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师成果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0186682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导师成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课程导师成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课程导师成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课程导师成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课程导师成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导师成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导师成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导师成果课程负责导师:何光顺,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人文通识教研室主任,人文经典阅读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负责人。先后主讲先秦文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国学典籍导读、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西方文明史、中国古代文论等课程。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学基项目1项,参加国家级课题1项,参加省部级课题3项。在哲学研究、暨南学报、文艺理论研究、南京社会科学、郑州大学学报、中国文化研究、江汉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先唐文学、中西比较诗学、基督教文化。治学注重现实关怀,强调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2009-2010年、2011-2012两度被评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2010年被

2、评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千百十工程”第六期培养对象。2011年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科研业绩二等奖。代表论著:1.老庄的“庸道”兼及西方思想与老庄思想的互训,哲学研究2014(4)。2.文学的缘域兼论文学的自性与他性,暨南学报2013(11)。3.环视中的他者与文学权力的让渡,文艺理论研究2011(3)。4.神性的维度试论的“他在”视域,南京社会科学2011(1)。5.试论屈原诗歌的“物象”,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6)。6.玄响寻踪魏晋玄言诗研究(专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7.释蒙:知止与化成从易蒙看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8.一个新的视角:从物化说看庄

3、子兼及解庄方法论的透视,江汉论坛2005(9)(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第12期全文转载)。9.感性的抗争从王蒙神鸟看现代艺术的他在,郑州大学学报2011(1)。10.玄言诗的先声魏晋前玄言诗史考辨,江淮论坛2008(3)。课程教学团队导师(中文学院):陈桐生,男,1955 年生,安徽桐城人。中国古代文学博士、文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讲授课程有先秦两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中国诗学、中国古代文论、史记导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论语导读、楚辞研究等课程。代表论著:1.国语的性质与文学价值,文学遗产2007(4)。2.中国集体主义的历史与现状,现代哲学1999(4)。3.哲学礼乐、诗学

4、谈与的学术联系,2004(4)。4.与的学术联系与区别,孔子研究2004(2)。5.从出土文献看七十子后学在先秦散文史上的地位,文学遗产2005(6)。6.与六论,周易研究2003(2)。7.与,东南大学学报2002(2)。8.从出土竹书看“诗言志”在先秦两汉的发展,文艺理论研究2007(5)。9.论先秦两汉学礼化的历程,中山大学学报2010(2)。10.南楚巫娼习俗与中国美文传统,文艺研究2004(4)。11.与的三种关系,社会科学辑刊1995(3)。12.荀子、韩非的人性论:李斯悲剧根源,学术研究2007(3)。张宁,教授,男,祖籍山东菏泽,1960年10月生于广西南宁,在河南商丘读完中小

5、学,曾先后就读于郑州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文学博士学位。曾为公务员,后供职于郑州大学,长期担任学术期刊编辑,1994年为副编审,2001年为编审(2002年转评教授),曾任郑州大学学报副主编,后去文学院任教。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文艺学硕士点负责人。 代表论著:1.内部的“全球化”及知识状况,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2.公众期待与文学的内部秩序,新华文摘2007年第13期 。3.走出弥达斯逻辑关于“祛左翼化”与“历史本质论”,新华文摘2006年第12期。4.19361941:两种焦虑左翼文化界关于鲁迅思想“转变”讨论的历史考察,新华文摘2005年第17期。5.时代、精神

6、与诗人的自我叙述90年代诗歌个案研究之一,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人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01.10转载)。6.无数人们与无穷远方鲁迅与左翼(专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肖四新(1965-),湖北天门人。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硕士、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外国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中外文学与文化交流。先后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完成(或正在进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厅科研与教研项目9项。代表论著:1.原型莎士比

7、亚创作的基石,外国文学研究1996(1)。2.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对人的存在意义理解的异同,外国文学研究2006(1)。3.信仰的破灭与重建论,当代外国文学2001(1)。4.理性主义绝对化的悲剧论的悲剧实质,戏剧2003(2)。5.罪恶与救赎论莎士比亚戏剧与基督教对人的本质理解之异同,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4)。6.在生存与毁灭中的挣扎与探索哈姆雷特发疯与毁灭的意义,国外文学2002(3)。7.文学经典必备的品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1)。8.川端康成与虚实理论,外国文学研究1994(1)。9.本真生命的追求与探寻论川端康成后期作品的实质与价值,外国文学研究1997(1)。10

