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德育渗透课例三篇资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00184516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三篇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三篇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三篇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三篇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三篇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德育渗透课例三篇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德育渗透课例三篇资料(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渗透课例 -五年级上册古诗游子吟教案 朝阳中心校 张瑜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古诗内容,感受母亲博大的爱,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2. 理解诗句,培养自学能力.3.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4. 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教学重点: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语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课前准备: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情引趣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呀,母亲的爱,是神圣而伟大的,古今中外,好多诗人都满怀真情,写出好多赞美、讴歌母爱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2、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二.学习游子吟1、教师范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写的这首游子吟。2、今天请同学们按“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附自学提示:步骤要求方法(1)朗读 读全诗 注意读音(2)细读 懂词义 看注解(3)译读 直译每行诗意(4)通读 串诗意 意会、串讲全诗(5)品读 悟情境 品评、领悟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五读学诗法”自学本诗。3、好,自学到这里。指名读;生齐声朗读全诗,注意停顿、读准字音。结合齐读情况,指导读准字音、停顿和重音。4、学生讨论对诗中词意的理解:5、把上述词意带入诗中,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同桌互

3、说互听,再指名说给大家听。)6、指名朗读全诗并说说全诗大意。小组讨论全诗意思,再推荐代表在全班说,注意词序的变通、句意的完整、过渡衔接和语气的把握。7、总结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哪里写得好?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读这首诗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吗? 作者对母亲怀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古诗赏析,相信你会对作者及这首诗的理解会更加深入!8、练习诵读全诗、齐声背诵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

4、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同学们,古往今来,母亲对孩子的心,对孩子无私的爱都是一样的。你们能不能像作者一样,通过一两件细小的事体会到母亲深沉的爱呢?五.布置作业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家为妈妈背诵游子吟这首古诗,并告诉她,感谢母亲给予你的博大的爱。六.板书设计: 游子吟母亲 线 缝 游子 衣 归德育渗透课例

5、-五年级上册古诗游子吟教案 朝阳中心校 张瑜德育渗透课例一夜的工作朝阳中心校 高燕一夜的工作朝阳中心校 高燕【教材分析】一夜的工作是一篇大家非常熟悉的老教材,现在安排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三组。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陪同周总理审阅稿件时,目睹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形,以及作者的感受。文章以平凡的生活小事,朴素无华的语言文字表现了伟人的高尚的品质。它歌颂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抒发了作者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本文文质兼美,学生从中不仅可以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受到周总理伟大人格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本文安排在第十二册的第三单元中,本组的课文均以领袖与英

6、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为选材,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出发,响亮的提出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把心放进文章中去认真读、认真体会,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字里行间饱含作者的真情实感。一夜的工作是本组的第四篇课文,学好这篇课文为今后在阅读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读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无论在阅读能力,在理解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飞跃,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的时代背景,学生对周总理生平知之甚少,

7、通过电视、电影或书籍有一些感性认识也比较初浅。而对文章人物没有一个很深的感情基础是很难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学习时体会也不深刻。因此,丰富学生的课前感知,激发学生的情感对于学生理解本课尤为重要。【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从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领悟本课用朴实无华的文字,生活中的小事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课前搜集资料,加深对总理的了解。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并写出体会。3、情感与态度方面:了解周总理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周总理

8、的劳苦与简朴对周总理不知疲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产生敬仰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勤俭朴素的精神,感受周总理人格的伟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中感受周总理伟大人格,并在学习过程中领悟作者选用生活小事,平实的语言表现人物高尚品质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化阅读感受。【教学具准备】师生共同搜集周总理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一、课前信息交流,丰富对总理的感知,积淀情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周总理的相关资

9、料,让学生交流对周总理的认识,丰富对周总理的感知。从而为学习课文铺垫情感基调。二、质疑导向,初读感知阅读教学应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时,我设计了:看看周总理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上哪句话概括了这些意思,找出来读一读。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或默读,或小声朗读,或大声诵读。读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所谈适时点拨,从整体感知的层面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习惯。三、精读探究,合作交流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

10、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再细细品读文章,勾画出让自己感动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全班交流。老师只是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这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体验了探究的乐趣,合作的愉悦,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创设情景,发展思维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适时地补充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出示周总理身患癌症时的一日日程表,更使学生得到心灵上的震撼,加深对文章的感悟,让学生面对着周总理说说心里话,这时学生已深深地被总理伟大的人格所感动,感情的抒发水到渠成。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

11、展,也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提升。五、读中悟情,深化情感体验课程标准指出,要在读中有所感悟。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抓住重点词进行反复的情感诵读,这样一遍又一遍的有感情朗读,作者自豪、激动的心情,对总理无比崇敬和爱戴的感情,已深深感染了学生。使学生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六、拓展延伸课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的领域,为了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走出课堂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受到周总理的伟大人格的熏陶。我让学生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并向学生推荐有关周总理生平的文章,然后以伟人周总理为题制作一份手抄报。这样不

12、仅拓宽了学习领域,丰富了课外阅读积累,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一夜的工作一文,语言朴实无华,内容真实感人,表达的情感真挚强烈,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知、以读促解、以读促悟”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读读找找议议说说的方法学习课文,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参与阅读实践,培养其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教学过程】一、 准备阶段(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1、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上课前我想先给大家介绍一位伟人,大家想认识他吗?(学生回答)下面请认真听老师的介绍,边听边猜,看看谁最棒,好吗?师介绍内容:A他出生在19世纪末,浙江绍兴人。B少年时他曾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3、”。C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边讲边让学生猜,直到说出这个人的名字为止,激发学生情趣。)(设计意图: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而,在教学伊始,编创设了人物这一环节,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兴致盎然地主动学习。)2、导入课题师:谁给大家介绍一些搜集到的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并说说周总理是个怎样的人。生自由发言,高度评价。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评价,我觉得总理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我们亲眼目睹了他的

14、工作才能相信他是这样的人。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跟老师一起走近我们的总理周恩来!(板书课题:一夜的工作)(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交流对周总理的认识,加深对周总理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周总理,一位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伟大,他的伟大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从而为学习课文奠定初步的感情基础。)二、 思辨探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师:请大家拿起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一边读一边琢磨一个问题:看看周总理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上哪句话概括了这些意思,找出来读一读。明白吗?(出示学习目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看看周总理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上哪句话概括了这些意思,找出来读一读。(2)学生汇报师:(拍掌示意停止)来,说说周总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书上哪句话概括了这些意思。(老师相机板书:工作劳苦 生活简朴)(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重在“粗知课文大意”。依据这一要求,本教学环节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找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读全文,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文章内容的阅读习惯。)2、熟读精思,深入感悟(1)看了总理一夜的工作,同学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