太阳,公转概况,自西向东,逆时针,顺时针,俯视:,侧视:,椭圆轨道,近日点 1月初,远日点 7月初,恒星年 回归年,近日点 、 大 远日点 、 小,360 365天6小时9分10秒,365天5小时48分46秒,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自转与公转关系,黄赤交角度数=回归线度数; 回归线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南 /最北界限 地轴倾角与黄赤交角互余, 它与极圈度数相等, 是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1、自转和公转关系是_,形成黄赤交角,2、黄赤交角图与黄赤交角意义:,黄赤交角变为30度 回归线度数变为

5、_ 热带_寒带 温带_,1、昼夜更替,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地球自转,黄赤交角的存在,自转意义,昏线:昼夜 18:00,晨线:夜昼 6:00,6.22,12.22,春、秋分 (3.21、9.23),2、产生时差 (地方时、区时),东早西晚 东加西减,北京地方时为10H,A点地方时为2H,3、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赤道处不偏转,夏至,秋分,冬至,春分,2326N,2326S,0,夏至日 6月22日,春分日 3月21日,冬至日 12月22日,秋分日 9月23日,A,B,C,D,A,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至6.22,秋分9.23,冬

6、至12.22,春分3.21,1、夏半年:从到,昼长夜长, 纬度越高越长;夏至日北半球最长,最短, _范围内出现极昼现象。,春分日,秋分日,大于,昼,昼,夜,2、冬半年:从到,昼长夜长, 纬度越高越短;冬至日北半球最短,最长, _范围内出现极夜现象。,秋分日,春分日,小于,昼,夜,昼,3、春秋分:阳光直射,全球。,赤道,昼夜平分,北极圈,北极圈,4、赤道:全年_。,昼夜等长,1、随纬度变化规律 春秋二分: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赤道,递减,北回归线,递减,南回归线,递减,2、随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最大值,达最小值

7、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大值,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每年次阳光直射 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次阳光直射,6.22,12.22,12.22,6.22,2,1,就全球而言,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两侧递减,如夏至太阳高度角由向两侧递减。 就局地而言,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如京、沪), 一年中无直射机会,故正午太阳高度角 最大(自己比); 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地区(如港、新), 一年中有两次直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 (出现不出现)在夏至日。 同一日期,比较两地之间太阳高度角大小 (相互比)实际上是比两地到_的距离, 如夏至日北京和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直射点,北回归线,夏至日,直射点,北京,1、下

8、列关于地球公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恒星年地球公转360B回归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C回归年地球公转360 D恒星年比回归年短,2、我国某地一楼房,一年内只有一次正午没有影子 的时候,这个地点可能是: A曾母暗沙 B汕头 C北京 D漠河,A,B,3、我国各地的昼长不断变短的时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B正值9月23日至12月22日 C各地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B,4、如果地球透明则: A还有昼夜现象 B还有昼夜更替现象 C地方时不存在 D以上说法全不对,5、晨线与经线重合在: A春分日6时 B春分日18时 C夏至日6时 D冬至日6时,6、每年从春

9、分到秋分: A极昼的范围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再缩小到北极点 B极夜的范围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再缩小到北极点 C极昼的范围从南极点扩大到南极圈,再缩小到南极点 D极昼的范围从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再扩大到北极圈,A,A,C,7、若其它条件不变,当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 为多大时,地球上寒、温、热带范围与高、中、低 纬度的范围一致: A20 B30 C45 D60,8、关于昼夜长短的正确说法是: A中高纬度,太阳高度角的极大值与昼的极大值同一日期 B 6月22日,越往北走,昼越长,夜越短 C 从12月22日到3月21日,我国各地昼长不断增大 D 在我国,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日期也就是昼最长的日期,9、莫斯科比北京昼长的日期是: A 6月22日至9月23日 B 9月23日至12月22日 C 12月22日至3月21日 D 3月21日至6月22日,AD,ABC,D,1、这幅图是月日的光照图, 判断依据:。,6,22,北极圈内有极昼,2、写出下列地点的时间: ABCD,晨线6点,12点,18点,15点,15点,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4、此时昼夜长短之差最小的点是:,BD,5、从这一天开始到12月22日地球绕日公转速度 的变化规律是:,先变小,后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