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命题 定理 证明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8697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命题 定理 证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命题 定理 证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命题 定理 证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命题 定理 证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命题 定理 证明(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3.2命题、定理、证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命题的概念,并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过程与方法: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将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阅读启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问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2.平行线的性质有哪些?(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内容)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活动一 ,出示下列语句: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2、3.对顶角相等。4.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你能说一说这4个语句有什么共同点吗?(初步感受有些数学语言是对某件事作出判断的)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通常写成“如果 那么 ”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有的命题没有写成“如果 那么 ”的形式,题设与结论不明显,这时要分清命题判断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已知事项,再改写成“如果 那么 ”的形式。判断语句“画ABCD”有没有判断成分,是不是命题。共同分析上述四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活动二,出示问题:1.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

3、角。2.如果ab ,bc ,那么ac。3.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你认为这几句话对吗?它们是不是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做假命题。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命题的正确性是我们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作为真命题,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1.“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是命题吗?它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什么?2.命题“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正确吗?命题“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正确吗?再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判断它们是否正确。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

4、(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学生能由教师的讲解理解命题有真有假,并能通过举反例说明命题的错误。)四、例题讲解例 如图,已知直线bc, ab. 求证ac. 证明:ab()已知), 1=90(垂直定义)又bc(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1=90(等量代换)ab(垂直定义)五、提升练习再举一些命题例子。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在了解命题的概念并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的基础上知道命题有真假之分,其中真命题又叫做定理,对于假命题只要举出反例加以说明即可,其中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体现出学生愿学乐学的心态,要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