8、.马克思主义是法国左翼文学发展的原动力,外国文学研究2008(3)。11.理性观照与神性启示西方文学精神突围的二维,三峡大学学报2009(5)。12.基督教的产生与文学审美本质的丧失,世界宗教文化2008(1)。13.悲哀即美论川端康成后期“性爱小说”的审美意识,日本研究1996(2)。14.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基督教意识,学术研究2007(10)15.西方文学精神的突围(专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出版。陈咏芹,教授,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戏剧学专业。历任中山大学讲师、副教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戏剧学(中国话剧历史与理论)、广播电视艺

9、术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代表论著:1.论“五四”新文学悲剧意识的历史生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4)。2.论田汉1949年之前话剧创作的内在矛盾,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5)。3.名著改编:在历史语境与当代视界之间,中国电视2007(1)。4.论中国现代话语作家的政治思维定势,社会科学研究辑刊1998(6)。5.论“五四”新文学悲剧意识的历史生成,社会科学战线1995(1)。6.论强化中国现代名著改编的历史意识,当代电视2012(3)。林玮生,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普通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教授、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艺学(

10、比较文艺学)博士后。独立主持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广东省哲社科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项目4项。2011年独立荣获广东省20082009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广东省人民政府奖),在国外文学、学术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发表论文30篇,索引率达100%。2012年7月在暨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以“优秀”等级出站。 代表论著:1.论希腊悲剧的“行动性”,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3(3)。2.个体论:比较文学研究的另一种取向,广东社会科学(CSSCI),2013(4)。3.中希悲剧艺术品格的再认识,湖南大学学报(CSSCI),

11、2012(3)。4.“罪感文化”与“乐感文化”的神话学解读,社会科学研究(CSSCI)2009(6)5.“主客合一”与“主客二分”的神话学解读,云南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08(4)。路成文,男,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汉语言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代表论著:1.中国古代咏物传统的早期确立,中国社会科学2013(10)。2.宋代咏物词史论(专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何明星,湖北洪湖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在湖北大学、暨南大学学习,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

12、位,硕士毕业后在湖北大学学报编辑部任编辑工作,2003年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任教学工作,讲授文学理论、美学概论、西方文论、希腊文化、比较文学、大学语文等课程。2006年9月2007年6月被推选为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人选,在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习。出版学术著作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一部,发表论文20多篇,曾获湖北省宣传部颁发的优秀编辑三等奖(1997,1999),湖北大学优秀科研论文二等奖(1997),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先进个人奖(2004),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优秀科研业绩三等奖(2008)。 代表论著:1.言不尽意与诠释循环,文艺研究2008(6)。2.钱钟书的“连类”,文艺研究2010

13、(8)。3.中西文论融会之路的探寻,文艺研究2014(1)。4.钱钟书比较文学研究的特质,学术研究2010(11)。申霞艳,1974年生,湖南衡阳人,文学博士,副编审,1992-1999年就读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任花城杂志编辑,现任教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长期致力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及当代文学批评,在CSSCI来源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多篇被转载,被南方文坛“今日批评家”、文艺争鸣“新生代批评家”推出。曾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三等奖、广东省文联文艺评论奖二等奖,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学术奖一等奖。代表论著:1.狂想带我们飞翔读臻和,当代作家评论2008

14、(3)。2.罪、真相及救赎谈北村的神性写作,当代作家评论2007(2)。3.当神性遇见现代性迟子建论,文艺争鸣2011(14)。4.论新移民小说中的民族想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5)。5.消费社会的文学生产,文艺争鸣2009(2)。6.北京的欲望叙事徐则臣论,当代作家评论2009(6)。7.消费社会,为大地歌唱的人石舒清论,南方文坛2009(4)。8.“70”后的成年礼论少年巴比伦的启蒙叙事,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9.黑暗中的舞者陈希我论,当代作家评论2005(3)。10.乡土中国与现代性重读,南方文坛2013(2)。课程导师(兄弟学院导师)简介:张弛,1965年生于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1983年9月入西安西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87年获文学学士学位,1990获中国现代文学比较文学方向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五年。1995年获法国政府奖学金,入新索邦大学(巴黎第三大学)比较文学系,1997年获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